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業增產、農業增收、農村穩定,農資市場發展于此核心息息相關。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農資市場 物流體系
“去年買的油菜種子標的是名牌,可種下去全毀了。還有化肥、農藥,都是大廠家的牌子,花了很多錢,用了心里還是沒底……”來自貴州六枝特區隴腳鄉的人大代表楊喜秀向媒體這樣訴說他的擔憂。楊喜秀的擔憂并不是個別現象。以占農民每年農業生產資料投入份額一半以上的化肥為例,目前化肥的流通渠道分散混亂,經營者良莠不齊。而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假化肥、假種子、假農藥不斷出現,農民飽受其害。假冒偽劣化肥坑農害農、損害正當經營者合法權益現象普遍。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農資市場同樣圍繞次核心,農資市場物流水平制約了農資到農民手上的價格和服務水平。
農資市場物流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供給的分散性
現階段,我國農業的生產條件仍是相對落后的,家庭是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生產組織水平較低,農業生產仍處于一家一戶分散進行的,農資產品的物流服務體系就要覆蓋到農村的田間地頭。同時,農民的生活居住也比較分散,自然村落眾多且分布廣泛,由于要滿足數量龐大的小農戶對農資產品小量且多樣化的物流需求,農資市場物流體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分散性,導致了目前農資市場物流存在規模小、信息收集困難等問題。這種分散性對未來農資市場物流體系建設的信息系統和組織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求的差異性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條件的差異,使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季節性特點,在不同地區農業生產周期的不同階段,農民對農資產品的需求數量、需求種類、時效性等方面都會不同,如播種時節會集中需要大量的種子、化肥、種苗、播種機等,作物的成長期會需要大量的農藥、微量元素等。同時,農林牧副漁業又各有不同的生產方式,其多樣性對農資市場物流體系的服務需求自然不同,加上不同地域農村的經濟、人文環境和物流發展水平的不同,如有的地方是飛機運輸,而有的卻還是馬車、人力運輸,導致農資市場物流體系產生顯著的差異性。這要求未來的農資市場物流體系必須建立快捷、靈敏的現代信息系統和較強的組織網絡系統,以加強其服務的時效性和多樣性。
平臺的落后性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農村的物流發展水平仍不發達,在道路交通條件、運輸工具、通訊水平及信息網絡平臺、商品倉儲能力及保管水平上都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如在我國農村由機動運輸工具完成的貨運量僅占總量的20%左右,其余80%則由人力或畜力來完成。倉儲設施數量嚴重不足,管理手段落后,農場、供銷合作社等流通部門管理技術差,運輸網絡也不完善,貨運汽車空駛率高、返空現象嚴重,信息管理系統尚不健全。
一家一戶的小規模分散經營使農資市場物流統一作業服務的種類有限,農資市場物流規模小而分布廣,加之農村生產資料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宏觀調控“缺位”嚴重,制度建設滯后,農資產品物流市場中介組織發育仍處于初級階段,且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都制約著農資市場物流體系的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發展。要建設現代化的農資市場物流體系,必須要“對資源配置方式、生產組織結構、市場體系建設、政府宏觀調控等進行重塑與構造”。
交易秩序急待規范
目前,在農資市場物流政策和法律法規很少,甚至是空白,物流管理活動無法可依、無章可循,使其服務不規范、信譽度不高,坑農誤農現象時有發生,存在著很大的無序性,使農資產品的物流需求者普遍持不信任態度,交易合約難以達成和按期履行。因此,建立現代化的農資市場物流體系必須要有政府支持,實現政策法律化運行。
農資市場物流體系的建設方向
農村和農資流通領域是全國大流通市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龐大的農資流通市場不能任由分散、混亂的格局繼續下去。完善農資市場物流體系,應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理順農資的流通渠道,提高農資市場的競爭力,建設高效、快捷、有序的農資市場物流體系。
構建有效的物流信息公共平臺
針對農資市場物流體系的分散性和差異性,首先要構建有效的物流信息平臺,依托鄉鎮涉農服務部門,收集各地農資產品的物流需求信息,經過有關部門的信息處理后形成共享信息,使物流組織者及時開展有針對性的采購、運輸、儲存等物流工作。為此,國家必須加強配套設施投資,加快鄉村道路規劃建設,實現公路“村村通”;加快農村電信基礎設施建設,讓有線電話、電視“戶戶通”;加快農村網絡建設,使寬帶上網業務“走進農家院”,在“硬件”上構筑多層次、現代化的農資產品物流信息源提供有利的條件。同時還要積極培育新的信息服務主體,建立專業信息中介服務組織及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從而形成現代化的、完整的信息采集、整理和發布體系。
構建高效的物流組織網絡
由于我國農資市場物流體系的分散性和落后性,使建設與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結構勢在必行。充分發揮信息系統的功能,有效整合各種物流資源,全面提升各物流節點的服務功能,以滿足農業生產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物流需求。充分發揮各農業部門、郵政系統、供銷合作社等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及各鄉鎮物流網點的聯合作用,注重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資產品供應方面的特殊優勢。目前,供銷合作社有基層供銷合作社(2.6萬個),經營網點50多萬個,在全國各地星羅棋布,覆蓋面極其廣泛,并且在廣大農民群眾中信譽良好,又有大批經驗豐富,熟悉農村市場的經營人員,長久以來都是我國農資市場供應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必須積極探索和創新供銷合作社參與新時期農資市場物流體系構建的形式及方法,并積極發揮各級物流園區的作用,建立農資產品采購中心、直銷中心和期貨交易中心,形成一個功能強大的、快速暢通的先進物流組織網絡系統,通過發展共同配送,及時保證各地的農資產品供給,使農業生產有序開展。
構建合理的物流分工協作體系
我國農業生產的落后性、分散性使農資市場物流專業化發展緩慢,尤其缺乏第三方物流服務。據統計,目前,由第三方承擔的農資產品物流數量不超過20%。今后,農資市場物流體系的建設必須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服務,通過專業物流組織之間的市場競爭降低成本,并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滿足農業生產對農資產品多樣化的物流需求。為此,國家建立了相關的配套設施,并引導農民建立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改變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經營格局,走規模化發展道路,給農資市場物流體系的專業化和社會化提供重要的組織條件。
構建健全的物流法律體系
為改變農資市場物流體系的無序運行狀態,必須要實現其法律政策化的建設方向,制定專門的物流法律、法規,規范農資產品物流市場行為,提高其信譽度,以保證農資市場物流體系的健康、有序運行。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