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京津地區的區域旅游合作態勢主要呈現出了如下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目前京津地區的區域旅游合作尚處于松散的狀態;二是政府部門的合作意愿一般要高于旅游產業部門及旅游行業協會;三是京津兩市相比較,天津方面的合作積極性要遠高于北京方面;四是京津地區的政府旅游業管理部門彼此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機制。為改變此現狀,當務之急應是要找準合作的切入點和真正建立起一個有效的能促進京津地區區域旅游合作有序展開的協調機制。
[關鍵詞]區域旅游合作;旅游合作態勢;溝通與協調機制;旅游行業協會
[中圖分類號] F061.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08)04-0038-04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7BJY137)研究成果之一。
一、京津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的優劣勢分析
從自身所擁有的旅游資源的豐富程度上看,應該說無論是北京還是天津都有著十分豐富的旅游資源。作為建城歷史已達3000多年的北京,其除了擁有包括歷史遺產類景點在內的1600多處的人文類景系資源外,還擁有地文景類57處、水文景類22處、氣候生物景類26處。[1]與北京比,天津的建城歷史雖只有短短的800多年,然而其作為我國近代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之一,不僅經歷了百年滄桑,且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基于京津地區自身所擁有的豐富的旅游資源的影響,其近些年來的旅游事業不僅得到了迅速發展,而且也在各自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彰顯出了自身的強大影響力。當然,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在現階段京津地區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雙方的合作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照樣不少;深入了解了這樣的一些合作中的問題,應該說對于促進京津地區的旅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有著相當的必要性的。
總體上看,目前京津區域旅游合作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如下的幾個方面:一是毗鄰的區位及發達的交通網絡體系構成了京津彼此間展開旅游合作的最基本的條件。北京與天津兩市的直線距離僅100多公里,應該說這樣的一種距離在我國所有的特大城市中都是無與倫比的。由于距離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在京津塘高速公路貫通后,京津間的連通性不僅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強化,而且時間上的距離更是縮短到了一個半小時以內。在鐵路交通方面,京津間的城際列車不僅車次多、票價低,而且其與公路交通的互補更是密切了京津彼此間的聯系。陸上的交通是如此的便利,開展彼此間的旅游合作事實上也就具有了更堅實的基礎。再從航空交通方面的條件看,京津兩地區不僅同屬一個航空領域,而且雙方機場間的距離也僅137公里;這一點也就使得天津的機場能在北京的航空運輸方面處于過于繁忙或其他方面原因的時候,能擔負起分流的任務[1];而恰恰是這一點,對促進兩地的旅游合作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二是環渤海灣區域內的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及京津兩市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也十分有利于雙方旅游事業合作的展開。在環渤海灣區域內,除了京津兩市擁有豐富的旅游外,河北、山東、遼寧等地也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發展旅游事業的良好條件;京津地區的旅游事業發展不僅對于冀魯遼等省旅游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反過來冀魯遼等省旅游事業的發展對于促進京津地區的旅游事業的發展來說也必將會具有重要影響。此外,在環渤海灣區域內,由于京津本身所具有的在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強大影響力與輻射力,這一點也對促進和實現京津旅游發展的合作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三是京津兩地旅游客流的交叉也為京津兩市旅游業的合作奠定了基礎。據統計,在京津兩地的旅游客流中,近些年來,北京平均每年就大約有15%左右的客源來之于天津,而天津的則大約有25%的來之于北京[1]。另據天津市統計局對天津“一日游”客源情況的抽樣調查統計,來之于北京的“一日游”游客數量穩定上升并進而對天津旅游事業的發展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促進作用(具體情況見表1)。

