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許雪華
11月2日,臺塑創辦人王永慶率領行政中心總裁王文淵、副總裁王瑞華到越南胡志明市,考察當地的投資環境。這是臺塑大陸寧波煉油、大乙烯投資生變后,首次到越南,是否會將大乙烯計劃轉戰越南,備受關注!
1997年,王永慶第一次到越南,當時是考察福懋興業設立紡織廠的地點。
2000年,王永慶第二次越南行,考察南亞塑膠、臺化公司設立二、三次加工廠的地點。
2007年,王永慶第三次越南行,此行目的,備受關注!
三度赴越南考察動作格外引人注目
臺塑企業在越南的投資計劃,目前主要由南亞、臺化投資,從下游紡織加工產業做起,配合越南經濟發展,逐步往上整合。據了解,臺塑企業另一位創辦人王永在,也在2004年首次到越南考察。當時,陪同王永在前往的除王文淵外,還包括現任臺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臺塑董事長李志村、南亞塑膠董事長吳欽仁等重要干部,并與越南副總理會面,雙方洽談投資機會,除紡織加工業外,也觸及煉油、石化等投資計劃。
王永慶的投資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對于沒有豐厚利潤收獲的產業,他是不會輕易涉足的,這可以從臺塑集團曾成立臺塑視訊,進入藍海領域,后來臺塑集團又有意跨入光電領域,投資160億元新臺幣成立了臺塑光電公司,規劃生產年產72萬臺的液晶顯示器,但因績效不佳,又非集團核心事業,乃于2005年初結束該公司,退出光電領域窺見一斑。

可是,曾在2002年,對臺灣當局鼓吹臺商“南向”給予針鋒相對意見,說就企業投資條件來說,“南向”并不好,和祖國大陸“同文同種”的市場環境“根本不能比”的王永慶卻也連著三次造訪越南,臺灣石化同行推測,臺塑企業計劃在大陸寧波北侖石化區設立煉油、輕裂的大乙烯計劃生變后,或許王永慶已有想設立垂直整合石化區的構想,轉戰越南,以越南經濟快速發展,且成為臺商另一波轉戰投資焦點的趨勢來看,王永慶不無可能在越南另起爐灶。
越南臺商指出,越南政府指示越南石油公司執行兩項大型煉油廠投資案,卻沒有考慮到越南石油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王永慶第三度前往越南,或許看到臺塑企業投資的機會。
建立越南中心東盟自由貿易圈
猜測總歸是猜測,但是我們可以細看一下臺塑集團在越南的投資狀況。
臺塑集團的經營范圍十分廣泛,包括煉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纖維、紡織、電子材料、半導體、汽車、發電、機械、運輸、生物科技、教育與醫療事業等。尤其是在石化工業領域,建立起從原油進口、運輸、冶煉、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這在臺灣是獨一無二的企業集團。
王永慶的投資事業不僅在島內創造了許多第一與奇跡,而且早已將事業伸向工業大國美國,在美國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石化產業鏈,其年營業收入接近50億美元。上世紀90年代以來,王永慶又將目標投向了祖國大陸,雖然建立石化產業鏈的“海滄計劃”失敗,但仍在大陸各地建立了以石化原料加工為主的30多家企業與大型發電廠,而且還在兩岸構建新的石化、汽車、鋼鐵、物流、醫療等重要投資布局,再創新的奇跡。
而在近幾年,王永慶看好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前景,開始在東南亞進行新的投資布局,特別是將越南作為投資東南亞的中心。據了解,臺塑集團在越南的投資領域主要為石化、紡織、電力等產業,投資總額累計超過10億美元,接近在大陸石化業投資的13億美元,已成為越南最大的外來投資者。
臺塑集團已在越南建立了一座發電廠,日前又計劃投資100多億元新臺幣,在越南興建第二座汽電共生發電廠與一座發電量為60萬千瓦的燃煤電廠,未來總計要建6座發電廠,其規模將超過越南國營電廠。臺塑集團還通過旗下的臺化、南亞、福懋興業與金車等公司合資成立臺灣興業公司,專門負責在越南投資,其中計劃在仁澤工業區建立紡織專業區是一重要投資計劃。在該工業區300公頃土地中,200公頃用來招商,30公頃規劃興建3座發電廠,20公頃作為臺化公司紡織廠用地,20公頃作為福懋興業公司織布廠用地,主要紡織業興建項目包括紡紗廠(8萬錠)、聚酯原絲、聚酯加工絲、瓶用聚酯粒、聚酯棉與聚丙烯等,預計總投資5億多美元。
臺塑集團正在構建臺灣、大陸、越南的投資策略布局與未來發展規劃。依其投資布局,未來以臺灣的麥寮基地為核心,發展石化上游產業的芳香烴、苯乙烯單體與PP等,以體現“根留臺灣”;大陸的寧波位于長江三角洲,符合發展資訊工業用原料,發展以中游的ABS樹脂與聚苯乙烯(PS)等為主的石化原料;越南則以下游產品如聚酯纖維、瓶用聚酯粒、紡紗、雙軸延伸聚丙烯薄膜等化纖產品與塑膠產品。
越南何以成為熱點
目前,越南不僅被王永慶看好,而且成為臺灣許多知名大企業、大集團積極布局的據點,臺塑、統一、寶成、慶豐、大亞、中興紡織、“中國石油”、三陽機車、味丹、臺紙、臺南紡織、豐泰、永豐余、東元等一批大企業在越南都有大量投資。
越南能夠成為臺商投資新熱點,吸引越來越多的臺商投資,原因是多方面的。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80年代末期以來,越南加快經濟改革,開放市場,積極鼓勵臺外商投資。特別是越南積極赴臺招商,不斷向臺商推薦高科技、水產、海產及農業技術等投資項目,以吸引臺商。(2)越南經濟在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快速,前景看好。2000-2001年,越南經濟增長率保持在6.5% 以上,2002-2003年增長率在7%以上,2004-2005年增長近8%左右;下一個五年計劃(2006-2010)中,越南經濟增長預計在7.5%到8.5%之間。(3)越南社會政治相對穩定,投資環境較佳。與東南亞其他國家比較,越南沒有印尼的“排華現象”,沒有泰國人的散慢與懶惰,也沒有菲律賓的治安不佳與綁架華商事件的頻繁發生,人民勤勞,生產成本低,投資環境較為優越。一位臺商明確表示,“越南政治安定,投資政策明確,工資便宜,對臺商很有吸引力”。(4)越南對美出口享有關稅優惠。2004年初,越南與美國簽署《美越雙邊貿易協定》,越南出口到美國的勞力密集型產品的關稅稅率由30%、40%同時降為16%。(5)大陸采行宏觀調控政策,投資環境變化,土地與人力成本上升,電力能源供應緊張等,影響臺商轉向越南發展。據2004 年5月21日北京《京華時報》報道,依越南計劃投資部公布的資料,到2004年3月底,中國大陸累計對越南投資有效項目259個,協議投資總額5.2億美元。其中2004年1-3月新增對越投資項目15個,協議投資金額1726億美元,其中就包括了大陸臺資企業對越南的投資。(6)中國大陸入世后,紡織品等出口增長迅速,與歐美的貿易摩擦迅速增加,加上人民幣的升值趨勢,影響到臺商轉向越南等地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