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中學時老師教的一個謎語,謎面是“只緣身在此山中”,打一成語。謎底是“進退維谷”,也就是說四周都是山谷,任何選擇都非常艱難。用這個謎面和謎底來形容今天的中國經濟調控政策是再合適不過了。今天中國經濟只緣身在世界經濟體系當中,面對的是全球和國內的通貨膨脹等多重壓力,對此中國動用了相當多的經濟調控措施和手段,但有些政策手段相互之間的價值取向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互沖突的,最明顯的就是物價管控、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等等調控措施面臨兩難的選擇。
物價管控顧此失彼

CPI是2007年乃至當今的流行語,較快的通貨膨脹速度已經成為社會的焦點。政府相應的采取了非常嚴格的價格管控,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于對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務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實施辦法》,根據《價格法》有關規定對成品糧及糧食制品、食用植物油、豬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雞蛋、液化石油氣等重要商品實行價格干預和管制。除此以外,政府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土地、汽車、房地產、藥品等等的價格都直接干預。
雖然政府盡可能的減少對微觀經濟的干預,但CPI還是上來了,而且是屢創新高。不干預問題可能更嚴重。但麻煩的是,干預不到位,效果適得其反。最明顯的后果就是打擊生產。原材料成本上漲、工資上漲、利息增加等等生產成本大幅度上升,而終端的價格卻受到管制,產品管制價格低于生產成本,在經營盈利的驅使下,生產商和供應商的供應必將減少。
以前幾年中國政府對藥品價格管制為例。
本來藥品的價格應當是買方醫院、社保和賣方藥廠共同確定。但由于出現藥價虛高,醫保支出過大等問題,國家采用了藥品管制。國家發改委對幾千種藥品實行最高限價,并不斷的出臺價格措施,增加降價的幅度和范圍。同時對某些廠家生產的藥品進行“單獨定價”。藥品管制實施初期確實可以降低藥價的虛高,減少醫保的支出。對于藥品生產企業而言,只能有選擇的生產,選擇生產那些在藥品最高零售價下能夠較好盈利的品種,虧本或微利的藥品不再生產。與此同時,更多的藥廠向發改委申請單獨定價,希望自己生產藥品的價格可以合法的高于其他企業的產品。最后造成的結果是一方面有相當長的時間很多廉價藥由于利潤過低在市場上消失,另外一方面實現單獨定價的企業合法地取得壟斷地位。于是國家發改委重新上調部分藥品的價格,鼓勵藥企恢復生產,同時重新審查單獨定價。
藥品價格管制的經驗告訴我們限制價格是末,擴大生產,加大競爭才是根本。而目前,國家正在以藥品價格管制的措施在食品領域推廣。例如,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先后批準了三鹿和光明部分液態奶的調價申請,價格上調幅度為10%。調價也是原料價格壓力過大導致的。問題是當這些知名企業面臨成本壓力的時候,其他企業難道不在面臨同樣的困難嗎?而且,那些實力相對較弱的企業對原料上漲的消化能力可能更差。在這種情況下,僅僅對那些有能力提出漲價申請的企業開漲價綠燈,勢必造成不公平競爭。最終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哭的企業都要哭了。
貨幣政策調控眾口難調
近兩年來貨幣政策調整頻率屢創新高。2006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共調高存款準備金率15次(其中2008年2次,2007年10次,2006年3次),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達到近20多年來的歷史最高水平15%,不排除繼續上調的可能。與此同時,中央銀行共發行央行票據約7萬億元。商業銀行處境實際相當困難:既要被迫購買低收益的央行票據,又要將更高比例的現金存入中央銀行,與此同時又要遵守央行的 “窗口指導”行動(主要是控制信貸規模),直接控制信貸增長。
這種調控造成的后果是銀根吃緊,企業流動資金困難,企業的選擇要么是去向民間的金融資本尋求幫助、要么是限產裁人。這樣的結果直接延緩了中國經濟增長,同時加大中國的就業壓力。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消費下降、經濟增長趨緩,美聯儲連續五次降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從2007年9月的5.25%降至3%,降息的步伐還在繼續。而中國不斷提高利息和準備金,人民幣和美元利差由負變正,美元和人民幣兩者的利率水平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倒掛。受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影響,市場對美元和人民幣的預期則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美元還會進一步降息和繼續貶值,人民幣卻還將升息和加快升值。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幣資產和作為人民幣資本品載體的中國股市、房市等成了全球為數不多的避風港,有更多的國際投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熱錢涌入中國。這使得美元越來越變成了套利貨幣。
據有關研究機構分析,目前進入我國的“熱錢”很難統計,僅地下錢莊每年就達2000億美元,而且是源源不斷涌入。不僅如此,世界各地的貨幣都在套利。以香港為例,香港地區銀行活期利率:港幣0.01%,人民幣0.45%。人民幣3個月定期利率:香港銀行0.58%,內地銀行3.33%。由于香港存款利率持續走低,銀行活期存款已接近零利息;而內地央行又屢次提高內地銀行的存款利率,造成香港地區和內地的銀行間出現存款利率倒掛現象。由于兩地利率差越來越大,在香港流通的大約250億元人民幣正通過各種渠道,爭搶人民幣“北”上回流的商機。如果不能有效擋住新的“熱錢”流入,將會進一步加劇我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狀況,也使我國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更加惡化,增加中國資本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并推動經濟走向過熱,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最后甚至可能引發金融風險。
今天我們貨幣政策的困境在于如果不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相應的通貨膨脹和資產膨脹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但與此同時,過緊的貨幣政策不僅限制了企業投資規模,影響到了企業的正常運行,最后可能直接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和就業情況。同時也將包括美元在內的多種貨幣變成了套利貨幣,到中國投機。
