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養蜂人做著的是甜蜜的事業,永遠隨著花期趕,而在Leigh Pritchard心目中的古董經營則是一份神秘的事業,永遠不知下一站會在哪,會去做什么以、會見到什么。
初見古董商人
未見到Leigh Pritchard時,只聽說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在世界各地收藏古董,出售古董,于是在我的腦海里便構畫出一個古板、老朽的商人形象,還只恨不得給他戴上一副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圓邊金絲眼鏡。
然而見到Leigh Pritchard,才讓我真正體會到先入為主的不可信。這是一個風趣的人,高高大大的個子,喜歡爽朗地談笑,雖是穿著西裝,但是卻很隨意地敞開著,也沒有一板一眼地打上領帶,惟有一點是皮鞋擦得光亮,這讓人看出了他一絲不茍的講究。
他還打趣地說,他的中文名叫“Leigh Pritchard”,姓李,這是中國第一大姓;名博,這意味著博大精深。在談笑中,我們很驚訝看著他談論著中國的歷史,談論著他源于唐代的第一大姓氏,談論著有關唐代的繁榮與昌盛。看樣子,博大精深,談古論今對于他來說,應是不值得驚嘆的。而我們也愿意隨著他津津樂道的述說,走進他的的古董事業,走進他的奇聞逸事中。

“我涉足古董行業快40年了,當時還在南澳的布諾薩山谷(Barossa Valley),那是一個氣候相對溫暖的城市。”Leigh Pritchard說,那時他開的還是一家普通的收藏商店,主要是購買德國人的物品然后轉賣到澳大利亞。然而,1975年的一個契機,讓他對古董產生了興趣“這一年,我買了一臺早期的大型電動機器,它給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也讓我把收藏的目標放到了更遠一點的時代。”接下來,Leigh Pritchard買入了不少英法中世紀時期的家具和藝術品。
20世紀80年代,東德的一次旅行則讓Leigh Pritchard迷上了古董這一行,“由于我們與東德政府有貿易關系,所以有機會游歷東德。一次,在途經柏林墻的邊防檢驗站時,我的機遇也來了”。Leigh Pritchard說的機遇是,他有幸被海關人員帶到了他們的倉庫,一些被沒收還沒有運出去的古董也就成了他的商品。
由于這次傳奇的經歷,Leigh Pritchard收藏的罕世精品也大大提高了他在業界的地位,使他成功地成為了澳大利亞古董協會的會員。隨著業務的擴大,他的供需越來越受世人的舉捧,小小的布諾薩山谷,已經不能滿足他業務的發展,于是他搬到了悉尼,并開設了一家設備優良的的陳列室,“我的商品走進了當地最豪華的別墅區”。
在此期間,他憑著精湛的業務專識,擔任了澳大利亞古董協會的副主席,這一任就是27年。“為了更好地學習古董收藏知識,我參加很多大的世界文物展,如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VA)、盧浮宮展品、華萊士收藏,”,學習這種將展覽與收藏相結合的經商方式也使Leigh Pritchard以及他的收藏變得家喻戶曉,Leigh Pritchard成了一個成功的古董商人。
“這種成功,源于我的興趣,我喜歡有挑戰的事業,喜歡神秘中的不確定性!”
“古董生意,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不確定性!”
春來秋去,40年間,進入Leigh Pritchard收藏館的不僅有商人、明星、官員,也有平常老百姓,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對于文物的喜愛。而作為發現與挖掘者,Leigh Pritchard像個空中飛人,不停地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
“我們都有一個很靈的鼻子,只要聞到了古董的信息,就會馬上趕去當地。” Leigh Pritchard說他打交道的人也是不確定的,或許是同行,或許是個完全不懂古董的人。
途中的奇聞趣事,也是Leigh Pritchard追逐的另一方面動力:“我經常被當地人邀請去家里就餐,與他們的家人一起參與社交活動,與他們品嘗著美酒,聽他們講當地的趣事。這樣的生活給我留下不少美好的回憶!”
