整理/許雪華
10月18日,倫敦爆發史上最大的華人罷市行動,抗議英國內政部連同警方10月11日在倫敦的唐人街所進行的一次搜捕行動,抹黑了華人和華人社區的形象。事后,英國的移民局副局長杜林以個人名義對整個搜捕行動和被錯誤逮捕的人表示了道歉。
盡管華人異常氣憤,但是游行現場秩序井然。“沒有跟警方發生沖突。”參與抗議的倫敦慈善機構監督組民權項目負責人陳鐳文在對媒體回憶時說。
被陳鐳文描述的游行,發生在10月18日,曾被英國媒體和《國際先驅導報》、鳳凰衛視、新華網等多家國內媒體報道和轉載。
“可以說,這是英國史上最大的華人罷市抗議游行活動。”陳鐳文如此評述。
千人罷市申求平等
10月18日,英國倫敦唐人街500多名華人手舉“保障種族和諧”、“拒絕做政治的代罪羔羊”、“不要詆毀華人社區”等標語,抗議10月11日英國邊境和移民局(BIA)高調逮捕唐人街中餐館的可疑勞工。而在位于唐人街的倫敦華人社區中心內,300多名華人聚集在一起,與英國的移民局副局長諾夫·杜林談判,要求BIA立即釋放所有被捕人士,同時申訴英國內政部和警方帶同英國著名媒體對唐人街餐館的突襲行動是擾亂唐人街的安定,也有意無意地抹黑華人社區甚至整個英國華人的形象。

據報道此事的鳳凰衛視駐倫敦記者陳兢立說,“幾乎所有的華埠餐館和商店關門罷市,以示支持。”
人來人往,每天高達幾十萬人流的唐人街一下子寂然了。
事由英警野蠻緝黑
而這種狀況的改變則要追述到10月11日。
這一天沒有任何兆頭,100多名BIA(移民局)人員聯合倫敦警察突然“空降”唐人街,對近十家規模較大的粵菜館展開搜捕非法勞工行動。
“雖然最近倫敦警方每周大約有60次對非法勞工的搜捕活動,但針對這么多的中國餐廳還是頭一回。”據在場的一家中餐館的服務生回憶,整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餐廳的前后門、左右通道都布滿警察。” 陳兢立描述,當時正好是午餐高峰期的中午12:20,客人們正在用餐,可是警察卻隨意沖進餐廳,對餐館里所有的員工,甚至包括老板檢查身份,如果不能證明自己不是非法勞工,就要被帶走。
對此,這些被檢查的中餐館老板很是氣憤,“沒有道理就這樣沖進來!他們進來后就按住餐館經理人,用手銬鎖住,我們是在一個法治的國家,我們華人也有自己的權利!他們闖入沒有任何申明。”同時,這些店老板也對移民局在行動中帶上傳媒表示了異議。
據了解,當時共逮捕了49人,4名無辜被害人屬于誤抓。其中一名受害者事后回憶說,因為在長達10個小時的扣押中,他們被拒絕提供食物和飲水,釋放后由于體力不支而暈倒,并患上了嚴重感冒。而被席卷進入此事件的就餐人員則大多受到驚嚇,以為是針對恐怖襲擊的行動。
事后,這種高調行動和英國媒體夸張的宣傳使得唐人街的生意一落千丈,“有幾家餐館已經被迫關門,而其他沒有被搜查的餐館也受到影響,客人很少,或者說根本就看不見客人”。
事發當天英警方拒絕對話律師
事件爆發驚動了華人社會,10月12日,代表唐人街利益的倫敦華埠商會除了發表聲明要求移民局立即釋放所有被捕人士,也聯合華人律師積極與被捕勞工取得聯絡。
“可是行動當天BIA與警方拒絕與這些律師對話,并不給他們提供翻譯,剝奪了他們最基本的權利。”陳鐳文說。
一位中國餐館老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大家都感到恐懼,但是決心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他還說,他是第二代移民,決定留在英國。他愿意和政府,和移民部門合作,但是希望得到妥善對待。