匯率政策左右為難

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突破七元大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國貿易順差的問題,可以鼓勵更多的進口,減少更多的出口。但與此同時,應當看到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產生非常大的傷害,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人民幣匯率不斷大幅度升值,已經嚴重打擊我國出口企業和行業,加上國家出口退稅大幅度降低等因素,很多出口企業面臨停產的狀態。這將大大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畢竟中國目前的經濟相當程度是靠出口帶動。我們都重視拉動內需,減少出口在國民經濟的比重,但在整個結構還沒有調整完成的情況下,出口的滑坡無疑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增長。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印度和拉美國家是中國很強的競爭對手,市場一旦丟失是很難回來的。特別是中國出口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出口滑坡引起的失業問題不容忽視。
其次,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正在加大國際熱錢進入中國的速度,國際熱錢進入中國,看重的絕不僅僅是“匯差”、“利差”,資本牟利的特點決定熱錢更流入中國的股市和樓市,起到資本膨脹的作用。一旦獲利足夠豐富,達到他們的預期,他們就會悄然抽身而退,加大我國股市和樓市的波動。最糟糕的是目前人民幣對歐元貶值,對美元升值,歐洲已經要求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升值。這造成不僅美元到中國套利,其他貨幣也要到中國套利。
另外,人民幣大幅度升值之后,將可能出現大幅度貶值。這幾年,人民幣一方面在對美元大量升值,另外一方面在國內大量貶值。人民幣的含金量是十分有限的,人民幣升值到了一定水平,投機熱錢預期投資回報不可能更高,將會迅速撤離。那時,人民幣匯率很可能將掉頭向下,開始大幅度貶值。這些都直接關系到中國金融秩序和穩定。
最后,我們國家主要外匯儲備是美元,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外匯儲備縮水貶值。為了實現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我們國家成立了中投公司。中投公司僅在2007年半年時間就承擔了美元的匯兌損失1.44億美元。按此趨勢,中投公司將成為最有中國特色的主權財富基金。無論中投公司是否盈利,回報率都會低于其他主權基金,其更多的是靠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出賣資源換來的美元在中國一直貶值。
我們今天匯率的困境在于:如果不升值,貿易順差會加大,國際的壓力就越來越大。但如果繼續升值,一方面中國大量的出口企業將因為利潤過低經營虧損而停產甚至倒閉,最終影響經濟增長和就業。另外一方面將吸引更多的國際熱錢,流動性過剩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進退維谷兩難選擇是今天調控的特點,當今中國面臨太多的經濟問題。調控實際是在多個系數下,求解中國的經濟方程。如何尋找調控的平衡點確實要考驗中國人的智慧。我們在解好經濟方程式的同時,更應該盡可能的減少和降低這個方程的難度系數。中國今天的經濟不是簡單的一個或某幾個方面的問題,實際中的經濟系數復雜程度是超過人們想象的。我們今天面臨進退維谷的調控局面,除了當今的國內外經濟格局的復雜等客觀原因外,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主觀原因,這既包括我們制度缺陷,但也有很多制度執行不利的因素。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累加,加劇了問題的復雜性。
中國有句古話“飏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盡可能的減少問題的復雜性,是盡量減少外來因素的干擾我們的首選。
中國是個資本管制非常嚴格的國家,但現實的情況是仍有大量的熱錢涌入中國。2008年1、2月份,我國外匯儲備新增1189億美元。貿易順差分別為195億美元和86億美元,外商投資(FDI)分別為112億美元和69億美元,兩者合計占新增外匯儲備的39%。另外的巨額是來自其他不明的熱錢。
大量外來資金如同火上澆油,增加了流動性過剩的程度,推高資產和通貨膨脹。資本有進就必有出。閘門把不嚴,一旦洪水轟然而出,再嚴控閘門就為時已晚。因此我們現在要嚴格審查外資的進入,減少QFII的額度。另外更要做的就是長期嚴厲打擊地下錢莊,盡可能的限制和減少外資的進入。
再如,穩定匯率政策。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至關重要,一方面我們國內消費不足,中國經濟發展要靠出口帶動。但人民幣大幅度的升值很可能摧毀中國出口企業和行業。面臨國內原料、人工等成本的上升,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度升值,迫使大批出口企業處于生死存亡的困境,另外一方面,中國1.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國際資本夢寐以求的捕獵對象。如果中國過早放棄資本管制,搞人民幣升值,其結果將是極其危險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當時大量國際熱錢“豪賭”港幣聯系匯率垮臺和港幣大幅度貶值,一時山雨欲來。香港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采取斷然措施,迅速擊退投機熱錢,捍衛聯系匯率,港幣貶值預期很快銷聲匿跡。
我們應當采取果斷堅決的措施,停止匯率快速升值,維持明確的固定匯率,準備“豪賭”升值預期的國際熱錢就會知難而退,升值預期也就會自然消失。
溫家寶總理說,2008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難就難在國際、國內不可測的因素多,因而決策困難。如何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方向和力度,使經濟既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又能解決大約一千萬的就業人口問題,還能有效地抑制通貨膨脹。既要保持平穩增長,又要兼顧社會公平。既要保質,又要保量,要動態尋找如此大規模市場經濟的平衡點,這確實是個前無古人的難題。
(作者單位: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