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新春,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給中國南方大多數省市輸變電設施帶來大面積覆冰,廣東電網所轄的韶關、清遠電網損失慘重。全網32座變電站停運,停運線路累計451條,12個縣市、66個鄉鎮、21.4萬戶的電力供應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災害突發性強、持續時間長、冰凍強度大、高寒山區導線覆冰最厚達到200多毫米。災區的輸變電線路多處于崇山峻嶺、懸崖峭壁,交通運輸十分困難,材料搬運極其艱難,搶修復電異常艱險。同時,災區地處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等南北交通大動脈的咽喉地段,受災期間又正值春運高峰,電沒有了,路不通了,回家團圓的人被滯留在遠方,人們送舊迎新的喜悅心情被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霾。嚴重的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此刻,廣東電網人的肩上就擔當起了比冰雪要重千百倍的任務——保供電、保民生,盡最大努力搶修電網,向百姓輸送光明。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廣東電網公司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南方電網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和南方電網袁懋振董事長、趙建國總經理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認真貫徹南方電網緊急調度1號令,總指揮部1、2、3號令和特別安全令,以高度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舉全網之力打響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搶修復電攻堅戰。
科學決策 打贏三大戰役
災情就是命令。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和總指揮部周密部署、果斷決策,及時組織實施了抗冰保衛戰、搶修復電大會戰和赴黔救援攻堅戰三大戰役,為打贏抗冰保電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快速應對,展開了一場科學運籌的抗冰搶險保衛戰。近年來,廣東一直蟬聯全國用電頭把交椅。然而,在遭受50年一遇的凝凍天氣后,貴州電網連連告急,1月25日凌晨起停止向外送電。禍不單行,湖南鯉魚江、橋口電廠也因送電線路覆冰倒塔,減少向廣東送電190萬千瓦;三峽直流線路也因災害故障停運,減少三峽送廣東計劃電力50萬千瓦。再加上廣東還將電力反送貴州,向貴州支援250萬千瓦電力,這就把廣東電力缺口推高至1000萬千瓦,打破了近年來電力缺口的紀錄。
面臨嚴峻的缺電形勢,南方電網首次發出“特別調度1號令”,要求廣東電網全力保障用電。
1月22日至2月6 日間,公司先后組織7600人、665臺車輛,清理搭線上的冰凌,搶修受損設備;清理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的倒桿斷線,確保南北大動脈的暢通;緊急動員9E、9F機組和地方燃油機組發電上網,保證重要用戶、春運和人民生活供電;緊急采購了1216臺發電機(車),確保春節期間“村村有電用”的目標。
全線出擊,展開一場規模空前的搶修復電大會戰。春運期間,公司審時度勢,迅速將工作重心由第一階段的抗冰搶險轉入到第二階段的搶修復電。從2月9日至2月29日,公司迅速組織30000多名員工、4730名軍警官兵和預備役、2000名地方人員和2910車輛集結在韶關、清遠兩地,打響了一場規模空前、氣勢恢宏的搶修復電大會戰。
由于韶關電網受災極其嚴重,西北片電網以及南雄片農網遭到毀滅性的損壞。搶修隊員頂著凜冽的寒風來到山上,眼前的情景讓他們驚呆了:平時巍峨挺拔的鐵塔,像麻花一樣被扭成一團,導線斷落在深山溝里。可以想見,50多萬人在黑暗中翹望光明,34個鎮的黑夜正急需點亮,停電的生活,人心惶惶。
坪石牽引站是我國鐵道大動脈京廣鐵路的牽引動力電源點之一,它的正常供電將徹底解決京廣鐵路的動力電源保障問題,它的暢通是保障全國交通正常運行的一個關鍵部位。在坪石地區,塘田線多數斷線鐵塔位于山頂,地形陡峭,運輸通道狹窄,無法使用車輛將材料及施工機具運送到施工地點,搶修人員不得不以原始的人力運輸方式,肩挑背扛到施工現場。
連州的崇山峻嶺是此次電網搶修復電的最大障礙,連安線沿山建設,多數鐵塔位于山區,多數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到達。在泥濘的山路上,搶險隊員用竹棍、用拖繩、甚至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硬是將幾百噸的搶險物質一寸一寸地“挪”到了山頂。
經過20天的艱苦奮戰,2月29日23點50分,韶關、清遠等受災地區全部恢復正常供電,粵北受災電網全面修復,廣東電網恢復正常運行,這比計劃提前5天。至此,廣東電網抗災搶修復電任務取得全面勝利。
千里馳援,展開一場興衰與共的赴黔救災攻堅戰。在廣東電網受災特別嚴重的情況下,我們堅決貫徹南方電網的統一部署,組織廣州、佛山供電局、廣東省輸變電公司、火電總公司、電力工程一局共計10支搶險隊2000多人、256臺車輛和383臺發電機、12臺發電車馳援貴州,投入貴州抗冰搶險第一線。
貴州的山區是出了名的險要,盤旋、蜿蜒的山路,加上皚皚白雪,人們根本分不清楚哪里是平地,哪里是山坳。面對這惡劣的施工和運輸條件,從停車點到施工點,每天手腳并用地爬上山都需要一個多小時。任務之艱巨、條件之艱難,不親身體驗是無法想象的。
