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浪底水庫進行的革胡子鯰成魚網箱養殖試驗獲得成功。由于大水面的理化特點,培養出來的革胡子鯰肉質鮮美,食用價值高,而且推遲了銷售時間,提高了銷售價格,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革胡子鯰;網箱養殖;試驗;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965.1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439-8114(2008)05-0573-02
Techniques of Clarias Leather Culture in the Net-cage
ZU En-pu,LIU Fei
(Life Science Department,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22,Henan,China)
Abstract:The adult Clarias leather culture was sucessfull in the net-cage after 160 days. Becaus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features of great waters was good,the adult Clarias leather in the trial was delicious and high-valuable. In addition,it delayed the time of sale,raised the price and get well economic benefit.
Key words:Clarias leather;net-cage;culture;trial;economicbenefit
革胡子鯰原是非洲尼羅河流域的野生魚類,1981年從埃及引入我國廣東試養和研究,1983年開始推廣,在南方各省區養殖較為普遍[1]。革胡子鯰魚肉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是優質高產高效的養殖品種之一。由于革胡子鯰屬溫水性魚類,在北方不能自然越冬,所以在北方養殖極少。20世紀90年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革胡子鯰的需求量增大,且革胡子鯰具有食性廣、生長快、周期短、產量高、效益好等優點,因此很快便在洛陽及北方地區推廣養殖開來,但以池塘養殖為主。為了探索新的養殖途徑,我們在小浪底水庫進行了革胡子鯰成魚網箱養殖試驗,獲得成功,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現將其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1 養殖水域的選擇
養殖水域選擇在小浪底水庫一個周圍無污染源的庫灣,水面開闊、水流緩慢、風浪小、環境安靜、陽光充足,并避開主航道,水深在30 m以上,水質良好、清新,透明度維持在1 m以上。
2 網箱結構與設置
網箱采用聚乙烯網片縫制而成,規格為5m×5 m×2.2 m,雙層,網目為2 cm。網箱結構為封閉浮動式網箱,箱架用毛竹固定而成,用泡沫作浮子。網箱呈“一”字形排列,箱距2 m,方向與水流接近垂直,南北向。網箱入水深2 m,上部出水20 cm。網箱在魚種放養前20~30 d下水布設完畢,以便使箱體上附生一些絲狀藻類等,避免放養后網箱擦傷魚體。
3 魚種投放
投放的魚種為在附近池塘養殖近30 d且已經過投喂馴化的魚種。具體投放情況是:投放數量箱1為6 071尾、箱2為6 123尾、箱3為5 987尾;平均放養規格均為73g·尾-1;6月12日放養。由于革胡子鯰無鱗,皮膚容易擦傷,所以在放養前,我們用呋喃唑酮進行了嚴格消毒。放入網箱后連續3d我們用氯殺王消毒劑進行全箱潑灑。
4 飼養管理
