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青島A公司需要進口木漿,加工成紙后再出口,年經營規模達4萬噸紙,因資金不足,需要安徽B公司代理進口木漿,貨到國內先進保稅區倉庫或公共型保稅倉庫,由A公司自己辦理進料加工手續,加工成成品紙后,直接發給其香港公司或其指定收貨人,全套正本提單交安徽B公司,根據已轉讓信用證要求向香港公司索償。流程列表如下:
A公司 ←(3)進料加工←保稅倉庫
↓
(4)成品出口運輸單據↗
↓ (2)暫存
B公司 ←(1)買賣關系→國外原料出口商
↑
(5)付款
↑
香港公司
說明:
(1) B公司開證給國外原料出口商,并付匯;
(2) B公司收到貨后,先進保稅倉庫,不辦進料加工清關手續;
(3) A公司辦理進料加工清關手續;
(4) A公司成品紙直接發給香港公司(或國外進口商),全套正本運輸單據交B公司,由B公司根據香港公司(或A公司)的已轉讓信用證要求索償;
(5) 香港公司將原證部分貨款劃轉B公司。
二、分析
不妨分析一下本筆業務,看看存不存在問題:
1.B公司與國外出口商簽訂進口合同,購買木漿,顯然不存在任何問題。
2.貨到國境后,如何辦理報關、備案手續呢?B公司不是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注冊企業,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將進口貨向相關海關辦理備案手續后存入保稅區倉庫,區內企業或境外企業則可以;B公司只能以自己的名義將進口貨進到公共型保稅倉庫內。如果選擇貨進保稅區倉庫,B公司必須利用區內企業或境外企業,那么物權能否控制就是關鍵。
3.A公司辦理進料加工手續,提貨、加工,B公司根本無法控制物權,物權既已喪失,貨款如何收回又顯得至關重要。
4.A公司利用進口的木漿加工成紙,成品直接出口給其香港公司或其指定收貨人,全套正本運輸單據交B公司,B公司據此向A香港公司索要進料款及相應利潤。按照A公司的安排,其香港公司采用可轉讓信用證方式銷售成品紙,并將原證轉讓給B公司執行,B公司作為第二受益人,承擔第一受益人換單導致不符的所有風險,即使是全額已轉讓信用證,B公司也同樣存在可能的收匯風險。
5.B公司以已轉讓信用證方式索要成品紙貨款,且不說第二受益人的風險,就算安全要回該款項,那該筆收匯又如何申報、核銷呢?B公司本著誠信、守法原則,只能按轉口貿易申報,但事實上并無成品紙進口,根本無法將該筆出口收匯核銷掉。
與此同時,A公司辦了進料加工手續,又辦了成品紙出口手續,那么,A公司進料不付匯,出口不收匯,進出口收付匯怎么核銷?更何況,B公司與A公司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關境內,B公司不可能與A公司用外幣結算,也就是說,B公司不能以外幣結算方式將進口木漿直接賣給青島A公司,這樣,就不能選擇公共型保稅倉庫。B公司可能的選擇有三種方式:I)先賣給或委托保稅區內企業,由保稅區內企業再賣給或轉交給A公司;II)先賣給香港公司,香港公司再賣給A公司;III)先賣給B公司的香港公司,由該公司再賣給A公司。
B公司在青島保稅區沒有設立子公司,A公司也沒有子公司,通過保稅區內任何一家公司進行買賣,B公司和A公司的代價不會小,即使最終的成本是由A公司承擔,B公司也不會首選保稅區內企業,即不選擇方案I。
B公司如果選擇方案II,則對青島A公司最有利,A公司本意就是要以其香港公司名義辦理進口備案手續,再由其香港公司供原料,加工成成品后返銷給其香港公司或指定收貨人,取得正本提單后,將全套正本提單交由B公司處理,但B公司存在著合同關系不合理、收付核銷問題。
B公司如果選擇方案III,首先,進口木漿存放保稅區倉庫,物權控制在自己手里,B香港公司隨后一旦賒銷給青島A公司,同樣也沒有物權,A公司要是付不了錢,B香港公司則損失嚴重,相應地,B公司不僅虧損大,也無法核銷進口付匯,如果青島A公司用成品紙沖抵木漿貨款,香港公司就面臨著成品紙如何安全銷售,并須將收到的款項中絕大部分再劃轉B公司,以便轉口貿易核銷,顯然,麻煩增多,費用加大。
三、結論
鑒于以上分析,筆者以為,方案I代價大,不能選;方案III,B公司表面上在進料庫存時控制著物權,采用賒銷方式賣給A公司,實際上不能控制物權,而且,麻煩多,費用也大,因此,采用方案III意義不大。方案II是青島A公司的最佳選擇,但B公司不僅要考慮貨款風險問題,還要考慮政策風險問題。
正如前文所述原因,青島A公司提出的方案:B公司進口木漿,進公共型保稅倉庫或保稅區倉庫,由青島A公司自辦進料加工手續,自辦成品出口手續,成品出口后,A公司將全套正本提單交B公司按已轉讓信用證要求向香港公司索償。顯然,此方案不可行。那如何辦呢?
