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思想,已積淀成當下中國時代之音、民族之命的偉大命題。30年前,“文革”甫畢,國人痛定思痛,從荒謬回歸常識,在思想解放大討論之后,現代化的泊船揚帆東去,激流澎湃,再無退路。如今改革30年過了萬重山,卻尚未駛出歷史的三峽。黨提出科學發展觀,要求再次從解放思想的高度與深度來突破當前發展的瓶頸。
再解放一次思想,就是因為我們已經停滯卻開始自滿,把慣性中的發展當成成就,把只是手段的發展當成目的。從前以改革促開放的主動性消失殆盡,而今因開放倒逼改革的困窘卻日益明顯。
再解放一次思想,因為積累的問題不再是簡單的發展便可解決:土地之爭、勞資糾紛、環境污染、貧富差距、公民自治、司法權威、社會誠信、權力腐敗……這一切,豈止因影響經濟的發展才顯得重要?又豈止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便可改觀?
再解放一次思想,因為前一次思想解放的資源,至今基本耗盡;此前改革的策略,至今也難以奏效;前段改革所回避的難關,而今逼到眼前。我們耳熟能詳于改革要繼續深化,卻無從理解改革深化的方向何在,也無從得見改革深化的動作何出。是時候了。
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但何以還需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胡錦濤語)?此乃因為在“盛世”之中,還存在著許多顯性和隱性的憂患。
歷史的內在邏輯告訴我們,社會發展沒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沒有止境。解放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解放思想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
今天解放思想,首先,我們必須從傳統的精神狀態中解放出來,從曾經的改革精神中尋覓新一輪改革的動力,解放那些在傳統發展觀基礎上奠定的傳統施政思維和守成觀。其次,30年后,科學發展成為新一輪改革的主題詞,這意味著,傳統發展觀所留下的傳統體制、機制成了新的桎梏,同樣需要我們必須“破繭而出”。最后,解放思想,必須厘清利益慣性對思想解放的束縛,必須掙脫利益格局對改革進程的綁架,走出權利與市場糾葛不清的迷局,擁抱科學發展的春天。
如果我們要超越30年的這段輝煌,那就讓這一次的思想解放從營造切實明確的鼓勵氛圍開始:讓坦白的表達與充分的辯論沒有障礙,讓真實的疑惑與具體的問題能夠成型——有哪些乃是亟待被解放的思想?是什么因素固化了我們目前的思想?又該拿出怎樣的方法來實施這思想的解放?言論乃是思想的載體,求解于思想解放的不二法門,只能是言者無罪,自然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