盡管京津兩市展開旅游合作的優勢與基礎相當明顯,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目前雙方在旅游合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也不少。突出表現在:首先,京津兩市旅游產品的雷同性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雙方旅游合作的有序開展。由于京津兩市均主要以歷史文化類的旅游產品為主,再加之北京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不僅要遠比天津豐富,而且在知名度與影響上也要遠遠大于天津,因此在京津旅游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是天津的旅游產品因一直籠罩在北京的陰影下而很難真正地展現出其自身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又無形中降低了京津雙方進行旅游合作的基礎與積極性[2]。其次,京津雙方旅游業發展的不均衡也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其旅游業有效合作的展開。由于北京無論是旅游資源的豐欠程度、旅游事業的發展水平和旅游資源的影響力均要遠在天津之上,因而在相當程度和相當長的時期內,對于京津間的區域旅游合作,北京的興趣與積極性就一直不高;而事實上恰恰是這一點就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雙方旅游合作事業的發展。最后,事實上存在的行政分割與地方利益色彩的強化也對京津旅游合作的有序開展造成了相當程度的不利影響。在現有的行政區劃與政績考核體系的影響下,京津作為不同的行政主體,其在“理性經濟人”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下,往往會對事實上可能是十分有利于雙方利益和整個國家利益提升的合作視而不見、甚至是故意回避,相反卻對市場分割與地方保護主義十分熱心[3];既然如此,旅游事業合作的艱難也就不難理解了。例如,北京的京西百花山與十渡風景區等景點的旅游資源應該說還是很有潛力的;然而,在地區利益的影響下,由于開發過程中缺乏科學的總體規劃與有效的區域協調機制,以至于最終不僅與周邊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矛盾重重,而且也還在相當程度上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的開發及利用。
二、京津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的態勢分析
嚴格地說起來,京津地區的區域旅游合作盡管存在著諸多的障礙與不利因素,但現實中的合作其實也還取得了不少的收獲的。例如,2001年時,京津冀便在北京舉行了三地的春節旅游項目交易活動;2002年7月,北京與天津的旅游部門又聯合舉辦了“暑期旅游夜市”活動; 2003年9月,京津冀三地的旅游部門在北京世紀壇廣場聯合舉辦了“京津冀旅游促銷會”;2004年1月,天津市又組織市內的各大旅行社及相關的景區景點來北京舉行旅游推介并進而引起了北京的各旅行社的廣泛關注[3]。京津兩地的旅游合作雖然取得了如此之多的成績,然而,由于旅游合作活動涉及到了諸多主體間的行為選擇,因此,在剖析合作過程中兩地間的具體合作態勢時,我們還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基于政府部門主導的旅游合作態勢分析
應該說,在推進區域間的旅游合作過程中,政府及其政府中相關部門的作用與影響力就是十分巨大的。事實上,我們在上面所談到的京津兩地近些年來所取得的合作成果就大多是由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主導和推動的。
北京與天津兩地相比較,盡管北京的旅游資源及其旅游發展條件要比天津優越,但畢竟由于兩地相距很近,再加之長期以來兩地間的交流又十分頻繁,因此總體上看,無論是北京、還是天津,旅游方面的合作意愿還是比較強烈的[1]。事實也的確如此。考慮到北京郊區的旅游業發展會受到周邊其他地區的較大影響,因而實踐中北京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一直都比較重視與周邊的其他地區展開旅游合作。2004年4月,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頒布的、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北京市旅游條例》中的第14條中就明確規定“本市在旅游產品開發、旅游宣傳推廣以及旅游信息交流等方面,應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區域合作以及與其他旅游熱點城市的合作,實現旅游客源的互送”。相比于北京,應該說天津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對區域間旅游合作的積極性更高。由于天津一直都將北京作為自己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場,因而在其2002年出臺的《天津市2003年~2007年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便明確指出:“市場重點是抓住北京,實行京津聯動,營造京津冀的旅游圈,進而帶動周邊地區旅游事業的發展和形成區域的旅游比較優勢”。[4]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近些年來,北京無形中已成了天津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場。除此之外,近些年來,京津兩市還在旅游業的發展規劃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突出表現在,北京市在其制定的《大北京休閑旅游規劃》中,便將京津冀的旅游合作問題進行了統籌規劃;而天津也在其《京津奧運旅游一體化規劃》中對京津地區的旅游合作進行了比較清晰而準確的定位。京津兩地的區域旅游合作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由于雙方的合作至今仍未能形成一個有效的合作機制,因而其在旅游方面的合作也就仍處在一個松散與淺層次的合作水平上。
(二)基于旅游產業部門主導的旅游合作態勢分析
