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君是一家公司的員工,體力勞動很少。前幾天被安排參加公司卸貨,現在渾身酸疼。小李吃了幾片止疼藥,睡了一覺,第二天早上,身上就不疼了。
現在,像李君這樣自己治療疼痛癥狀的人越來越多。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 80%的人出現疼痛、感冒癥狀時會自行買藥治療。疼痛成為自我藥療的重要內容。
家庭中常見的疼痛有如下幾類——
神經痛:如頭痛、偏頭痛;
急腹癥痛:如痛經、胃腸痛等;
日常體痛:如關節痛、背痛、牙痛等。泛指日常經歷的多種非感染性體痛,往往與運動和不良的生活、工作方式相關,伴有相應關節和軟組織的急慢性損傷。
家庭中成人出現疼痛可以選擇自我藥療,但疼痛僅是單一的,如頭痛、背痛、痛經、牙痛、關節、肌肉、手臂痛等。如果伴有其他癥狀,一定要到醫院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慎重用藥。
常見家庭止痛藥
阿司匹林——歷史悠久的少林
說水楊酸類鎮痛藥是鎮痛藥里的少林并不為過。自1875年被發現以來,水楊酸類藥物一直是鎮痛藥里的主角,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是應用最廣、知名度最高的藥物。
水楊酸類藥物少林弟子甚多,出了許多響當當的人物,尤其以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最為著名。它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間接減輕疼痛,毒副作用更小,鎮痛效果更強,是至今為止應用最廣最可靠的解熱鎮痛藥。對輕、中度疼痛有效,但需足量。后來發現它不僅能解熱鎮痛,還可以治療風濕,阻止血栓形成,治療關節炎等等。阿司匹林也因此成為了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
但阿司匹林有著水楊酸類藥物共同的弱點——刺激消化道。阿司匹林主要刺激胃粘膜,會出現惡心、嘔吐或上腹部不適,甚至胃腸道出血、胃痙攣。這時停止服用幾天就可好轉。如果患有消化道疾病,對此類藥物還是不吃為妙。
撲熱息痛——分庭抗禮的武當
如武林中少林武當比肩并立,鎮痛藥中能與水楊酸類藥物相抗衡的就是苯胺類藥物。這類藥物也是歷史悠久,1886年被發現后,也是一路順風地成為鎮痛藥中的翹楚,百年地位無人能夠動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百服寧;必理通)。
俗話說“佛道同源”,從藥理學上講,它們的作用機制相似,都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鎮痛效果,很多時候成為了阿司匹林的替代藥品。但就鎮痛效果來講,它比阿司匹林要弱,適用于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關節痛、神經痛,偏頭痛、痛經等。它對胃沒有刺激,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對乙酰氨基酚副作用很少,偶爾會引發嘔吐、惡心、腹痛等癥狀,只要停止服用就會消失。服用撲熱息痛時,不要和其他含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一起服用。
安乃近——傷己傷人的崆峒
說起崆峒派,最耳熟能詳的是那“七傷拳”,雖威力很強卻帶著邪氣。吡唑酮類藥物與其相似,是一類具有較大毒性和副作用的藥物。代表藥物就是安乃近片。
安乃近片(安乃近)有顯著的退熱鎮痛和抗風濕作用,可以說是三類解熱鎮痛藥中速度最快的。特點是起效快,藥效強,副作用大!由于其退熱效果迅速,特別適合于兒童的退熱。但對造血系統有不良影響,會引起白細胞減少等癥狀,是一類“劍走偏鋒”的藥物,好得快,傷得深是它們的口號。
由于這類藥物副作用實在太大,我國自1982年開始逐步限制或禁止此類藥物的使用。現在藥店雖有賣,但多被冷落于角落。不過遇到緊急情況,人們還是會想起這位邪派大俠,因此在藥店里總還有它的一席之地。對安乃近的服用,最好是咨詢醫生,而且宜短不宜長。
在家庭中自我藥療要避免四大誤區
1、憑經驗、廣告或親友的推薦選購藥
品;
2、自作主張,隨意增減非處方藥的劑量;
3、不按療程服藥,稍有好轉就停藥或頻繁更換藥品;
4、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以為療效會更好。
特別提示:給兒童和老年人用鎮痛藥物一定要確認劑量。兒童應遵從說明書或醫師、藥師的指導。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通常只需成人用藥量的3/4,以克、毫克為單位,避免用片、支為單位。
常備的非處方鎮痛藥物盡量做到隨時使用,隨時購買,用完再買;避免將藥品放在暖氣旁或冰箱里冷凍;服藥前先查明藥品的有效期及有無異常,一旦過期或變質,堅決棄之。
幾種疼痛的應對
偏頭痛:輕至中度疼痛,可以使用阿司匹林片(乙酰水楊酸)、雙氯芬酸鉀膠囊(雙氯芬酸鉀)等藥物,對于重度疼痛,則需要使用特異性藥物,如Imitrex(舒馬曲坦);
痛經:對于10%左右影響正常工作與生活者應選擇藥物治療,可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對于需要慢性調理者,可以選擇中醫藥防治。
牙痛:可以使用鎮痛藥物,如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芬必得(布洛芬)等;如果服用藥物無效,應選擇外科治療,以免癥狀加劇。
扭傷:扭傷早期的處理原則是保護、休息、冰敷、壓迫、抬高;嚴重扭傷后最好不要觸動傷患部位,安靜地等24小時以后再貼膏藥;不可忽視持續的疼痛,適當使用非處方類鎮痛藥如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芬必得(布洛芬)、必理通(對乙酰氨基酚)等;嚴重的情況請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