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郭文叁有著一個高調的夢想,讓海螺集團走向世界,進入水泥三強。今天已經沒有人在質疑這個夢想。
從水泥廠技術員,到今天帶領海螺集團走向國際的領軍人物,郭文叁一直泡在水泥堆里,強硬得如水泥一樣,卻把水泥鑄成的海螺玩轉了整個行業。說他是這個行業的龍頭老大,許多人并不質疑。
自全國掀起新徽商熱至今已有幾年時間,這幾年,新徽商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新徽商精神是否已經形成,帶著這些疑問,本刊記者多次致電海螺集團總部,得到的回應不是“郭董不在”就是“我們無權接受采訪”,記者致電董事會秘書處,把采訪函傳真過去,等了幾天,也是沒有什么回音。據董秘處的接待人員告訴記者,“郭董一向很低調”,記者隨后致電多家代表新徽商的多家企業,幾乎得到是同樣的答案“我們很低調,不太愿意接受媒體采訪”。
低調,似乎已成了新徽商一個共同的特征。

雖然海螺水泥是香港和上海兩地上市的公眾公司,但關于其董事長郭文叁的公開信息卻極其少而單調。
記者在瀏覽郭文叁的信息時,發現了幾個海螺集團內部的員工的最新留言,其中有一留言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在海螺上班,心真累!沒有節假日,一個禮拜只休息一天,難得和親朋好友聚一聚,上班久了,心都會變得越來越來冷漠……同事之間的臉上時常掛著無奈倦容。”隨后記者致電海螺總部,想了解關于企業文化建設與員工歸屬感是否已經建立時,對方并沒有給記者答復,不知道郭董看到這樣的話會做何感想,這句話就像一幅圖,展示了海螺員工當今的工作狀態,至少也透露出了當今的海螺集團還缺少一些走向國際所必備的條件。當然,稱郭董為英雄的人也同樣留了言:“偉大的人物,是德才兼備的人,是我們后輩學習的楷模,看了你的傳奇人生,真的給我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課。”相信這也是對郭文叁玩轉海螺的又一寫照。
毋庸置疑,海螺能取得今日傲人的成績,是海螺人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干出來的,也是與公司擁有精明強干的領導人和一個團結進取的領導班子分不開的。早在1993年,39歲的郭文叁任寧國水泥廠(海螺集團前身)廠長伊始,就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發展。當時,寧國水泥廠領導班子在管理上最主要的就是積極推行五項制度改革,并把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管理內部,獎勤罰懶,多貢獻者多拿報酬。從那時起,郭文叁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工作勤懇,思想敏捷,多謀善斷。
在海螺,還有一個一般企業中較罕見的現象,就是集團管理層團隊的主要骨干們,共事十余年沒有一個人離開海螺。重視人才,善用人才,這是海螺集團發展壯大的根本。“獻身海螺,成就自我,團結創新”,是海螺人共同的價值觀。對此,集團公司的董事們評價說:“郭文叁能充分調動手下每個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使大家愿意與他一起努力工作,令人佩服,確非常人所為。”
對領跑者來說,重要的是一路保持持久耐力和清醒頭腦。回顧海螺集團所走過的歷程,董事長郭文叁認為:“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跨國公司相比,還有差距,主要是對行業全球化發展研究不夠,沒有國際化發展的經驗……我們將加速發展自己,為走向世界,進入水泥三強做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