“安分守己,不想惹事生非”是這些僑民長期以來在異國他鄉,克服人生地疏、語言不通之不利,得以白手起家的華人的生存之道,可是當紳士不再“彬彬有禮”時,“溫良恭儉”的中國人也會對不公平的待遇舉起反抗的旗幟。
10月18日,也就是事件發生后的一個星期,500名唐人街的華人走上街頭進行抗議。
不僅針對中國人
英國移民局官員史密斯在接受BBC采訪時說,突襲搜查行動是依法行事,不針對任何種族群體。
他說,移民官員搜查的目標是非法打工的人,而不是什么特定的種族群體。他還說,在這次搜查行動中發現的非法打工人員并不僅僅是中國人,還有馬來西亞人和越南人等等。
他說,打擊非法移民不僅僅是搜捕非法勞工,還包括約束雇主合法地雇傭合格員工。雇主有責任檢查雇員身份證件并拒絕雇用非法移民。此次行動中,被懷疑有雇用非法移民行為的雇主有7天時間,用來準備并出示他們曾檢查過雇員身份情況的證據,否則,每雇一名非法移民就會被處以5000英鎊罰款。
但是一些華人商號業主抱怨說,他們不能在檢查雇員身份是否合法的問題上承擔全部責任。
英國移民局官員史密斯就此發表了看法。
史密斯說,政府一直努力在這方面和雇主合作,幫助他們。政府有專門供雇主查詢的網站,翻譯成各種語言,包括中文。
罷市抗議之后,政府派代表前往中國城,和當地的華人業主以及雇員舉行了對話。
政府代表對上星期的搜捕行動表示歉意,并且承諾49名遭到拘捕的人都會妥善地得到法律代理和幫助。
諾夫·杜林也表示,要是日后再有類似搜捕行動,會提前通知華人社團。
英加強移民管理
事后有專家分析,此次事件爆發的原因是,英國工黨迫于大選壓力,拉選票的一種方式,“一方面,英國經濟的增長需要移民;另一方面,英國人又覺得外國人給社會安定、環境、基礎設施(比如學校)帶來壓力。而目前,保守黨一直攻擊工黨在移民政策上過于寬松,最近關于非法移民的新聞也增多,所以可能政府壓力過大,臨時拿這些非法移民們開刀”。
據估計,每年大約有5萬名中國非法勞工進入英國,這個數字幾乎和每年中國到英國留學生數量相差無幾。移民部長比爾尼說,未來數周英國將在中國引用新的生物統計法簽證計劃,強迫申請入境簽證者蓋指紋。“配合起來,我們采取了三重安全網,對付在邊界關口和在英國境內的非法移民。”
英國目前已對全球逾100個國家發出生物統計入境簽證。今年9月,有10萬外國人提供此記錄后才獲入境。到明年4月,這項計劃將推展到135個國家。
倫敦唐人街歷史:倫敦最早的華人聚居點是萊姆豪斯(Limehouse),早在1800年代初期,來自中國華南地區的勞工和水手就流落倫敦,在船廠區落戶。到了20世紀初,聚居于當地的越來越多的華人主要視鄰近船廠區的華裔水手為顧客。后來當地漸漸變得以合法鴉片煙館和貧民窟而出名,相對于今日唐人街著名的餐館和超市。直到1934年,這一區域被拆除,但現在這里仍有少量華裔年長者居住。
二戰之后,隨著中國餐飲逐漸受歡迎以及香港移民的大批涌入,爵祿街一帶開始出現眾多中國餐館,一些從船廠區搬來的業主不斷向當地其他族裔頂讓商鋪,后來華人勢力逐漸占據了爵祿街一帶,開始被視作“唐人街”。
1985年,倫敦政府正式承認“倫敦華埠”為唐人街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