(一)B公司以轉口貿易方式進口后,賒銷給A香港公司
B公司對外開證進口,貨到國內后以賒銷方式(A公司只接受賒銷和已轉讓信用證兩種方式。)轉賣香港公司,香港公司再賣給青島A公司,A公司以進料加工方式進口后,加工成成品返銷香港公司,香港公司收到成品貨款后,將應付B公司貨款全額付出,將進料抵扣后差額付給A公司。這種規范操作程序列表如下:
B公司← (2)買賣關系 →香港公司
↑ ↑
(1)買賣關系 (3)買賣關系
↓ ↓
國外供應商 A公司
說明:
(1):B公司與國外供應商簽定購買合同,履行付款義務;國外供應商履行交貨義務。
(2):B公司與A香港公司簽訂銷售合同,履行交貨義務;A香港公司履行付款義務。
(3):香港公司與青島A公司簽訂木漿銷售合同,履行交貨義務,青島A公司則履行付款義務;同時,A香港公司與青島A公司簽訂成品紙購買合同,履行付款義務,青島A公司則履行交貨義務。
香港公司與青島A公司屬關聯公司,自然接受以進料抵扣方式銷售進口木漿,青島A公司也自然接受以進料抵扣方式銷售成品紙。根據2003年10月1日開始施行的《出口收匯核銷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五條(三)款規定,外匯局為出口單位辦理核銷手續時,按照下列規定辦理:“(三)以‘進料對口’、‘進料深加工’、‘三資進料加工’方式出口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全額收匯核銷。
進料加工項下經外匯局核準抵扣的,外匯局根據出口單位的加工合同,對增值部分進行收匯核銷,進料部分用相應進口報關單抵扣核銷。‘進料深加工’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報關單應當由轉出方所在地外匯局核注、結案。”顯而易見,青島A公司以進料抵扣方式購買木漿,銷售成品紙,收付匯核銷不存在政策問題,但青島A公司須先經當地外匯管理局核準。
青島A公司收付匯核銷問題解決了,那么B公司的賒銷風險如何控制呢?B公司既然以賒銷方式售貨給香港公司,香港公司與青島A公司又是關聯公司,法人代表為同一人,B公司要求青島A公司提供容易變現的財產質押和法人代表個人擔保,青島A公司及其法人代表肯定不會反對,也樂于接受。如此,B公司在合理的放賬規模內貨款風險就可以控制。
(二)B公司自辦進料加工手續,委托A公司加工,成品自營出口
最經濟的做法當然是,B公司自己辦理進料加工手續,海關監管手續辦好后,將木漿直接運到青島A公司,省掉增加費用的保稅倉庫環節,青島A公司加工出來的成品交由B公司直接出口。列簡表如下:
B公司——(2)委托加工關系——A公司
↙ ↘
(1)買賣關系 (3)買賣關系
↗ ↖
國外供應商 國外進口商
說明:
(1)B公司與國外供應商簽定購買合同,履行付款義務;國外供應商履行交貨義務。
(2)B公司與A公司簽訂委托加工合同,履行支付加工費義務;A公司履行提交合格成品義務。
(3)B公司與國外進口商簽定銷售合同,履行交貨義務;國外進口商履行付款義務。
這樣一來,B公司需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一是進料加工核銷問題:進料加工貨物是沒有辦理結關手續的,不能自由處置,要在有關海關監管條件下使用,B公司要對進料加工貨物進行有效監管,按照海關法及相關條例或規定的要求及時核銷或補稅。
二是進料物權喪失問題:進料加工貨物直接運交青島A公司,同樣存在物權失控問題,B公司也同樣需要青島A公司提供容易變現的財產質押和法人代表個人擔保,如果能爭取到有實力的第三方公司或上市公司擔保,那就更好。至于銀行信用擔保,如付款保函等形式,青島A公司是不可能辦到的。
三是成品出口收匯風險問題:成品出口,收匯風險要把握好,特別是支付方式的選擇和物權的控制要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