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地方經濟立法與經濟發展

2008-01-01 00:00:00易有祿
現代法學 2008年6期

摘 要:經濟立法在中國地方立法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各省及各階段的發展呈現出不平衡性,其總體上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較大,但各項具體立法指標的影響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其中,地方經濟立法的數量、自主率及更新率,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較明顯,而地方經濟立法的比率和地方經濟發展則存在微弱的負相關關系。地方經濟立法只是地方經濟發展所需法治環境的一個方面,在加強地方經濟立法的同時,相應執法與司法機制的完善也非常重要。

關鍵詞: 地方立法;經濟立法;經濟發展;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DF 41

文獻標識碼:A

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以下簡稱《地方組織法》)賦予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的權力。此后,隨著地方立法權的逐步擴展

(注:1982年和1986年修訂的《地方組織法》賦予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1986年修訂的《地方組織法》還賦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權力;1981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以決議的方式授權廣東省、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經濟特區的各項單行經濟法規,1988年、1992年、1994年和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海南省、深圳市、廈門市、汕頭市、珠海市等經濟特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規的權力;2000年《立法法》賦予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府分別制定“一般性”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的權力。),我國地方立法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享有立法權的地方各類立法主體制定了大量的地方性立法,其總體數量已遠遠超過“中央立法”的數量[1]。(注: 根據有關統計數據,1949—2005年,我國“中央立法”(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和部委規章)的總數為64 790件,而同期的地方立法,僅省一級地方國家機關制定的地方法規和規章就有115 487件。)在為數眾多的地方立法中,經濟立法的數量已逾半數以上,在地方立法中居于重要地位[2]。(注:根據筆者對廣東、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甘肅等6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府1980—2007年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總數的統計分析,其地方性經濟法規和經濟規章的數量均超過了地方立法總量的半數。具體數據見本文第二部分“地方經濟立法的數量與構成分析”。)地方立法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為什么經濟立法在其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地方經濟立法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如何呢?對此,學者們一般認為,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地方經濟立法迅速增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經濟發展對經濟立法的迫切需求和推動則是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原因,就總體而言,兩者的發展是互動的。但迄今對此問題的論證,大多數是理論證成有余而實證分析不足,從而使這樣的一個一般性結論缺乏充分的說服力。有鑒于此,本文以分別位于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廣東(粵)、浙江(浙)、江西(贛)、湖南(湘)、四川(川)、甘肅(甘)等6省1980—2007年的經濟立法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樣本,通過建立相關數據指標的方法,就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比較與實證分析。(注:以粵、浙、贛、湘、川、甘等6省的經濟立法和經濟發展狀況為分析樣本的主要原因是:這6個省份分別位于我國東、中、西部三個地區,在經濟立法和經濟發展兩個方面均存在比較明顯的省際和地區間的差異。)

一、概念界定與分析框架

(一)概念界定

地方經濟立法,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對象之一。但對于何謂“地方經濟立法”,目前學界在使用該概念時,對其內涵和外延皆有不同的認識。學者們在界定“地方經濟立法”時,主要有以下3種不同的表述:

第一種表述:地方經濟立法,是具有地方立法權的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廢止地方性經濟法規、規章的活動[3]

第二種表述:我國地方經濟立法是指我國地方立法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調整我國地方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經營協調活動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立法文件的活動[4]

第三種表述:地方經濟立法是我國特定的地方國家政權機關,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在國家立法的指導下,遵循國家法制統一原則,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修改和廢止調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5]

