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稅統一為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一種制度保障。
關鍵詞:兩稅統一 內資企業 外資企業
我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這部法律表決通過后,對企業稅收實現了“四個統一”:即內資企業、外資企業適用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統一并適當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和規范稅前扣除辦法和標準;統一和規范稅收優惠政策。
“兩稅統一”的基本內容
統一企業所得稅稅率
從1879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為吸引外資,發展經濟,中國對外資企業實行了稅收優惠政策。內資企業的稅率水平普遍高于外資企業。統一企業所得稅,首先要統一稅率。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減稅浪潮,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降低了企業所得稅稅率,以此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入世后,我國面臨的國際形勢更為嚴峻,順應世界稅制改革和發展的趨勢,還要考慮到周邊國家的稅率水平。
其次,要確定合理的稅率。一方面,稅率的設置要考慮到財政的承受能力和企業的承受能力。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財政赤字不斷加大,大幅的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會給財政帶來壓力,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企業的承受能力。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是靠銀行貸款,資產負債率高,還貸包袱較重,內資企業所得稅稅率水平相對而言較高,應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外資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進程的重要變量。為了吸引外資進入,較低的稅率也是有必要的。統一后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在原有的33%的稅率水平上有所下降,定位為25%。
規范和調整稅收優惠政策
稅收優惠體現國家產業政策,體現鼓勵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科學合理地引導外資投向。為此,稅收優惠由地區優惠為主轉向以產業傾斜為導向的稅收優惠,除保留對經濟特區及西部等少數地區給予區域性優惠政策外,其他地區統一適用全國范圍的產業導向型優惠。根據國務院對我國中長期產業發展序列和目標的規劃,可以將我國各產業分為三部分:先驅產業、中性產業和限制性產業。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針對先驅產業,而對限制性產業,即使是外資企業也不應再給予優惠政策。區域發展逐步從目前的沿海地區轉向中西部地區。
在優惠的形式上,統一后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由單一的直接減免稅改為直接減免、加速折舊、投資抵免、再投資退稅、對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等多種優惠措施并舉的多元化稅收優惠形式。這樣,不僅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而且還能體現稅收優惠獎優罰劣的原則。
“兩稅統一”的意義
為各類企業營造平等競爭的環境
統一內外資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法,解決了目前內外資企業,稅負差異較大的問題,使各類企業在稅負公平的條件下平等競爭,體現了“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科學發展觀。為各類企業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經濟環境,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
鞏固稅基、保證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取消外企稅收“超國民待遇”,為反避稅奠定基礎,能有效避免外企稅收流失。同時有助于減少內資企業邊緣化傾向,減少“假外資”造成的財政收入的隱性減收。內外資企業公平稅負將使內資企業發展后勁更足,從而為中央和地方財政提供更加充足的稅源。
有利于稅務機關依法征稅、規范管理
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合理制定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使企業所得稅減免稅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必然要對現有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審核清查,加強對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的管理,避免國家稅收的流失。
“兩稅統一”對內外資企業的影響
綜合考慮,我國統一后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稍微高于現行企業所得稅的實際負擔率,目的在于為稅收優惠提供一個空間,稅率定為25%。一方面,它比較接近國際稅負水平,便于吸引國外資金,有利于保持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它比較接近現有內資企業稅收負擔水平,有利于稅收制度的順利過渡,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資企業的所得稅負擔率。
“兩稅統一”對外資企業的影響
首先,在所得稅收入比重上,外資企業所得稅比重大幅度上升,外資企業所得稅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內資企業。
其次,從外資企業所得稅占企業所得稅總額的比例上看,近些年這個比值的平均額不斷提高,外資企業所得稅在中國企業所得稅中占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再次,外資工業企業的總資產貢獻率、流動資產周轉次數和全員勞動生產率都比內資工業企業要高,意味著外資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較高;外資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要低于內資工業企業,意味著外資工業企業債務負擔低于內資工業企業。內資工業企業當期和未來的債務負擔較重,面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
一些外資企業通過轉讓定價等方式進行逃避稅收等因素,其實際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要遠遠高于內資企業,“兩稅統一”的實施雖然理論上會引起外資企業稅收負擔的相對提高,但能夠給內外資企業的競爭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平臺,由于外資企業在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方面的優勢,對其影響程度是在可操作范圍內的。
“兩稅統一”對內資企業的影響
首先,“兩稅統一”后內資企業實際稅收負擔大約下降4.9%,較大幅度地降低了內資企業的稅收負擔,同時也在財政承受能力的限度之內。短期來看,可能會對稅收收入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期來看,一方面,降低稅率會減少逃稅激勵,從而促進稅收征管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稅率降低有利于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增強內資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皟啥惤y一”有利于企業所得稅制規范化,從而有利于稅收效率的提高,減少征管的難度及企業偷逃稅行為,促進企業的公平競爭。
其次,抑制了內資企業的“假外資”現象發生。據研究估計,“假外資”占實際FDI利用額的三分之一左右。這既為財產權的界定和保護帶來了更大的困難,也為市場行為的規范發展帶來了重大阻礙。不僅不利于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環境的建設,而且還導致了國家每年大量的稅收流失。這也是需要對現行稅制進行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兩稅統一”會使得現行外資優惠政策相對縮減,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增強,必然減少“假外資”,有利于控制國內稅款的流失,促進企業之間的合理公平競爭。
再次,降低內資企業偷逃稅的發生。由于外資企業享有諸多優惠政策,而內資企業則無此優惠待遇,往往利用其他手段偷逃稅款。目前我國正在逐步加強稅收征管力度,在新的稅制改革中,必將嚴厲查處各種涉稅違法案件,減少企業偷逃稅行為的發生?!皟啥惤y一”降低所得稅稅率的同時,稅務機關的征管力度也隨之加強,對于那些一直依法納稅的企業來說,新稅制改革是有利的;但是對于那些習慣于偷稅、漏稅的企業來說,由于征管效率的提高,必將受到更嚴厲的查處。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