在基于旅游產業部門主導的旅游合作態勢的分析方面,應該說京津間最先展開的是景區(點)之間的合作。事實上,作為京津間建立的首個跨行政區域的旅游區,1985年成立的京東旅游區就將京津兩市許多風景旅游區聯系了起來。另外,由北京主導發行的博物館通票也實現了京津區域之間的旅游景點的聯合。與區域性的景點聯合開發相比較,京津兩間的許多旅行社也展開了彼此間的合作。突出表現在:一方面雙方在旅游景點的開發及旅游線路的打造方面就進行了許多努力(例如,2002年2月,當天津的“北洋艦船游樂港項目”動工后,就有來自北京、河北等地的旅游投資參與其中;而在2003年“非典”過后,京津兩地的旅行部門還聯手設計和開辟了多條健康與生態旅游線路);另一方面為加強雙方的旅游合作,京津雙方還在交通及其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努力——首先是航空方面,北京的首都國際機場與天津的濱海國際機場的一體化合作便已基本成形;合作中成立的新的首都機場集團即包括了北京的首都機場集團公司、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的濱海國際機場,與此同時,為加強彼此間的聯系,目前還開通了天津機場至北京的鐵路客運專線。其次,公路方面的京津塘線路的形成也為雙方的旅游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開展和強化相互間的區域性的旅游合作方面,盡管京津間已取得了不少的成績;然而也正如我們前面所分析的那樣,由于京津間的旅游資源的豐度與影響力方面差距較大,因而兩地的旅游產業部門在促進和推動彼此間的旅游合作事業中的行為選擇無疑又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其一,從京津兩地旅游合作的發展歷程上看,京津的旅游合作更多的是存在于產業部門間的自發合作,而且在此過程中,雙方合作的范圍雖相當廣泛(其涉及到了景區及景點間的合作、景點與旅行社的合作、旅行社間的合作以及運輸部門間的合作等),但合作的強度欠高和合作的緊密性也不夠[5]。其二,從合作的意識上看,由于資源稟賦方面的較大差距,北京的旅游產業部門對與天津進行旅游事業的合作發展的意愿與積極性就大多不高;而天津的旅游相關部門對與北京進行旅游合作則大多呈積極態度。合作意愿有別,實際性的合作成效又怎么有可能真正地取得?其三,由于天津旅游產業部門的旅游推廣及旅游宣傳工作的力度不夠,因而就又導致了外地的旅游經營部門與旅行社對天津旅游資源的不理解和最終不利于京津地區旅游合作事業的深層次條件推進。
(三)基于行業協會主導的旅游合作態勢分析
在區域旅游合作發展過程中,除了相關政府與旅游經營企業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外,作為非盈利性的組織,旅游的行業協會在相當程度上也能影響區域旅游合作事業的有序開展。從目前的情況上看,我國的旅游行業協會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如中國旅游協會;另一種則是地方性的行業協會。兩種性質的行業協會相比較,一般來說,在促進區域性的旅游合作過程中,地方性的行業協會具有著更大的影響力。就京津兩市的具體情況來說,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兩市就均成立了自己的旅游行業協會;應該說其他的成立不僅為促進本地區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而且也為京津兩市旅游合作的展開創造了良好條件。由于在我國,各行業協會在相當程度上需與相關政府的行為保持一致,因此,旅游行業協會為推進和落實政府的旅游發展政策應是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的。此外,隨著近些年來各級政府旅游管理部門職能的轉換,現階段在全國的許多地方已有相當多的旅游服務工作事實上也就落到了各級旅游行業協會的身上;既然如此,在促進京津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的發展過程中,更進一步地規范和發揮出兩市旅游行業協會的工作,也就具有了相當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四)基于政府部門、旅游產業部門以及旅游行業協會主導的旅游合作態勢的綜合分析
盡管我們在前面對影響區域旅游合作發展的政府因素、旅游產業部門因素以及旅游行業協會因素分別進行分析的,然而,由于三者間本身即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具體的交叉作用情況見圖1),因此,在深入探討區域旅游合作的發展態勢問題時,對上述的三類因素進行綜合的剖析,應該說也是有著相當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的。

通過對上面的政府因素、旅游產業部門因素以及旅游行業協會因素的綜合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從總體上看,現階段京津地區的區域旅游合作在態勢主要呈現出了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征:一是目前京津兩市的區域旅游合作由于尚處于松散的狀態,因而總體上看就尚屬“政府協作的旅游合作階段”(具體見表2)——從合作的主體上看,目前雙方主要是以自發的合作為

主,政府部門的合作尚處于次要地位;從合作的方式上看,政府部門的合作以聯合及相互召開旅游促銷會和推銷會為主,而旅游產業部門的合作則主要以旅行社相互間以及旅行社與各景點和交通部門的合作為主;至于旅游行業協會,目前其大多以促進本區域內的各旅游企業間的合作為主,而跨地區的旅游協調活動做得尚很不夠。二是在目前的京津地區的區域旅游合作過程中,政府部門的合作意愿一般要高于旅游產業部門及旅游行業協會;[6]此外,京津兩市相比較,由于北京的旅游資源及旅游基礎要遠遠好于天津,再加之目前又尚無一種在區域旅游合作方面的有效且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因而天津方面的合作積極性要遠高于北京方面。三是盡管京津兩市的政府旅游業管理部門對區域的旅游合作均有自己的一些設想,然而由于彼此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機制,絕大多數的設想至今就仍未能真正地落到現實的規劃與實施中。
