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進口新聞紙征收反傾銷稅,雖然有利于國內新聞紙產業的發展,但是隨著國內新聞紙產業的迅猛發展,出現了一些負面影響,供需矛盾激化,寡頭壟斷格局逐步形成,尤其是環境問題突現,生態破壞問題日益嚴重,這給國內新聞紙產業繼續發展壯大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也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這個問題的產生及原因值得探討。
一、 我國對新聞紙反傾銷的案例回顧
1.1995年傾銷開始。美國、加拿大、韓國的新聞紙,大量低價進入我國市場,使國內新聞紙產業蒙受巨大損失。
2.1997年提起訴訟。11月10日,九大國內新聞紙生產廠家代表國內新聞紙生產行業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提出申請,要求對來自加拿大、美國、韓國的新聞紙進行反傾銷調查。
3.1998年反傾銷初裁。7月9日對外經濟合作部經過詳實的調查后發布初裁公告,認定傾銷成立,決定自1998年7月10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原產于加拿大、美國、韓國的進口新聞紙實施反傾銷措施。
4.1999年反傾銷終裁。6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發布終裁公告,根據1997年3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補貼條例》規定,對原產于加拿大、美國、韓國的進口新聞紙征收反傾銷稅(稅率分別為9%-78%不等),實施期限自1998年7月10日起,為期5年。
5.2003年復審調查。5月9日商務部收到廣州造紙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代表中國新聞紙產業正式遞交的反傾銷復審調查申請。7月1日,商務部決定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進口新聞紙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復審調查。
6.2004年復審裁定。7月,商務部做出決定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進口新聞紙實施9%—78%的反傾銷稅,截止日期至2009年7月,這次裁定是1999年反傾銷最終裁定的延續。
二、我國對新聞紙反傾銷的負面影響及其成因
我國對新聞紙征收反傾銷稅,維護了相關產業的利益,促使其形成規模經濟,為帶動就業,提高就業率,推動新農村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隨著新聞紙行業的迅猛發展,一些負面影響也突出表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損害下游產業利益。征收反傾銷稅以前,國內新聞紙下游企業可以通過低廉的價格購買到國外傾銷到國內的新聞紙,征收反傾銷稅以后,國內新聞紙下游企業不得不以較高的價格購買新聞紙,從而提高了其生產成本,在短期內影響其利潤。
2. 環境問題突現,破壞生態平衡。新聞紙生產行業屬于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環保成本極高。對進口新聞紙征收反傾銷稅,使國內市場供需出現缺口,小造紙廠借機復蘇,由于小造紙廠資金匱乏,環保方面的投入極少,這些小造紙廠將不經處理的造紙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海,賺取了小錢卻污染了環境,損害了整個社會的利益,禍害無窮。
我國的新聞紙生產主要以純木材料紙漿為原料,以廢料為原料存在經濟和技術上的困難,目前難以普及,國內新聞紙生產成本中對純木纖維原料的需求是美國南部的近5倍,是美國西部、瑞典和加拿大的3倍(表1),生產同一單位新聞紙的木材耗費量極大。

對進口新聞紙征收反傾銷稅,國內新聞紙產業因利益的驅動而大幅提高產量,以國內成本較高的生產代替從成本較低的國家進口,2007年1季度全國新聞紙生產量為110.17萬噸,而進口量僅有0.26萬噸;國外新聞紙生產企業早已看到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市場,特別是征收反傾銷稅之后,為規避反傾銷的制裁,國外新聞紙生產企業紛紛對華直接投資設廠,這必然導致國內對原生木漿等高端原料的需求比重上升。進口原生木漿的價格上漲,使國內生產企業將原料的來源放到了國內,然而我國是一個缺林少木的國家,森林資源覆蓋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45%,速生林資源更是匱乏,對原生木漿需求量的擴大導致對原生森林的大面積砍伐,使我國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