以上三種表述均突出和強調了地方經濟立法的“地方性” ,即地方經濟立法,首先是地方立法,是地方立法的一種。在這點上,三種表述之間是相同的。三者間的根本分歧在于對何謂“經濟立法”(注: “經濟立法”一詞在我國規范性法律文件中的使用,始于1993年《憲法修正案》,即“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一般認為這里的“經濟立法”是泛指經濟領域的立法,而不限于部門法意義上的“經濟法”的制定。筆者較為認同此種解釋。)存在不同的認識。第一種表述對此問題采用了“模糊處理”的方式,并未予以明確;第二種表述將地方經濟立法的調整對象確定為“我國地方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經營協調活動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實際上是將“經濟立法”理解為部門法意義上的“經濟法”的制定。因此,“地方經濟立法”,簡單地說,就是地方立法主體制定部門法意義上的“經濟法”的活動;第三種表述則是從更廣的視角來理解“經濟立法”,認為“經濟立法”所立之“法”,其調整對象并不限于第二種表述所言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經營協調活動中發生的經濟關系”,也包括其他經濟關系。因此,“地方經濟立法”,簡而言之,就是特定的地方國家政權機關制定調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本文在此無意于就“地方經濟立法”給出一個筆者自己的一般性定義,而是試圖從已有的定義中選擇一個筆者較為認同的定義,用來確定本文分析對象的范圍。對于上述三種關于地方經濟立法定義的表述,筆者更傾向于第三種。因此,作為本文分析對象的地方經濟立法,就其調整對象而言,既包括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經營協調活動中發生的經濟關系,也包括其他經濟關系,但在立法層次上,則限于6省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經濟法規和地方政府經濟規章(以下簡稱“經濟法規和經濟規章”)。(注:之所以作此限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本文篇幅所限;二是由于各省省級以下享有地方立法權的主體數量及其立法權的性質因行政區劃、民族、經濟特區等方面的原因而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將其也列入本文分析的對象,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可比性。但不容忽視的是,如此限定所帶來的不足也是非常明顯的,即本文的分析難以全面地反映各省經濟立法的全貌。)

(二)分析框架

本文的主旨是通過對粵、浙、贛、湘、川、甘等6省(以下簡稱“6省”)經濟立法和經濟發展狀況的比較分析,建立相關數據指標,以探討地方經濟立法和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圍繞這個主題,下文的分析將主要分兩個方面展開:

一是對地方經濟立法的數量和構成的比較分析。在數量分析方面,既包括對各省經濟立法總量及其比率的靜態比較,也包括對各省經濟立法在不同階段發展狀況的動態比較;在構成分析方面,先以地方經濟立法所涉領域為標準,對各省涉及10個不同領域的經濟立法的數量及其比率進行比較,然后再以地方立法相對于中央立法的自主性程度之不同為標準,對各省執行性經濟立法和自主性經濟立法的數量及其比率展開比較分析。通過對6省地方經濟立法的數量與構成的比較分析,建立評價各省地方經濟立法的各項數據指標。

二是對地方經濟立法和經濟發展的相關性的分析。選擇4項地方經濟立法指標(即經濟立法總量、經濟立法比率、經濟立法自主率、經濟立法更新率)和4項地方經濟發展指標(即人均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值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運用數理統計上的相關系數原理和方法,對兩者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從而為地方經濟立法和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問題的研究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

二、地方經濟立法的數量與構成分析

(一)數量分析

1.地方經濟立法地位的重要性 表1表明,在6省的地方立法中,經濟立法的比率較高,平均比率達57%;各省經濟立法的比率則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其中江西省經濟立法的比率最高,為64.66%,四川省經濟立法的比率最低,為52.60%,兩者相差12.06%。這反映出經濟立法在各省地方立法中均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見表1)

資料來源:對中國地方法規規章全庫檢索系統的檢索與統計,參見:http://vip.chinalawinfo.com,最后訪問日期:2008-03-25。

2.地方經濟立法發展的不平衡性 通過對6省1980—2007年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府制定的經濟法規和經濟規章數量的統計分析,可以發現6省經濟立法的發展呈現出不平衡性的特點。此種不平衡性有兩方面的表現:

一是各省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各省經濟立法存在數量上的等級差別,到2007年底,各省累積經濟立法數量最多的是廣東省(465件),300件以上的有四川省(343件)、甘肅省(310件)和湖南省(305件),不到300件的有浙江省(295件)和江西省(280)件。6省中經濟立法數量最少的江西省和最多的廣東省相比,相差185件,只有廣東省的6成。 6省經濟立法之間數量上的級差不如其地方立法總量上的級差那么明顯,根據有關統計數據,截至2005年底,廣東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甘肅省等6省地方立法的總量分別為:9 604、5 965、3 357、3 090、4 686、1 921;此外,6省經濟立法的數量排序和其地方立法總量的排序并非呈對應關系,例如,甘肅省的地方立法總量在6省中排在最后,但其經濟立法卻在6省中排第三,浙江省地方立法總量在6省中排第二,而其經濟立法在6省中卻排在倒數第二。其原因值得進一步探討。)(見表2及圖1)