嚴格按照“四定”的原則,采用全價配合硬顆粒飼料人工投喂進行集約化養殖。飼料配方為魚干粉25%、菜子餅15%、棉子餅10%、玉米20%、麩皮15%、小麥次粉14%、預混料1%。由于革胡子鯰的口裂較大,所以飼料的粒徑也比較大,開始就用2 mm粒徑的飼料投喂,隨著革胡子鯰的生長,飼料的粒徑也不斷調整,最大的粒徑達到6 mm。在網箱飼養投喂顆粒配合飼料時,一般在魚種下網箱后,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環境適應性飼養,然后再進行4~7 d的顆粒飼料投喂馴化。由于我們所放養的革胡子鯰魚種是在池塘經過馴化的,即通過敲擊物體發出聲響,形成了攝食條件反射,再加上6月份水溫較適合魚類攝食,所以經過兩天的環境適應性飼養及馴化,第3天就開始正常攝食,很快便進入正常的養殖。根據季節和水溫的變化調節投喂次數,在6月底以前和10月初以后水溫較低時,每天投喂兩次,在早上日出前和下午日落后投喂;7~9月每天投喂3次,除日出前和日落后各投喂1次外,晚上11點鐘用燈光照明再投喂1次。每次投喂時間在30 min左右。由于網箱養殖魚比較集中,在投喂時,投喂速度開始較快,隨后根據魚的攝食強度,逐漸放緩投喂速度。投喂過程中要掌握好“八成飽”的投喂原則,這不僅可以提高魚的食欲,而且還能減少飼料損失,降低養殖成本。投喂量,魚體長16 cm以下時為魚體總重的5%~7%,體長16 cm以上為2%~5%。每次投喂30 min左右。具體投喂量以革胡子鯰吃完為宜,在這一基礎上還應根據天氣與水質對投餌量進行調整。各月投喂量所占比例:6月占8%、7月占19%、8月占25%、9月占28%、10月占20%。
5 魚病防治
魚病防治采用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苗種剛入箱的幾天,每天在餌料中拌入0.05%~0.1%呋喃唑酮再進行投喂,同時用氯殺王全箱潑灑。以后每隔1個月用藥1次。同時還采用掛袋消毒法:即將0.5 kg硫酸銅及0.2 kg硫酸亞鐵合劑裝入較厚的尼龍袋中,密封后用縫衣針刺5~6個針孔,掛到離水面5 cm的水下,起到防治寄生蟲病的作用。由于預防措施得
當,整個養殖期間沒有大的魚病發生。
6 日常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每天堅持巡箱,檢查網箱是否有被異物劃破,特別是網箱結合部縫合的網線是否開裂;每20~30 d洗涮網箱1次,清除網箱上過多的附著物,保持箱內水體交換暢通;隨著水庫水位漲落,把網箱調節到水深適宜的位置;經常觀察魚群的攝食、活動情況,做好檔案記錄。
7 捕撈
11月10日開始捕撈銷售,11月16日銷售完畢。經過近160 d飼養,3個網箱共收獲革胡子鯰15 850 kg,最大個體重1 700 g,平均1 020g(表1)。養殖期間共投喂顆粒飼料20 300 kg,總飼料系數1.4。總銷售收入10.839萬元(按每千克革胡子鯰6.8元計算),減去飼料開支5.278萬元(每千克飼料2.6元)、魚種0.86萬元、其他0.33萬元,純收入為4.371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

8 小結與討論
1)革胡子鯰屬熱帶、亞熱帶魚類,耐低溫能力差。當水溫降到8~10℃時,會造成凍傷,并開始死
亡[3]。因此,在北方地區進行革胡子鯰池塘養殖,10月初就要開始銷售,10月底以前基本上銷售完畢,否則隨著氣候逐漸變冷,將會受到很大的損失。而水庫水域面積大且水比較深,其水溫變化同一般池塘相比具有水溫穩定,冬季來臨時降溫慢的特點。小浪底水庫革胡子鯰網箱養殖試驗結果表明,在11月16日箱內水溫仍保持在13℃以上,因此在11月16日銷售完畢前革胡子鯰仍然存活。
2)革胡子鯰的售價波動很大,9月份以前,每千克售價8元以上;進入10月份時,革胡子鯰開始大批量上市,這時的售價比較低。而在小浪底水庫網箱養殖的革胡子鯰11月10日開始銷售時,池塘養殖的革胡子鯰都已銷售完畢,這時售價又上漲到每千克8元以上,取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
3)池塘養殖革胡子鯰,由于受水質和池底淤泥的影響,革胡子鯰肉質有一種污泥異味,嚴重影響了革胡子鯰的食用價值[3]。而網箱養殖革胡子鯰克服了池塘養殖的這些缺點,養殖出來的革胡子鯰肉質鮮美,食用價值高,深受人們喜愛。
參考文獻:
[1] 王樹林.養殖新品種——革胡子鯰[J].農村實用技術,2001(6):30.
[2] 樊紀梅,肖漢綱.怎樣提高革胡子鯰養殖的經濟效益[J].河北漁業,1998(3):20-22.
[3] 李興輝. 革胡子鯰養殖不容忽視的問題[J]. 河北漁業,2000(3):33.
(責任編輯 萬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