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跟鞋疾病譜——疼痛篇
腰背疼痛
高跟鞋可以抬高身體,造成人體骨盆前傾,腰背肌肉緊張,如果時間長久,便會引起腰背疼痛。這種疼痛初期,拍X光片和照CT一般不會有明顯的病理性改變,屬于肌性、軟組織性疼痛。如果不加以重視,時間長久,可影響腰椎的健康。
膝關節疼痛
穿高跟鞋時,還可導致膝關節前傾,引起髕前痛,即膝關節髕骨前凹的疼痛。如果膝關節長期的處于緊張與壓力中,會發生退行性改變。
足弓疼痛
穿高跟鞋時引起的疼痛最常見的就是“足弓疼痛”。緊窄的高跟鞋橫向擠壓足部,造成前足橫弓的疼痛;鞋底設計不符合個人足部生理弧度的特點,容易造成足縱弓的疼痛。穿著高跟鞋站立和行走時全身很大一部分重量壓在前腳掌上,導致足弓的疼痛更為明顯。
足跟疼痛
足跟部也承受很大的壓力,高跟鞋的足跟部分一般說來受力面積較小,如果穿著時間過長,足跟部位的疲勞會非常顯著,造成附近韌帶疲勞障礙、距跟關節炎、距舟關節炎等。
醫生警示:
大多數人對于短期的不是十分劇烈的疼痛,是能忍則忍,能挨就挨,迫不得已,才會換鞋,或者是去醫院,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腳承受著全身的重量,平時就一定要非常愛護,即使是些微的不適也要消滅于萌芽。
高跟鞋疾病譜——皮膚篇
胼胝
俗稱“腳墊”“繭子”。行走時,由于腳底皮膚反復受到磨擦和擠壓,表皮組織增生、角質化而逐漸形成的。第1、第5跖骨區和足跟部是易發區。多數情況下,繭子開始形成時,由于皮膚受到摩擦和擠壓產生紅腫、疼痛,嚴重時會有潰破。硬繭形成后,如果不靠近末梢神經,一般不會引起疼痛,正常活動也不會受到影響。
雞眼
雞眼多發生于足底及足趾。雞眼的形成與也是由于足部長期受到擠壓與摩擦而引起的圓錐形角質層增厚。倒置的圓錐形角質增生柱,深入真皮,刺激神經末梢,引起劇烈疼痛。
醫生警示:
發現生成胼胝與雞眼不要自己隨便處理,一是耽誤治療,延誤病情,二是可能因為衛生問題導致感染,切不可掉以輕心。
高跟鞋疾病譜——骨傷篇
踝關節扭傷
穿高跟鞋行走時,如果鞋跟過高、跟底過細或者道路不平等原因,造成重心不穩,經常引發踝關節扭傷。若反復多次出現踝關節扭傷,導致關節囊的松弛,則容易形成習慣性扭傷。質量好的中高筒的高跟鞋對腳踝部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一般不易扭傷,可一旦發生,情況往往更為嚴重。
拇外翻
正常情況下拇外翻,即指在第1跖趾關節平面拇趾向外側偏斜,角度最大為10~15°,超過此范圍即為拇外翻畸形。經常穿高跟鞋,特別是尖頭的高跟鞋,鞋的前端過于狹小,如果鞋面的柔軟度又不夠高,前腳掌因為過度擠壓很容易形成拇外翻。拇外翻常呈對稱性發生,嚴重者可見足趾變形,局部可潰爛、感染,足拇滑囊炎、跖趾關節炎等,并經常并發胼胝、雞眼。
小趾內翻
與“拇外翻”成因相同,前足受到嚴重擠壓時,也造成足部小指內翻。小趾向內側即拇趾方向彎曲,嚴重時,小趾可能重疊于第4趾下。
醫生警示:
發生扭傷、拇內翻或小指內翻等情況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治療,病情較輕時早期的局部疼痛,一般采用保守治療,涂抹外用藥、中藥浸泡、打封閉等,嚴重時則要做手術。
如何應對高跟鞋病
選鞋
.最好在下午3-4點選鞋,鞋子不能太小,以放進鞋墊后周圍有2mm的空隙為好。
.鞋跟選擇中度高的,事實上,一般3-4cm高的跟就已經會對人體造成影響,但還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鞋跟不能過于細小,在同等高度下,后跟較粗的,足部受力面積會較大,走路時,對足跟的傷害也較小。
.鞋面最好選擇質地較柔軟且透氣的皮面或布面,透氣性差的鞋子容易引發腳氣等腳病。
.鞋子一定要親自試穿,試穿時間要長一些,以更好的感覺該鞋底部設計是否與自己腳部弧度相契合,鞋底應當接近于足弓的彎曲度,這樣的鞋在行走時還能給足弓以輔助的支撐;仔細體會鞋子的整體舒適感如何,還要注意鞋子本身不能太重,踏在地上時,鞋體平穩,走起路來沒有特別卡腳的部位,考慮墊上鞋墊后是否跟腳。
.選擇信譽度高的企業的產品,這樣質量上有保證。
穿鞋
.穿著新的高跟鞋有一定的磨合期,開始時不要進行長時間行走。
.穿著高跟鞋走路時要挺胸、抬頭、收腹,臀部要保持一定的緊張,踢腿時腿要伸直,著地時讓膝蓋保持彈性。
.盡量不要穿著高跟鞋走很長或者是很不平整的路,不要穿著高跟鞋跑,以避免崴腳。
.盡量壓縮穿高跟鞋的時間。在歐美國家,職業女性為了保持健康,在正式場合需要穿高跟鞋,一般不超過2-3個小時就會換上旅游鞋或平底鞋。如果不方便換鞋,也要每隔2-3個小時坐下休息半個小時以緩解腳部疲勞。
.高筒的高跟鞋,一般比較緊,束縛性高,從這方面來說,可以保護踝部,防止扭傷。但是,緊窄的鞋身也影響了腿部和腳部的血液循環,因此同樣不適宜長時間穿著。
.一雙高跟鞋如果鞋底舒適度不夠,不能與足弓的彎曲度相契合但又必須穿著,或者是第一次新穿,可以加軟的保健腳墊。足部的橫弓、縱弓都可以用腳墊。
.對于一些已經患有輕度拇外翻或小趾內翻的女性來說,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分趾墊、護套或矯正帶等,治療期間避免穿高跟鞋。
.緩解疲勞和疼痛的方法很多,最簡單易行的就是坐下休息,最根本的就是換上平底鞋,或低跟鞋;還可以采用按摩、做足部保健操、用緩解腳部疲勞的專用足液泡腳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