資料來源:對中國地方法規規章全庫檢索系統的檢索與統計。參見:http://vip.chinalawinfo.com,最后訪問日期:2008-03-25。

資料來源:本圖根據表2繪制

二是不同階段發展的不平衡性。表2反映出1980—1992年和1993—2007年前后兩個階段,各省經濟立法發展的不平衡性。就6省的總體情況而言,前一階段6省的經濟立法總數為298件,僅占前后兩個階段經濟立法總量(1 998件)的14.91%,后一階段的比率則高達85.09%;這兩個階段的分界點是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巡講話”以后開始的市場化改革(1992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四大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筆者認為,市場化改革是推動后一階段中國地方經濟立法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就各省而言,廣東省、四川省和甘肅省等3省前一階段經濟立法的比率相對高于其他省份,其中廣東省的比率最高(28.81%),而湖南省前一階段的經濟立法僅14件,比率也最低(4.59%)。圖2及表3表明,各省1980年—2007年,每3年為一個階段的經濟立法發展情況呈現出各個不同階段發展的不平衡性。改革開放之初(1980—1983年),各省經濟立法數量均較少,其中江西省和湖南省的經濟立法數為零,而浙江省和甘肅省的經濟立法各為1件,只有廣東省和四川省兩省的經濟立法數超過10件,各為11件和12件;從1984年開始,各省經濟立法除個別省在個別年份出現較小比率的負增長外,其余均是較高比率的正增長,說明6省的經濟立法開始進入較快發展的時期,其中,1990—1998年三個階段的各省經濟立法增長速度最快,至1998年各省經濟立法均達致峰值;1999年,各省經濟立法進入較大比率的負增長期,自2001年起開始回升;至2004年,除浙江省繼續正增長外,其余5省再度進入負增長期。2001年地方經濟立法的回升,與中國加入WTO,為此所進行的地方法規和規章的大量清理、修訂有關。而2004年后,地方經濟立法進入負增長,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的地方經濟立法開始了從以追求立法數量為主到以追求立法質量為主的轉換。)

資料來源:對中國地方法規規章全庫檢索系統的檢索與統計,參見:http://vip.chinalawinfo.com,最后訪問日期:2008-03-25。

3.地方經濟立法立、改、廢的比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和國內外經濟形勢處于不斷的變動過程,這種變動在6省的經濟立法中有明顯的反映。表4表明,6省經濟立法立、改、廢的構成及其比率,1980—2007年,6省的經濟立法總數為1 998件,至2007年底為止,仍然有效的1 060件,占53.05%,失效和修訂的938件,占46.95%。地方經濟立法的大量失效和修訂,主要發生在1992年中國市場化改革以后的歷次地方法規和規章的清理活動中。6省經濟立法修訂比率的逐年增加,表明其經濟立法的重心已開始從創制轉換到修訂上來了。)各省經濟立法立、改、廢的情況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性,至2007年底,經濟立法有效率最高的是四川省(65.59%)、最低的是廣東省(40.86%),修訂率最高的是江西省(29.28%)、最低的是廣東省(20.64%),失效率最高的為廣東省(38.49%)、最低者為四川省(10.49%)。

注:1.有效的經濟立法是指未經修訂,亦未被廢止,仍然有效的立法;

2.修訂的數量包括同一立法經過兩次以上(含兩次)修訂的;

3.比率=有效(失效、修訂)的數量/經濟立法的全部數量。

資料來源:對中國地方法規規章全庫檢索系統的檢索與統計,參見:http://vip.chinalawinfo.com,最后訪問日期:2008-03-25。

(二)構成分析

1.地方經濟立法的調整領域 以地方經濟立法調整對象所涉領域為標準,可以將6省經濟立法的調整領域分為:企業/投資、市場管理、財稅/金融、會計/審計/價格、知識產權、環境資、交通/電信/水利、城建/房屋/土地、勞動與社會保障、農業經濟等10個不同領域。通過對各省分布于不同領域的經濟立法的數量及其比率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各省經濟立法之重心所在。