2月5日,順利打通了220千伏都勻至凱里線,這是外援隊伍在貴州搶修成功的第一條線路。先后修復了500千伏鴨福線、鴨烽線、黔烽Ⅰ線、220千伏福都線和110千伏安北Ⅰ線、安興線以及部分配網好多條光纜線路。南方電網公司趙建國總經理表揚廣東電網赴黔搶險隊“南方電網一盤棋意識最強、響應最快、能力最強”。

1月24日,從韶關局開始搶修220千伏坪通線開始,到2月29日深夜,清遠220千伏連陽乙線搶修復電工作全面完成,歷時37天。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斗智斗勇、斗膽斗識、斗才斗力的硬仗。公司本部和所屬33個單位所有干部員工以盡快復電為己任,搶時間、搶進度,爭分奪秒,日夜兼程,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平均每天休息四五個小時,省輸變電公司負責橋曲甲乙線短線處理工作,連續工作56小時。災害面前,公司全體員工上下同欲、精誠團結,以非凡的智慧和頑強的意志,在總指揮部成立僅20天、簽定責任狀僅15天的時間里,就取得了抗災搶修復電全面勝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南方電網董事長袁懋振對公司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贊揚我們具有特別能戰斗的大無畏精神,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為廣東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汪洋指出,全社會萬眾一心,合力抗災、救災,是創建和諧社會的新實踐,也是構建和諧廣東的新實踐。
精心組織 合力創造奇跡
在這次抗災保電的戰斗中,廣東電網精心組織,各單位、各級領導干部和一線員工快速反應、不畏艱難、連續作戰,用合力創造了世界保電復電史上的奇跡,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快速反應、果斷決策
災情發生后,公司應急辦立即運轉起來。對災情、措施、資源分配、工作重點等進行了迅速、全面的分析,及時向全網發出了緊急動員令,公司21個地市供電局和15個直屬公司第一時間派出搶修隊增援粵北和貴州;春節期間,公司對第二階段搶修復電工作統籌規劃,迅速成立了抗冰救災指揮部統一指揮物資運輸、施工設計、安全監理、后勤保障、運行調度、電力供應等前后方各項工作,統籌協調與各級黨委政府、軍隊、武警公安、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關系,爭取支援,形成上下一致、前后呼應、內外協調的聯動機制。韶關、清遠局將現場指揮部設在搶修任務最重的乳源和連州,一線指揮,發揮重要的組織保障作用。
當倒桿斷線阻礙春運交通時,公司緊急出動,6次緊急處理事故確保京廣、京珠、坪乳公路上的人車安全;當坪石B電廠燃油儲備告急時,通過韶關市政府向空軍求援,調出1000噸柴油,保住了該地區的唯一電源;當災情不斷加重,受災地區無法恢復供電時,緊急采購1216部發電機(車),于2月6日前實現了春節期間災區“村村有電用”的目標;當發現混凝土電桿生產周期長、無法保證施工進度時,我們立即組織科學論證,迅速采取生產鋼管方案,為搶修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分區包干、協同作戰
搶修復電大會戰開始后,為避免同一區域多頭進場、交叉施工出現混亂,我們及時把分線包干改為分區包干,極大地加快了搶修進度。各搶修隊將目標、任務、措施層層分解,每一座塔基、每一條線路、每一個作業點,都倒排了工期,務必求成。同時,實行問責制,2月14日,公司在韶關與各供電局、施工企業、物資公司、通信公司簽定了《抗災復電責任書》,責任書約定各單位不得貽誤戰機,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對完不成任務的嚴肅追究責任,對失職者嚴懲不怠。
公司自覺挑起抗災搶修復電的千斤重擔,搶修隊伍互相幫助互相支援,我們還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隊官兵和社會各界的支持。2月19日,在省政府的協調下,廣州軍區派出解放軍4000余人、400多輛車奔赴粵北參戰,韶關、清遠武警部隊派出300人參與二次運輸工作。短短10天里,共完成4000多基塔和近萬噸電力設備器材的搬運工作,為按期完工起到了關鍵作用。地方政府組織250名預備役和2000名人員,在搶修物資運輸、后勤保障、材料站選點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并積極協調各方關系,大大減少因青賠等民事問題阻撓施工的情況。
嚴守規程、保障及時
在時間緊迫、施工任務繁重、作業面廣的條件下,確保安全極其重要。公司嚴格貫徹南方電網《特別安全令》,高度重視施工安全,指揮部下設安全督導組,不允許蠻干,重點防范人身安全事故,及時發布安全指引和安全要求,明確具體組織和技術措施,狠抓事前預防和管理,突出對危險點的辯識、分析和控制。所有作業層面均有施工安全負責人,每個施工隊伍的施工安全方案都必須審查。我們提倡:做善打勝仗的英雄,用最小的代價去贏得勝利。
非常時期需要非常舉措。我們打破常規,將物資供應作為加快整體搶修進度的關鍵環節來抓。一是由省物資公司組織一類物資供應,各單位搶修隊組織二、三類物資的供應,同時運作,形成快捷的供應模式;二是積極發揮五級供應商的管理體系,篩選上百家合格廠家,為其提供及時付款、保障供電兩條“綠色通道”,促使其全力組織生產;三是專門派出采購、監造人員進駐生產廠家,及時溝通協調生產和運輸中的問題,監控生產進度和產品質量;四是由施工單位組織設計、物資人員直接與制造廠商聯系,確定訂貨圖紙、物資數量、到貨順序和交貨地點,實行“點對點”服務;五是制定有效的運輸方案,主動尋求解放軍、武警公安、地方政府和專業運輸公司協助,確保了大量物資及時運送到位。
狠抓質量、善始善終