三、推動和促進京津地區區域旅游合作有效展開的對策探討
通過前面對影響區域旅游合作有效開展的政府因素、旅游產業部門因素以及旅游行業協會因素的深入探討,我們事實上就不難發現,為了推動與促進京津地區區域旅游合作事業的有效開展,現階段采取如下方面的對策與措施應是有著相當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的:首先,必須要充分地發揮出政府在開展區域旅游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此,目前的當務之急又需下大力氣去做好如下三項工作——其一是京津兩市有必要在政府的主導下形成具有一定科學性與嚴肅性的《京津一體化發展旅游規劃》并進而在明確京津各自的旅游產品特色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具有互補性的旅游產品體系。其二是必須要找準合作的切入點,真正建立起一個有效的能促進京津地區區域旅游合作有序展開的協調機制。為此,實踐中京津兩市的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可以建立起一種例會制的旅游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以便借此定期地對兩地在旅游合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及解決。其三是必須要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強化必要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以便最終在形成一個便捷、通達的立體旅游交通網絡的基礎上,為區域旅游合作的有序開展創造條件[7]。其次,從產品的開發入手,實踐通過打造一條京津間的黃金旅游線路來吸引京津以外地區的客源和切實改變長期以來在京津地區的旅游發展中存在的、雙方以“互換客源”為基礎的松散與自發的區域旅游合作行為;此外,與北京的旅游市場比,考慮到天津旅游市場發展中嚴重存在著的“小、散、亂、差”局面,因此,天津還需對自己的旅游產業進行結構重組。再次,必須要進一步加強京津地區的地方性旅游協會在區域旅游產品推廣及開發方面的合作,進一步增強旅游協會的獨立工作能力及增強雙方跨區域的交流與合作行為。
[參考文獻]
[1]杜 江.旅游管理碩士論文文庫(2004)[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張廣瑞.關于京津冀區域旅游合作發展的思考[J].旅游調研, 2004,(1):339-45.
[3]張朝枝.旅游與遺產保護[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6.
[4]徐嵩齡.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管理體制改革[J].管理世界, 2003,(6):45-51.
[5]張進福.經營權出讓中的景區類型與經營主體分析[J].旅游學刊,2004,(1):22-26.
[6]史曉玲.探析景區產品的市場化問題[J].旅游學刊,2003,(6):75-79.
[7]De Arauj, L.M. Bramwell B.Partnership and Regional Tourism In Brazi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29(4):1138-1164.
An Analysis of JINGJIN Regional Tourist Cooper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
JIANGManyuan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Guangxi Financial College, Nanning 530003,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gional tourist cooperation between Beijing and Tianjing (JINGJING) has four features: firstly, their regional tourist cooperation is incompact; secondly,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a stronger desire for cooperation than tourist departments and tourist trade associations; thirdly, compared with Beijing, Tianjing is more active in the cooperation; fourthly, the tourist management department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lack an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the urgent task at the moment is to find a proper breakthrough point for the cooperation and build up an efficaciou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promoting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JINGJING.
Key words: regional tourist cooperation; tourist cooperation stat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urist trade association
(責任編輯:張改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