就6省的總體情況而言,地方經濟立法在10個領域分布的數量呈現出明顯的級差,其中市場管理類經濟立法數量最多,占6省經濟立法總數的20.62%,所占比率超過10%的,還有環境資源類(19.31%)、城建/房屋/土地類(11.31%)、勞動與社會保障類(10.56%),這4類地方經濟立法之和超過了6省經濟立法總量的半數,所占比率高達61.80%,這足以表明其在地方經濟立法中的重要地位。在10類地方經濟立法中,數量最少的是知識產權類,僅占總數的1.55%。(見圖3及表5)

各省經濟立法在10個領域分布的數量同樣存在明顯的級差,其排序和6省的總體情況基本相同。6省經濟立法在各領域的分布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西部省份和東、中部省份經濟立法的地區性差異,四川省、甘肅省作為西部省份,其在企業/投資、市場管理、交通/電信/水利等3個領域的經濟立法所占比率均高于東、中部的廣東省、浙江省、江西省及湖南省等4省。而中部的江西省和湖南省,除了在部分領域經濟立法所占比率比較接近外,很難發現兩者間更多的共性,東部的廣東省和浙江省的情況亦同[6]。有學者在研究我國地方立法的重點和特色問題時指出,我國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區的地方立法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東部地區的地方立法體現了其外向型經濟的特色,以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引進外資的立法為重點,而中、西部地區的地方立法則以資源開發、邊境貿易、引進人才的立法為重點。但筆者在對6省經濟立法的構成進行比較分析時,卻發現這種地區差異表現得并不明顯。)(見表5)

2.地方經濟立法的自主性 以地方立法相對于中央立法的自主性程度之不同為標準,可以將地方立法分為執行性立法和自主性立法。執行性地方立法是指地方立法主體為了執行中央立法的規定,就需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進行的地方立法活動;自主性地方立法則是指地方立法主體在不違反中央立法的前提下,就地方性事務所進行的地方立法活動。由于執行性地方立法必須以相應的中央立法為直接的依據,相對于中央立法而言,其所起的主要是實施細化的作用,并不創制新的權利義務規范,因此,其從屬性較強而自主性較弱;自主性地方立法,由于它不需要以相應的中央立法為直接的依據,屬于創制性立法,可以設定新的權利義務規范,所以,其自主性較強而從屬性較弱[7]。

執行性地方立法只能對中央立法中已有的規定進行細化或者針對本地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定,而不得在中央立法沒有規定的情況下自行作出規定,也不得在中央立法已有規定的情況下超越中央立法規定的范圍和幅度作出規定,更不得作出與中央立法相違背的具體規定;自主性地方立法則只要遵循“不抵觸”原則即可。)

表6反映的是6省經濟立法中執行性立法和自主性立法的構成情況,表明自主性立法在6省的經濟立法中占絕對多數,其平均比率為88.18%,而廣東省和浙江省兩省的自主性經濟立法比率,更是高達90%以上。筆者認為,自主性經濟立法在地方經濟立法中的比率遠遠超過執行性經濟立法的原因,可能和地方經濟立法所涉及的事項主要是地方性事務有關。)

資料來源:對中國地方法規規章全庫檢索系統的檢索與統計,參見:http://vip.chinalawinfo.com,最后訪問日期:2008-03-25。

資料來源:根據表5提供的數據繪制

三、地方經濟立法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上文對1980—2007年6省經濟立法的數量與構成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相應數據指標。現分別選擇經濟立法總量、經濟立法比率、經濟立法自主率、經濟立法更新率這4項經濟立法指標,與代表地方經濟發展的4項指標(即人均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值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反映各省國內貿易的狀況;進出口總值反映各省對外貿易的狀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反映各省引進和利用外資的狀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反映各省基本建設的情況。)的相關性進行分析,以探究地方經濟立法和經濟發展間的關系。(相關數據見表7)

資料來源:對中國地方法規規章全庫檢索系統的檢索與統計,參見:http://vip.chinalawinfo.com,最后訪問日期:2008-03-25.