不斷地挖掘物品的價值所在,不斷地創造著物品的價值所在,Leigh Pritchard在世界各地尋找著最有潛力的物品。“我們所追求的,就是物品的最接近值,而在我的經商生涯中,也正好創造了這些。”
“古董不是每個人都能消費的商品,與同時期其他制造商相比,古董交易占據很小的產品份額,但是我期待這樣的挑戰——幫助客戶尋找特別的商品,給那些不大懂行且希望用古董來裝飾他們的家,提供有保障的真品。”
對事業執著的追求,Leigh Pritchard有幸獲得很多名貴物品的收藏機會,如由他一手打造的瑞士日內瓦復活蛋(Faberges Winter Egg)拍賣活動。就以600萬瑞士法郎,創造了當時最高的紀錄。“我當時是在倫敦買進的,它在世界上僅有6枚,這樣的罕見,肯定會有個好價錢。”
現在,世界對中國的認同,也促使更多的人希望打探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去了解她的歷史,了解她的輝煌,古董正好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Leigh Pritchard又一次表現出了比別人更靈敏的嗅覺,很早就來到中國。
“我希望做第一個在中國開拓西方古董市場的商人!”Leigh Pritchard說,中國物大精博,歷史悠久,再加上這些年中國持續的高速發展,都會給更多的人帶來機會。”‘亂世儲黃金,盛世藏古董’,中國經濟的快展,人們生活的富裕,古董收藏定會被世人追捧“。
昭陵六駿打造新的成功
”昭陵六駿“浮雕仿制品是Leigh Pritchard近些年在中國最得意的收藏品之一,”Leigh Pritchard說,由于中國歷史上的傳統,除非大理寺需要,一般情況下是嚴禁復制帝王陵墓上的圖的,而在1950年,中國的總理更是重申了這一傳統。所以,現在能獲得400多年前的無價瑰寶的昭陵六駿仿品也是不枉此生的。“Glenleigh Antique是目前惟一被允許銷售完整模版的古董收藏館,而現存在該館的‘昭陵六駿圖’浮雕無論從哪個角度或哪個細節來看,都是最接近真品的。”
說著,Leigh Pritchard走向了六駿的雕刻樣品,給我指點出昭陵六駿的異妙之處。
“《昭陵六駿》浮雕,每塊高148厘米,寬182厘米,作于唐貞觀十年,即公元636年,原在陜西禮泉縣九峻山唐昭陵北闕,其中‘颯露紫’和‘拳毛’兩塊被盜,現收藏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余收藏于陜西博物館。”
在Leigh Pritchard的娓娓道來中,我們知道“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建國戰爭中先后乘騎過的六匹駿馬。李世民即位后,為追念它們的功勞,特命工匠制作了這六塊石屏式浮雕,并親自撰寫了頌詞,由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刻于昭陵北闕下。
“這六塊浮雕塑造了六駿站立、奔跑、徐行的姿態,其中颯露紫和拳毛兩塊保存得最完整。颯露紫為立姿,前面的武士是李世民部下大將丘行恭。在攻打東都洛陽的戰斗中,李世民的坐騎颯露紫中箭,丘行恭孤身救駕,石刻描繪的正是丘行恭為颯露紫拔箭的情景。颯露紫神態鎮定,前腿挺立,肩頸由于疼痛而肌肉緊張,身體微向后傾,表現出它正在主動配合救援者的治療,充分顯示了在這生死關頭戰馬與人之間的情義。除此之外,青騅、什伐赤、白蹄烏三駿為奔馳的姿態,特勒驃、拳毛為行走的姿態。它們體態雄健駿美,充滿活力,神情中帶有一種剛毅堅強、勇往直前的氣質。”
Leigh Pritchard無限感慨著這副作品的線條流暢,“此作品是弧線與直線完美結合,剛柔相濟,起伏轉折得當,戰馬形、神都被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了的。現在我們能得到這幅作品的仿制品,可以說與原物是最相近的,它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都是無與倫比的,我也希望能再次創造出拍賣史上的新亮點!”
采訪將要結束時,Leigh Pritchard帶我們參觀了位于上海瑞金二路235號的頂盛美術館,這是一座三層的法式老洋房,暗黃的墻面,深棕色的家具,再加上特意營造的古老神秘氣氛,都在無聲地向人們訴說著曾有的輝煌。對于能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找到這樣一家展覽場所,Leigh Pritchard很高興。他說,這是一家定位高端的展示館,我很榮幸近年來收藏的古董能陸續在這里展示,我也相信,18、19世紀法國古董家具那別具一格的樣式,將吸引不少華人的目光,這將是我經營史上的一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