3. 產量過剩,供過于求。征收反傾銷稅后,新聞紙進口量大為減少,2006年新聞紙進口量急劇下降,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進口新聞紙1萬噸,比2005年下降92.86%,從受反傾銷制裁國家進口占總進口額的6.1%,從加拿大進口新聞紙548噸,下降40.8%;從美國進口214噸,下降36.8%;自韓國進口量為零,國產替代效應突現,國內生產量大增,由于原料價格上漲(2007年5月北美針葉漿(NBSK)已經升至779美元/噸,較2002年上漲80%),新聞紙的價格也隨之上漲,消費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價格來購買國內產品以代替原來價格低廉的進口產品。近年來,新聞紙的消費量雖然有所增加,然而,消費量的增加速度遠小于生產量的增加速度,2005年的生產量為340.49萬噸,2006年達到400.76萬噸,增長17.7%,消費量2005年為331萬噸,2006年為344萬噸,僅增長3.93%,國內市場出現供略大于求的局面,預計2008年國內新聞紙生產量為527萬噸,消費量在450萬噸左右,由于從2008年4月開始國內新聞紙出口將不在享有出口退稅,這必然導致部分出口國外的新聞紙轉向國內銷售,從而出現較嚴重的供給過剩。
4. 形成寡頭壟斷,行業巨頭容易形成價格聯盟,提高價格。2007年4月20日,國家環??偩值绕卟课摵习l布《2007年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證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在國家降污減排政策以及原料價格上漲的共同作用下,新聞紙行業內部整合力度進一步加強,行業巨頭競爭的格局逐步形成。由于新聞紙行業在我國的集中程度較高,使得行業巨頭容易形成價格聯盟,提高價格。2008年1月至3月份,國內新聞紙價格上漲了600-700元左右,漲幅達14%,使國內新聞紙下游產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利潤降低。
圖1歷年我國新聞紙生產量和消費量比較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
三、關于國內新聞紙產業發展的前景分析
1. 對進口新聞紙征收反傾銷稅雖然在短期會損害國內新聞紙下游產業的利益,但是有利于規避反傾銷的潛在威脅,穩定市場經濟秩序,同時保護了處于幼稚階段的國內新聞紙產業,為其發展壯大提供了保障,打破了傾銷商控制我國新聞紙市場的企圖,從長遠來看有利于新聞紙下游產業的和諧發展。
2. 對進口新聞紙征收反傾銷稅雖然在短期會損害國內新聞紙下游產業的利益,使需求增長緩慢,供給略大于需求,但是隨著社會信息的暴漲和商業廣告的大增,新聞紙消費量會穩步增長,尤其是奧運會和世博會的召開,將使新聞紙的需求量大增,預計2010年消費量將達到645萬噸,與生產量基本持平,而出口的增長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生產量過剩的壓力。
3. 2007年4月20日,國家環??偩值绕卟课摵习l布《2007年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證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工作方案》,隨著政府降污減排政策的有力貫徹,造紙污水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將得到有效的控制;隨著林紙一體化工程的加速,將造紙業、林業、農業有機的結合起來,速生林建設步伐加快,將使原生林得到有效的保護。
4. 目前國內新聞紙產業已經形成的規模經濟,逐步走向成熟,完全可以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例如華泰集團2006年增加45萬噸的新聞紙生產量,總生產規模達到125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另外廣東和山東兩大新聞紙生產、出口基地也已經形成,就目前狀況來說,繼續對進口新聞紙征收反傾銷稅反而容易使國內新聞紙產業對政府形成依賴性,取消反傾銷稅讓國內新聞紙產業廣泛的參與國際競爭才是符合經濟運行規律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薛凈孝,佟家棟,李坤望.國際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英輝,李文陸.入世:企業反傾銷的技巧與策略[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1.
3.沈瑤.傾銷與反傾銷的經濟分析[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4.
4.海聞,P·林德特.國際貿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鄭瑞芳,田明華,郭秀君.傾銷和反傾銷對中國新聞紙業的影響[J].國際貿易問題,2006,(3):25-30.
6.盧征良,蔣立場.20世紀30年代中國水泥業反傾銷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1):115-122.
7.李慕菡,王立軍.國際貿易對我國環境污染的影響與對策分析[J].對外貿易實務,2008,(2):92-95.
8.丁勇,李磊,朱彤.中國對外反傾銷的特點與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財經,2008,(1):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