(一)總體評價

表8及圖4表明,在4項經濟立法指標和4項經濟發展指標的16個相關系數中,0.6以上的有8個,占50%,其中經濟立法自主率與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相關系數最高(0.99),其后依次為:經濟立法自主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94)、經濟立法總量和進出口總值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0.89)、經濟立法自主率和人均GDP(0.87)、經濟立法總量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83)、經濟立法自主率和進出口總值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0.77)、經濟立法更新率和進出口總值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0.66)、經濟立法總量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0.64)。這表明地方經濟立法在總體上和經濟發展的相關性較大,但各項經濟立法指標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4項經濟立法指標中,經濟立法自主率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最高,經濟立法總量次之,經濟立法比率和4項經濟發展指標的相關系數最低,4個相關系數均為負值,表明相互間是負相關關系。(6省各項經濟發展指標之間及經濟立法之間的相關系數見表9、表10)

注:1.經濟立法自主率=各省自主性經濟立法數/各省經濟立法數;2.經濟立法更新率=各省經濟立法失效率+各省經濟立法修訂率;3.進出口總值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各省進出口總值+各省直接利用外商投資額;4.各省4項經濟發展指標為各省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

資料來源:1.4項經濟立法指標來自于對中國地方法規規章全庫檢索系統的檢索與統計,參見:http://vip.chinalawinfo.com,最后訪問日期:2008-03-25;2.4項經濟發展指標來自于各省發布的年度統計公報,參見:http://www.stats.gov.cn,最后訪問日期:2008-04-23。

資料來源:根據表8繪制

(二)人均GDP與各項經濟立法指標

人均GDP與經濟立法總量的相關系數為0.44,與經濟立法比率的相關系數為-0.27,與經濟立法自主率的相關系數為0.87,與經濟立法更新率的相關系數為0.32。人均GDP與經濟立法自主率的相關系數較高,表明人均GDP較高的發達省份(如浙江、廣東省),其經濟立法的自主性也較強,這和上文對各省經濟立法構成的分析是一致的。地方經濟立法自主性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方經濟立法所具有的“地方”特色的強弱;也就是說,自主性地方經濟立法越多的省份,其地方經濟立法的“地方特色”一般亦愈明顯。)

而人均GDP與經濟立法總量的相關系數較低,也與上文對各省經濟立法數量的分析相吻合,6省人均GDP的由高到低排序是:浙江省、廣東省、湖南省、四川省、江西省、甘肅省,而6省經濟立法總量的排序則為:廣東省、四川省、甘肅省、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6省中人均GDP排最后一位的甘肅省,經濟立法的總量排第3位,而人均GDP在6省中居于首位的浙江省,其經濟立法總量卻排倒數第2位。經濟立法更新率與人均GDP的相關系數則更低,和經濟立法總量與人均GDP的相關性存在同樣的問題,即人均GDP較高的省,其經濟立法更新率不一定也較高,反之亦然。人均GDP與經濟立法比率的相關系數為負值,則表明兩者呈負相關關系,即人均GDP較高的省份,其經濟立法比率反而低于人均GDP較低的省份,如浙江省和甘肅省。(各省人均GDP與各項經濟立法指標分布對比見圖5)

資料來源:根據表7繪制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作為反映各省國內貿易狀況的經濟指標,和各項法律指標的相關系數存在較大差異,其和經濟立法自主率的相關系數高達0.94,與經濟立法總量的相關系數也較高,為0.83,和經濟立法更新率的相關系數較小,為0.36,與經濟立法比率的相關系數則為負值。這表明,各省國內貿易發展的規模,對經濟立法自主率和經濟立法總量的影響較大,即國內貿易規模越大,交易關系越多,引起更多的經濟立法需求,對經濟立法自主性的要求也越高。(各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各項經濟立法指標分布對比見圖6)

(四)進出口總值和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與各項經濟立法指標

進出口總值和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與各項經濟立法指標,是反映各省對外經濟發展水平和程度的重要經濟指標,它對地方經濟立法的影響最為明顯,在4個相關系數中,除了和經濟立法比率存在微弱的負相關外,和其余3項經濟立法指標的相關系數均為6.6以上,其中與經濟立法總量的相關性最高,這表明對外經濟愈發達,對經濟立法、尤其是引進外資和進出口貿易方面經濟立法的需求量就愈大,同時對經濟立法更新和自主性的要求也愈高。

資料來源:根據表7繪制

(五)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與各項經濟立法指標

資料來源:根據表7繪制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作為體現各省基本建設投資和發展狀況的經濟指標,和經濟立法自主率的相關系數最高,為0.99,表明兩者間存在高度相關性,這和上文對各省經濟立法自主性的分析結果相吻合,即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越高的省份,其經濟立法自主性愈強,其自主性經濟立法的數量和比率也就愈高。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經濟立法更新率的相關系數較低,而和經濟立法比率的相關系數為負值,在4個負相關系數中最小,表明兩者間的負相關性最大,即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較大的省份,其經濟立法比重在地方立法中所占比重反而較小,反之亦然。

