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規避是指繞開或避免被征收反傾銷稅的方法。而反規避(Anti-circumvention)是指進口國為限制國外傾銷出口商采用各種方法排除進口國反傾銷稅的適用而對該種行為進行相應救濟的行為。隨著各國反傾銷措施的不斷強化,被征收反傾銷稅的出口商為避免失去已經開拓的國外市場,便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試圖逃避進口國的反傾銷制裁,對上述這種行為征收反傾銷稅的做法稱為反規避。顯然,它是反傾銷的延伸和發展。
一、出口商反傾銷規避的方法及特點
反傾銷規避最早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一些主要西方國家反傾銷措施力度的不斷加大,以日本、韓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的出口商,為了繞開原歐共體、美國對其電子、機械等產品征收的高額反傾銷稅,轉而向歐美出口相關產品的零配件,在進口國內組裝成相同的產品繼續以低價進行傾銷,規避行為由此產生。由于該方法十分隱蔽,以至于原歐共體和美國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陸續開始采取相關立法措施來制止這種規避行為,但反傾銷規避的方法也隨時間推移不斷增加,規避形勢愈演愈烈。1987年6月,原歐共體將2176/84號反傾銷條例修改為1761/87號規則時加入了反規避措施的條款,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約束反傾銷規避行為的法律條款。受歐盟的啟發,1988年,美國在訂立的《綜合貿易與競爭法》中也對反規避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使反規避趨向法律化和制度化。
就目前國際貿易的實踐來看,出口商規避反傾銷的方法主要有4種:一是進口國境內組裝。出口商將征稅產品的零配件出口到進口國,并在進口國組裝后銷售。這種規避方法主要利用零配件與制成品在各國海關稅則中屬于不同類別的特點來規避反傾銷關稅。二是第三國境內組裝。出口商將征稅產品的組裝階段轉移到第三國進行,然后將制成品以第三國產品的身份出口到進口國。采用這種規避方法主要是因為在認定傾銷時進口國當局只對來自被認定為出口國出口商的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三是產品的輕度改變。出口商對征稅產品進行非功能性改造,但這些改變不影響產品的最終用途、物理特性和消費者的購買選擇。這種規避方法適用于那些根據進口國當局反傾銷稅令的描述確定的征稅對象,從而規避反傾銷關稅。四是產品的后期開發。出口商使用新技術對征稅產品進行功能上的改造,使其成為一種在原反傾銷調查期間并不存在的新產品,這種規避方法的原理與產品輕度改變大致相同。

根據《歐盟反傾銷條例》第13條和美國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第781節的規定,規避行為至少應當符合以下幾點要求:第一,規避行為是出口商實施的行為。這一“出口商”特指被進口國裁定繳納反傾銷稅的公司、企業和自然人。它可以是該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其代理商,以及與他們相關聯的其他公司、企業、自然人。第二,規避的手段主要是利用關稅稅則的透明性和不可變性。一國根據WTO規則的要求,海關稅則必須透明和確定,“透明”則意味著可廣而知之,出口商可輕易地查到其具體內容,而“確定”則表現為關稅目錄和稅率不輕易變更,即對于特定目錄下的商品及特定國家的商品只能按現有的關稅法律和規定進行征稅,進口國海關不得超越甚至隨意修改現有法律規定的范圍。所以,出口商利用這兩個特點而實行的改變產品關稅稅則的歸屬和出口國的規避作法,進口國一時難以發現,即使發現在短期內也難以有效地制止和控制。第三,從時間上看,規避行為并非出口商一開始就實施的行為,它特指發生在產品被裁定傾銷的過程之中或之后的行為。這一點對于反規避的認定是十分重要的。第四,從行為的效果上看,出口商的行為結果是躲開了反傾銷稅的制裁,繼續給進口國造成了傾銷損害。規避行為本質上仍是一種傾銷行為,它通過出口零件、第三國轉運、輕微改變外觀、非實質技術的改進等方法逃避了高額反傾銷稅,繼續以低價對進口國進行傾銷,使進口國通過反傾銷稅來屏蔽傾銷損害的努力付諸東流。
二、我國出口產品近年來遭遇國外反規避調查的案件情況
(一)我國出口產品遭遇反規避調查值得注意
