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還要從2002年《人民日報》刊載的一篇僅有950字的詞賦——《寧夏賦》說起。
《寧夏賦》以千字篇幅,極富美感的文筆,對寧夏進行了全面的介紹,讓寧夏以外的讀者通過《寧夏賦》認識并向往寧夏。這使記者對詞賦的作者產生了濃厚興趣:具有什么樣經歷的人才能寫出如此佳作呢:經與各路老記們的溝通及會上的了解得知:李東東是《人民日報》創始人之一、前總編輯李莊之女。1949年9月下旬,李莊同志作為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派出的主力記者,進入中南海懷仁堂,全程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新聞報道工作。從1949年9月22日在《人民日報》一版發表《“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會議特寫》開始,到1949年10月1日發表《“慶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記人民政協最后一天大會》,共在《人民日報》發表8篇特寫,真切、生動、忠實地記錄了新中國的誕生。
李東東的工作經歷,始終沒有離開宣傳思想和新聞出版戰線。歷任北京市科委宣傳處新聞干事;經濟日報社農村部記者、編輯,總編室副主任,特刊部主任;湖南省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國家體改委副秘書長;中國改革報社社長兼總編輯。2002年4月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2006年底,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在寧夏工作五年,她深深愛上了這片歷史厚重、潛力無限的熱土,情不自禁地將她到寧夏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凝聚筆端,先后撰寫了《寧夏賦》、《銀川曲》、《固原詞》和《別寧夏》、《憶寧夏》等詩詞曲賦,奉獻于父老鄉親,奉獻給廣大讀者。
記者與這位官員作者見面,感到人如其賦,美麗而平易近人。在與新聞出版界別其他同志的交談中,又了解到這位新任女委員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兩項議案的起草、修改、提報等一系列工作,從而受到與會部分政協委員的連連稱道。
新委員奮筆疾書積極建言獻策
兩提案高質量深受委員稱道
李東東第一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就帶來了兩項提案。一個是《關于將回族使用漢語言文字視同其他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文字 加大扶持回族文化出版事業力度》的提案,另一個是《關于建設中國出版博物館》的提案。
李委員情真意切地說,我在寧夏工作了將近五年,對回族及回族文化加深了了解和尊重,對祖國西北這片熱土充滿感情。回族沒有本民族語言,使用漢語言和文字,但回族使用漢文字的過程中,有著獨特的思維表現形式和語言文字習慣。狹義地說,回族沒有自己的民族語言;準確地說,回族是將漢語言文字作為自己的語言文字,并有獨具特色的使用習慣和方式。希望這份提案能夠獲得通過,使回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樣,享受國家關于扶持少數民族文字出版的優惠政策,為寧夏及全國各地的回族文化發展贏得更多的支持。
“我讀過您寫的《寧夏賦》。離開寧夏一年多了,還如此記掛著寧夏?”記者問。李委員感慨地說:“工作過的地方,都很值得留戀,尤其是在寧夏,這是我離開北京工作最久的地方。寧夏具有多民族文化的寶貴資源和悠久燦爛的文明與歷史。在那里,你能感受到寧夏的大氣、蒼勁、優美,不知不覺地會有種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寧夏遠處江湖心懷廟堂,寧夏偏居內陸眼觀八方’。您寫的《寧夏賦》真的很美,使我更加認識了寧夏,更加了解了寧夏,讓我這個已去過寧夏的人,對寧夏更加心馳神往,總惦記著再次回首。”記者說。“不錯,希望新聞界朋友們多走走,多看看,采采風。”李委員向記者建議。
如果說第一份提案與寧夏有關,那么第二份提案就與李委員現任的工作職務——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職責分不開了。
李委員說,關于建設中國出版博物館的提案是這樣考慮的。幾千年來,中國的書籍通過文字記錄延續傳播中華文明,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寶庫。中國出版事業創造性地傳承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一筆豐厚寶貴的文化遺產。這些思想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一般的圖書館承載不下,又不被綜合博物館所重視,因此,建設一個國家級的出版博物館十分必要。作為我國唯一的專門負責征集、保護、管理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物版本的專業圖書館,中國版本圖書館將是我國當代最完整、最具有權威的一個出版信息資源庫。但版本工作目前仍存在必須解決的問題,如保護條件嚴重不足、服務功能未能充分發揮等,因此,建設中國出版博物館,就成為版本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最佳選擇了。
李委員希望將新聞出版領域的文化作為精神遺產傳承下去。她覺得,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積累,在新的歷史階段,加大文化事業發展力度、建設中國出版博物館是可行的。現在已經建立的印刷博物館征集了不少印刷方面的展品和資料,這使得中國出版博物館的建設有了良好的藏品基礎,也有相應的建設經驗可以借鑒。
貫徹落實溫總理報告精神
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要率先解放思想
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李東東委員經學習后認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今年全國兩會前,新聞出版總署已經就行政體制改革做了比較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方案設計工作。現在,絕大部分省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同出版集團和總社分了家,做到了政企分開、管辦分離,實現了由管直屬單位向管社會、由辦出版向管出版轉變;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著力于宏觀調控和加強社會管理,努力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調整了一批新聞出版行政審批事項,設立了面向社會的新聞出版行政審批受理中心。
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在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堅決貫徹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推動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在政府機構改革方面,將積極配合中央編制部門做好工作。在推進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方面,做好四項工作:一是宏觀調控,優化布局,促進新聞出版業協調發展;二是依法行政,科學管理,保證新聞出版業健康發展;三是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努力構建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四是加強監管,嚴格執法,維護新聞出版市場良好秩序。