公司制定了《廣東電網公司冰災受損線路搶修原則》,明確了搶修的基本原則、技術原則、質量保證原則和安全保證原則。各施工、設計、監理隊伍同步進場,全部深入一線,落實搶修組織技術方案,所需設備、材料的技術參數、指標必須完全符合相關標準,每一條線路的標準全部達到原由線路設計要求,每一項工程都由監理人員對全過程現場監督,嚴格驗收制度,確保工程質量。
按照南方電網公司抗災保電總指揮部3號令的要求,公司認真作好電網設施普查工作,尤其對受損電力設施進行全面普查。公司有關部門和單位已著手制訂重要線路設防標準和加固方案,分析線路抗冰融冰技術、電源布局、電網規劃等工作,進一步提高電網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增強電網防災御災的能力。同時,公司下發《抗災復電搶修拆卸物資處理規定》,妥善處理受災拆卸的大量電力物資,確保國有資產不得流失。
加強黨建、宣傳典型
我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共青團的生力軍作用。全系統有2766名黨員、1895名團員參加了這次抗災復電工作,火線發展黨員81名。成立臨時黨支部93個、臨時團支部58個,成立黨員突擊隊159個、青年突擊隊162個,戰線推進到哪里,紅旗就插到哪里,成為抗災搶險復電的中流砥柱。涌現了一大批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韶關供電局劉煥松、清遠供電局黃偉明不幸因公殉職,被廣東省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充分發揮報刊雜志、廣播電視、新聞網站等主流媒體的宣傳作用,實施了強大的宣傳,鼓舞了前方士氣,讓民眾及時了解了電網搶修的最新動態,感受廣東電網人頑強拼搏的精神。抗災期間,省級以上媒體共刊發抗災復電新聞586篇、48萬多字,一些重要新聞和典型事跡報道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抗冰救災 升華企業精神
在這場抗冰雪戰斗中,我們不僅取得了保電復電的完全勝利,而且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軟實力。
培育并錘煉出忠誠負責、頑強拼搏的“抗冰救災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一種尊重規律、科學決策、沉著應對的務實作風,是一種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共赴危難的團結精神,是一種不怕困難、不畏艱辛、不懼犧牲的英雄氣概,是一種在災難面前顧全大局、挺身而出、敢于負責的氣魄和襟懷。正是憑著這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我們終于戰勝冰雪災害,奪取抗冰救災的全面勝利。經過這場特大冰災的洗禮,全體員工愈戰愈勇、愈挫愈強的頑強毅力和百折不擾、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再一次得到升華。這種精神勢必為我們企業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并將長久激勵和鼓舞我們奮發向上。
考驗和提高了各級領導干部應對危機的能力。這場冰災對各級領導干部的政治敏感性、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是一次重大考驗。在災害面前,各級領導干部臨危不懼、現場督戰、靠前指揮,快速決策,表現出極強的組織動員能力和高超的指揮作戰水平,成為全網的主心骨、頂梁柱。實踐證明,我們這支經過多年鍛煉特別是在“四好”班子創建活動中打造出來的領導干部隊伍,“五種能力”大大加強,特別是較強的科學管理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和組織執行能力得到了充分體現。
摔打和磨練出一支敢打硬仗的員工隊伍。經過一個多月的冰雪洗禮和困難考驗,全體參戰將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茁壯成長,思想品質、技術水平、應變能力、協調能力快速提升,成為一支執行力強、團結齊心、想盡辦法完成任務的隊伍,一支臨危不懼、勇于攻堅、堅忍不拔的隊伍,一支趕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隊伍。
極大地提升了廣東電網“負責任、受尊敬”的企業形象。在這次的抗災搶修復電工作中 ,“想盡辦法去完成每一項任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對南方電網負責,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這些標語和口號鋪滿每個戰場,響徹各個工地。公司新聞宣傳和黨群工作部門抓住抗災中的亮點、熱點和難點,有效地引導和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冰雪見證了電網員工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真摯情懷,彰顯了廣東電網公司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先行者”的企業形象。我們的真情和汗水感動了媒體,感動了公眾,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電力工作的高危性、電力企業的責任感、電力行業的重要性進一步得到社會的關注和認同。患難時刻見真情,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在冰天雪地里進一步感受、感悟到了南方電網的品牌價值和電網員工的精神風貌。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