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我國新時期農業生產發展的任務與客觀條件、農業勞動力的變化特點和當前農業科技推廣的利弊因素,提出了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增加投入、完善管理機制等建議。
關鍵詞:新時期;農業科技推廣;思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S-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0439-8114(2008)05-0609-02
農業科技推廣是經過科技推廣人員的努力,將農業科技輸送到農村生產第一線的生產者手中,使之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對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新時期農業生產的任務與客觀條件
1.1 農業生產的任務
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強調:“要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大力發展糧食生產,保障農產品供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并要“堅持實行‘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資料表明,農業生產的任務艱巨而神圣。
1.2 發展農業生產的客觀條件
1.2.1 資源缺乏,基礎薄弱 我國的耕地總量雖然位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只有0.092 hm2,居世界126位,有664個縣市人均耕地面積在聯合國確定的人均耕地0.053 hm2的警戒線以下;人均草地面積居世界76位,人均森林面積居107位。我國淡水資源總量雖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只有2 200 m3,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單位面積平均淡水資源只相當世界平均值的2/3,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1]。我國是以世界7%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世界19.72%的人口。
1.2.2 務農勞動力出現新變化 隨著大批農民參與打工經濟現象的出現,不少年輕體壯知識相對較多的人加入勞動力轉移大軍,進入到其他行業、甚至外省務工。全國平均每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0萬人。由于年輕勞動力外出,留守人員的體力、智力均有所下降,加大了生產的難度。
1.2.3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堅挺 由于與農業生產資料生產相關的煤、油、電等原材料價格上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均相應的上漲。國內復合肥、尿素等肥料的價格一度攀升,只是在國家上調了出口稅后才有所回落,但市場銷售價格一直處于較高價位上運行,下滑的可能性較小。
1.2.4 應用生產技術發生變化 由于留守人員的特點和農業生產的要求出現距離,人們紛紛盡量采用省力的輕簡化技術。同時,一些必須的技術也出現了差距,有些技術不能到位,變形技術不時可見,影響了技術本身的效應。
2 新時期農業勞動力的變化特點
2.1 文化水平提高,科技意識增強
與計劃經濟時期相比較,新時期農業生產者的文化水平提高了,科技的意識增強了。農民圍著下鄉的科技人員詢問技術問題、科技決策和致富項目的現象到處可見。人們還可以通過看各種媒體以及參加各種科普活動,獲得一些比較新、比較好的科技成果。在各級政府及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人們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2.2 年輕勞力轉移較多,季節矛盾突出
由于青壯年的外出,輸出地勞力的季節性矛盾突出。由于留守人員的體力、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科技意識等方面的差距,使得一些地方傳統精耕細作技術紛紛退出生產過程,人們寄希望用簡單的勞作就能夠獲得高產穩產,其結果則難達目標。根據貴州有關調查,青壯年勞動力(2O~40歲)在外出人中約占90%,其中男性勞動力約占65%[2]。那些只有老人、婦女在家的家庭,平時還可以勉強應付農業生產,但農忙時就難以承受了。農村勞力的季節性矛盾加劇,勞動力價格上升。
3 當前農業科技推廣的利弊因素
3.1 有利條件
3.1.1 黨和政府重視 充分應用科技,向科技要生產力的觀點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和生產者的共識。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要完善農業科技推廣和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強化以公益性為主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良種、信息、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搞好動物疫病和植物病蟲害防控。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規模”,為農業科技推廣的從業者指明了努力方向。
3.1.2 投入有所增加,條件改善 隨著政府對農業生產條件建設的各個項目的實施,農業推廣的工作條件有了一定改善。土壤測試、農藥化肥監測手段、農業推廣的遠程通訊條件(如農技網站、農技110等)等先進的技術設備先后加入了農業推廣。
3.2 不利因素
3.2.1 農業基礎條件差,工作起點高 與許多行業相比,農業生產的條件仍然比較差,發展生產的難度大,加上經過多年的努力,一般常規技術的增產潛力實在有限。要在現行條件下發展生產,必須要推出新成果,更大限度地挖掘科技潛力。
3.2.2 農村留守人員素質、體力較差 由于大量年輕、有文化、體能強的勞力轉移到其他行業,留守農村的勞力相對較弱。在學習新知識、應用新科技上,他們相對滯后;由于體能的差別,一些體力消耗較大,但卻有著不可替代的技術措施難以實施。增施農家肥是我們用地養地的重要法寶,在一些地方,由于在家的年輕人較少和人們不愿意承擔較重的體力勞動,農家肥下地的現象遠遠低于以前。留守勞力的知識較差、不能夠承擔重體力勞動或不愿承擔重體力勞動,導致一些必要的技術措施難以到位,加大了農技推廣的難度。
3.2.3 推廣人員的工作任務重 推廣人員雖然經過重新考核、競爭上崗,但是其任務量卻大大增加。現在的推廣較多應用現代媒體,雖然現代媒體有著許多其獨到的優點,但它仍存在不少弱點。廣播、電視是一個單向傳播過程,網絡在農村的普及有限,且針對性有限。加上一些從業人員的事業心衰退和吃苦精神下降,很容易出現工作中的漏洞。這也加重了農技推廣的工作任務。
3.2.4 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有關資料表明,農技推廣體系經過若干次反復,雖然有了提高,但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在一些地方,基層推廣人員身份被改變了,雖然收入增加了,但還不穩定。由于變動最大的是這些最基層的人員,使之多想著是自己的出路,敬業、鉆研業務的人減少。同時,更新推廣人員知識的機制仍需完善。
4 加強農業科技推廣的若干建議
4.1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需要指出的是,對農業科技推廣重要性的認識仍然是不平衡的。有的人認為農業科技推廣可有可無。一個不容樂觀的現象是,愿意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人少了,這與農業現實要求不相稱。應加強領導,從制度上、管理上鼓勵科技人員深入基層,深入生產第一線,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做出實在貢獻。
4.2 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
要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的法制建設。穩定科技人員,對科技隊伍進行循序漸進的建設,切忌大起大落,以免動搖“軍心”。應參考發達國家對農技推廣人員的做法[3],對農技推廣人員實行優惠待遇,再嚴于管理,讓他們安心工作,又能夠積極努力完成相關的任務。應當建立國家公共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4],對基層科技推廣人員實行政策傾斜,以保證農業科技推廣隊伍建設能夠健康、穩定地發展。
4.3 增加投入
要增加投入,保證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正常運轉和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基本的工作條件、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并逐步改善。不要以其他借口對農業科技推廣隊伍及其人員進行“斷奶”。
4.4 完善管理機制
應該加強對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管理,完善其管理機制。農業科技推廣人員應該以業務部門管理為主,要盡量減少專業人員從事非專業的工作,嚴格控制非專業人員進入農業推廣體系。健全完善科技人員的學習、業績考核和升遷制度。要鼓勵科技人員在業務上發展,為“能人、干才”有一個為國家的科技推廣事業施展才華的舞臺,構造一個眾人為農業科技推廣獻計獻策、多做貢獻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黃文秀.農業自然資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96-311.
[2] 方 鴻.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量外流帶來的負面影響及對策研究[D]. 貴陽:貴州大學,2007.
[3] 胡瑞法,李立秋.農業技術推廣的國際比較[J].科技導報,2004(1):26-29.
[4] 李立秋,胡瑞法,劉 健,等.建立國家公共農業技術推廣體系[J].中國科技論壇,2003(6):125-128.
(責任編輯 昌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