數字媒體日新月異
新聞出版主管部門任重道遠
李東東委員說,數字媒體從出現到現在發展勢頭迅猛,對傳媒業和社會生活的影響之廣,超出了人們的想象。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傳媒業的內容和形式,也改變了傳媒業的生產方式和消費理念,并且日益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消費結構和認知取向。截至目前,我國的網民人數為1.6億,移動電話用戶已經達到6億。2007年中國數字報業發展已處于國際數字報業發展的領先水平。數字報業實驗室已經公布了第一批9類45個項目,其中申報最多的三個項目是報紙網站、手機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已上線多媒體報紙達到800多家。
一方面,一些新聞出版單位對互聯網等數字媒體的認識不足,對于報刊出版的數字化心懷疑慮,面對新媒體、新技術所采取的應對之策還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傳媒業的數字化轉型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存在的問題很多,包括:利用資源、整合資源的方式尚顯單一;商業運營模式多為原有運營模式的延伸,缺乏創新;管理人才不被重視,適用人才嚴重匱乏;對數字化所帶來的戰略轉型認識不清,未能構建組合贏利模式等等。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將會制約新媒體的健康成長。與此同時,新媒體的大量涌現,也使得傳統管理遇到種種新問題。目前,網絡媒體上假新聞及不良信息泛濫,公民的隱私權、著作權遭到侵犯等等現象的出現,都對管理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數字媒體是通過網絡來傳播的,而網絡是一個新型的載體,技術新、內容多、流動快、范圍大,沒有現成的管理模式,一切都要靠創新來解決,這是數字媒體管理的一個特點。加強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形成良好的出版秩序,更好地促進數字媒體的繁榮發展。作為管理的主體,必須跟上數字媒體發展的步伐。由于認識上的不統一和對數字媒體技術的陌生,在數字媒體管理方面嚴重落后于發展;而管理如果不跟上,則會影響數字媒體的發展。總體上看,過去我們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管理媒體,事后的行政處罰占了主導地位,數字媒體的發展則要求對管理體制做相應的改革,要實行關口前移,科學管理,尤其要重視開發管理軟件,研究用科學的方法對數字媒體進行管理。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新聞出版戰線正積極準備
200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又是改革開放30周年。李東東委員告訴記者,新聞出版工作正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深化改革、推進創新,推動傳媒業的發展繁榮;通過加強監管、依法行政,為傳媒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和市場環境。同時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加強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改進管理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為傳媒行業和社會公眾的服務水平。
一是以產業基地、產業帶、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為重點,推動出版產業大發展。積極扶持建立“動漫產業發展基地”,繼續推動國產動漫和網絡游戲出版產業發展。加大對數字報業實驗室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力度,確立一批數字報業創新項目和實驗基地。選擇若干家規模化發展的行業報刊,鼓勵其整合資源,打造品牌,形成具有較強影響力、富有經營活力的優勢報刊群。進一步推動“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三個綜合性印刷復制產業帶的發展,加快發展高新技術印刷、特色印刷和光盤復制業,建成技術先進、各具特色的印刷、復制基地,發揮集群效應,成為國際重要的印刷、復制中心之一。
二是全力培育大型集團,推動出版發行企業上市。支持一批管理規范、發展勢頭好的轉企改制試點單位,進行跨地區和跨媒體經營。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國有發行企業區域間和上下游間的資源整合。推動已經轉企改制的出版集團(出版單位)以資產為紐帶,通過兼并、收購、聯合、重組做大做強,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出版發行企業申請上市,培育真正的市場主體和戰略投資者。在發行產業,要重點支持出版物發行企業開展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經營,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現代物流和網絡書店等各種形式的現代出版物流通系統。重點發展農村各種形式的出版物發行網點、代銷點和租賃點,鼓勵各種社會資本投入農村出版物發行,進一步拓展農村出版物市場。進一步深化出版發行體制改革,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加快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改造,努力形成一批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出版、發行企業和企業集團。
三是落實“十一五”發展規劃,抓好重大出版工程。大力組織實施《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切實做好“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業、報業、期刊業、音像電子出版業等各領域實施方案的落實。做好《中華古籍全書》出版工程、“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等重大出版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以重點工程為突破口,掀起新聞出版業基礎建設的新高潮。
最后,要大力應用新技術,培育新業態,推動傳統新聞出版業的轉型和變革,占領新的市場和新的宣傳思想陣地。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新興媒體,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實力的出版企業集團,打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出版品牌。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