(六)各項經濟立法指標之間的關系

6省4項經濟立法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經濟立法總量與經濟立法比率的相關系數為-0.21,經濟立法總量與經濟立法自主率的相關系數為0.64,經濟立法總量與經濟立法更新率的相關系數為0.51,經濟立法比率與經濟立法自主率的相關系數為-0.53,經濟立法比率與經濟立法更新率的相關系數為0.53,經濟立法自主率與經濟立法更新率的相關系數為0.07。在這6個相關系數中,0.5以上的有3個,即經濟立法總量與經濟立法自主率、經濟立法總量與經濟立法更新率、經濟立法比率與經濟立法更新率,這表明經濟立法總量較多的省份,其自主性經濟立法一般也較多,對經濟立法更新的要求也更高,經濟立法在地方立法中所占比重較大的省份,其經濟立法更新率一般也較高。經濟立法自主率與經濟立法更新率的相關系數非常小,表明兩者間的相關性也非常小;而經濟立法總量與經濟立法比率的相關系數及經濟立法比率與經濟立法自主率的相關系數為負值,則表明它們相互間是負相關關系。(6省4項經濟立法指標的相關系數見表10)

結 語

以上在對粵、浙、贛、湘、川、甘6省地方經濟立法的數量與構成進行比較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理統計的相關系數原理及方法,就各項經濟立法指標與經濟發展指標的相關性問題展開了分析,目的在于通過相關數據指標來揭示地方經濟立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由此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地方經濟立法在總體上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是較大的,但就各項具體立法指標而言,其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其中地方經濟立法的數量、自主率及更新率,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比較明顯,而地方經濟立法的比率和地方經濟發展則存在微弱的負相關關系;地方經濟發展反過來對地方經濟立法,在總體上所起的也是推動和促進作用,但地方經濟發展的不同領域對經濟立法的需求和影響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不容忽視的是,由于分析樣本的有限和分析方法運用上可能存在的不當,這些結論性認識的局限也是非常明顯的。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地方經濟立法只是地方經濟發展所需法治環境的一個方面,其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作用,不僅取決于立法本身的數量和質量,還有賴于相應執法與司法機制的良好運作。因此,在我國地方經濟立法數量上迅速增長的同時,不僅要重視經濟立法的質量,更要加強相應的執法與司法機構及其運行機制的建設。惟有如此,“紙上的法”才能經由“行動中的法”真正介入紛繁復雜且變動不居的社會經濟生活領域,以實現其調整功能。

參考文獻:

[1] 朱景文.中國法律發展報告——數據庫和指標體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2.

[2] 崔卓蘭,赫然.中國地方立法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45.

[3} 王界凱.江西地方經濟立法淺論[J].江西社會科學,2000(12):137.

[4] 程世強,霍鳳山.淺議我國地方經濟立法的概念與特征[J].人大研究,2003(2):34.

[5] 張菊霞.地方經濟立法質量問題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6:2.

[6] 湯唯,等.地方立法的民主化與科學化構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389-397.

[7] 崔卓蘭,等.地方立法實證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8-11.

Local Economic Legis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ovinces of Guangdong, Zhejiang, Jiangxi, Hunan, Sichuan and Gansu

YI You-lu

(Law Schoo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Abstract:

Economic law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local legislation, whose development varie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at different stages. While affec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eneral, the significance of specific factors of local legislation differs greatly, among which the quantity, autonomy and update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while the ratio of local economic legislation has some advers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Note that local economic legislation serves only as one part of the legal contexts needed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such, it is vital for us to improve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mechanisms while focusing on local economic law-making.

Key Words:local legislation; economic legis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relation

本文責任編輯:盧代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亚洲第一色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先锋资源久久|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日韩国产另类| 国产不卡网| 久久特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国产迷奸在线看|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国产视频 第一页|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婷婷激情亚洲| 久久semm亚洲国产|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黑丝一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午夜综合网|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人成网址| www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三级毛片|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免费看a级毛片| 青青草原国产| 亚洲香蕉久久| 色135综合网|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99久久性生片|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在线三级|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精品|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黄色a一级视频|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