規避與反規避是國際貿易領域中的一個新問題,它對各國貿易影響較大,因而引起各國普遍關注。近年來,我國除頻繁遭受國外的反傾銷調查外,出口產品被提起反規避調查的案件也日益增多。反規避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二)我國出口產品遭遇反規避調查的主要特點
1.近年來國外對中國產品進行反規避調查非常頻繁。案件資料顯示,2002年2起,2003年1起,2004年7起,2005年5起,2006年6起,2007年4起,截止2008年1月發生1起。從涉案產品來看,涉及草甘膦、氧化鋅、活頁環、鋼絲繩和鋼纜、鋼鐵管配件、滾珠軸承、香豆素、活頁夾、節能熒光燈、石蠟蠟燭、綿紙、打火機、皮面鞋靴等。
2.發起調查的國別區域逐步擴大,并從發達國家擴展到發展中國家。2005年以前,歐盟是對我國發起反規避調查的主要地區。 2005年始,美國首次針對我國的石蠟蠟燭展開反規避調查。接著,除歐盟、美國頻繁對我進行反規避調查外,阿根廷、墨西哥,尤其是土耳其,連連向我出口產品發起反規避調查。從2006年至今,土耳其共向我發起反規避調查案件多達5起,涉及繩索和電纜、鋼絲繩和鋼纜、打火機、合頁、空調多個行業的多項產品。2008年新年伊始,1月8日墨西哥剛剛結束對原產于中國的印花毯的反規避調查,緊接著1月12 日,土耳其外貿署發布通知,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空調進行反規避立案調查。
3.反規避調查成立并征收反傾銷稅的成功率高。上述26起案件中,有15起已經結案,其中12起征收了反傾銷稅,反規避調查最后征稅的成功率高達80%。例如,1994年10月18日,墨西哥經濟部在《官方日報》上發表公告,對中國產印花毯(稅號為6301.40.01)征收379%的反傾銷稅;2000年12月15日,宣布對中國產印花毯繼續征收379%的反傾銷稅,自1999年10月18日起5年;2006年3月3日,宣布對中國產印花毯繼續征收379%的反傾銷稅,自2004年10月18日起5年;2008年1月8日,結束對原產于中國的印花毯的反規避調查,并對制造印花毯的印花長毛絨織物也征收379%的反傾銷稅。事實證明,反規避調查具有較大的殺傷力。
(三)我國出口產品遭遇反規避調查的主要成因
1.借道出口。我國被調查產品從第三國繞道出口到進口國。例如, 2004 年1 月5 日,歐盟委員會收到歐盟鋼纜產業聯絡委員會(EWRIS)的訴訟申請,認為原產于我國經摩洛哥轉運的鋼纜存在規避行為,應進行反規避調查。2004 年2 月18 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我國的鋼纜進行反規避立案調查。
2.第三國投資建廠。近年來,我國一些出口產品遭到國外反傾銷后,一些企業為了避開國外反傾銷,選擇了到第三國投資辦廠或組裝,繼續開拓國外市場。例如,歐盟于2004 年9 月8 日發布公告,決定對我國出口的節能燈發起反規避調查。由歐洲照明工業貿易組織提起的調查,認為在歐盟對我國節能燈征收反傾銷稅期間,我國出口商通過越南、巴基斯坦和菲律賓組裝節能燈后轉銷至歐盟,以規避歐盟反傾銷措施。
3.追蹤性。我國被反規避的出口產品都是被國外已經征收反傾銷稅或正在征收反傾銷稅的產品,而且這些出口產品一直受到國外的長期關注。例如,2004 年12 月1 日,歐盟對原產于我國的鋼鐵管配件做出反規避終裁,對從印尼和斯里蘭卡進口的鋼鐵管配件(無論是否標注“原產于印尼”或“原產于斯里蘭卡”) 征收58. 6 %的反傾銷稅。1994 年2月3 日,歐盟曾對原產于我國的鋼鐵管配件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1996 年4 月3 日,歐盟對此案做出終裁,對所有我國公司征收58. 6 %的反傾銷稅;2001年4 月3 日,歐盟對此案進行日落復審立案調查;2003 年6 月6 日,歐盟對此案做出終裁,繼續對所有我國公司征收58. 6 %的反傾銷稅;2004 年3 月3 日,歐盟再次對原產于我國的鋼鐵管配件進行反規避立案調查。 2006 年11 月21 日,歐盟對此案做出反規避終裁。
三、我國政府及企業應對反規避調查的基本策略
(一)政府應加強對國外反規避規則的研究,適時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
對于外國對我國出口產品所采取的不合理的反規避措施,在沒有通過雙邊磋商解決的情況下,我國要適時訴諸WTO的爭端解決機制。雖然WTO目前沒有就反規避進行明確規定,但我們可以基于WTO的基本原則將他國不合理的反規避措施訴諸專家組。一方面可以維護我企業及國家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也對其他有意對我進行反規避調查的國家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二)積極參與反規避多邊規則的談判和制定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成員的代表,積極參與WTO多邊規則的談判和制定。雖然WTO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時并未就反規避措施達成一個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多邊協議,但是可以預見,將反規避措施納入WTO多邊規則體系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我們應以積極的姿態和堅定的立場參與反規避多邊規則的談判,爭取在反規避的多邊規則中更多地融入發展中國家的意見,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與合理。
(三)企業應認真研究國際通行的規避做法,建立反規避預警機制,合理進行“規避”
企業在認真做好反傾銷指控應訴工作的同時,也應該思考另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有效地規避如此繁多的反傾銷指控。這就要求企業認真研究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規避反傾銷稅的做法,依托信息網絡等現代化手段做好反傾銷及反規避的預警工作,綜合國際貿易領域的實踐,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本企業的規避方法,在不違反WTO規則和相關國內立法的前提下盡可能隱蔽地實施規避行為。
(四)海外投資決策時應考慮東道國的反規避立法與實踐
我國企業在東道國當地建立獨資或合資企業,要特別注意研究那些市場沖突嚴重的行業和在當地比較敏感的行業。在投資時,要注意防止單純為躲避已經被采取反傾銷措施的產品而建立的相關組裝廠和深加工企業,否則會因規避反傾銷而被立案調查,征收反規避稅。
(五)充分利用東道國反規避的具體規定,把握好尺度與界限
首先,科學地控制在第三國加工組裝的產品所使用的我國零部件在組裝產品總成本中的比例,使其不超過東道國規定的具體比例。同時還應注意利用東道國在規避行為認定中時間上的要求。其次,我國企業還應充分利用歐盟反規避認定中的“25%規則”,在加工組裝過程中的附加值必須保持在25%以上的比例。最后,我國企業還應充分利用東道國的原產地規則,使我企業在第三國的投資組裝的產品依據東道國相關法律規定能夠被確認具備第三國的原產地。
(六)實施產品差異化策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和創造國際化品牌
中國出口產品長期以來都將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價格策略和營銷戰略上,出口產品缺乏核心技術,低價競爭是我國出口產品遭遇反傾銷指控的主要原因。我國出口企業應當將競爭策略從價格優勢轉向其他非價格優勢,實施產品差異化策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力爭創造國際化品牌,從而達到從根本上“規避”反傾銷的目的,這也是“規避”反傾銷的長久之計。
(七)適時通過承諾協議避免敗訴
按照歐盟反傾銷法的規定,反規避調查可以因規避企業的承諾而中止,如果原來有規避行為的企業向有關的調查當局和政府部門保證擴大使用其他來源的零部件或原材料,特別是要大幅度增加歐盟產的零部件的價值,減少使用來自傾銷制成品國家的零部件或原材料,同時保證企業今后不再出現規避行為,那么有關當局的調查將在審議報告后中止。在應訴過程中,企業經過分析,覺得形勢對已不利、沒有必勝的信心時,應該抓準時機主動與調查當局磋商,做一些必要的讓步達成承諾協議,避免一旦調查結束當局認定規避行為的存在,企業就會面臨退出當地市場的危險。
參考文獻:
[1] 王琴華.《反傾銷規避反規避》.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年.
[2] 武長海. 應對國際貿易壁壘中國需要反規避法[J].中國經濟周刊,2005,(33).
[3] 劉蘊瑩、任榮明.淺談國際貿易中的反傾銷規避與反規避問題.國際貿易,2002(5).
[4] 黃保勇.WTO反傾銷制度下反規避措施的評析及我國反規避立法的完善.2004.
[5]武長海.積極防范新貿易壁壘—反規避調查 商務部貿易救濟信息網.
[6]貿易救濟信息網站 http://www.cacs.gov.cn/DefaultWebApp/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