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質量的關注、執業資格制度的廣泛實行以及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的加強,專業認證越來越顯現出重要性。對我國高校專業認證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有助于專業認證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發展。
關鍵詞:專業認證;高校;綜述
專業認證作為一種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活動最早始于美國。專業認證是由專業性(Professional)認證機構對獨立設置或從屬于學院或大學的專業性教育學院及專業性教育計劃(Programmatic)實施的專門性(Specialized)認證。近年來,隨著我國執業資格制度實行范圍的擴展以及國際上專業人才流動的廣泛,專業認證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重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筆者擬通過剖析國內外專業認證研究文獻,對我國高校專業認證的研究進程與主要成果加以歸納。
國內研究概況
在我國,對高等教育專業認證的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伴隨高等教育評估研究的開展逐步發展起來的。1986年,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評估考察團赴美國、加拿大進行高等教育評估的專題考察,國家教委高教二司將所收集到的資料編譯成由四個分冊組成的《美國、加拿大高等教育評估》,對美國和加拿大高等院校的評估作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其中第三分冊主要是工科類專業的鑒定準則、實施細則、自評提綱、有關工程專業的鑒定指導方針以及專業鑒定調查組報告示例等,是我國最早介紹外國高校專業認證制度及其實施狀況的專著。夏天陽的《各國高等教育評估》、王冀生的《中國高等教育評估》以及王致和主編的《高等學校教育評估》詳細介紹了我國高等教育評估的發展、評估理論、評估標準與程序以及在我國開展高等教育評估的實踐和作用。陳玉琨的《教育評估的理論與技術》引用了西方教育評估的現代理論流派的五種模式,即泰勒模式、CIPP模式、目的游離模式、反對者模式、應答模式,并從理論方面給出評估認證模式。在這些論著中,專業認證是作為其中的章節出現的。
從期刊網上對相關文獻的搜索來看,對專業認證研究較多的學者大致屬于以下幾個高校。首先是同濟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者對專業認證問題的研究更為詳細和廣泛;其次是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學者和教授。這些研究多側重于工程專業方面。同濟大學的畢家駒教授作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工程師注冊制度的積極倡導者,自1995年開始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紹國外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主要情況,并介紹了華盛頓協議1997版的核心內容以及工程師資格的國際相互承認情況,較多地關注國際動態。后來的學者則更多地關注國外當前工程專業認證的基本做法(涉及的國家主要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近年來增加了韓國和日本),介紹了國外主要發達國家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在制度沿革、組織機構、認證過程、認證標準等方面的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對我國工程教育認證制度的建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專家和學者在發表的文獻中對專業認證的標準、程序、作用,以及工程專業認證與工程師注冊資格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相對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李茂國等人就如何開展專業評估與認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較為詳細地研究了我國專業評估與認證的作用與功能、認證主體、評估與認證標準、專業評估程序和方法以及評估與認證結果的分析與利用等。王慶華的論文《英美工程教育認證制度比較研究》對英國、美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的熊耕對美國的高等教育認證進行了內外部動力分析,指出美國高等教育的高度自治與分權制管理是認證制度形成的基本動力,并分析了社會時代潮流的推動與公眾的需求等。
浙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汪輝從國別的角度對專業認證進行了研究,他以美國的ABET、歐洲的FEANI以及日本的JABEE為研究對象,分析對比其評估的特點與內容,探討了國際高等工程教育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及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界應采取的對策。另外,還介紹了日本技術人員教育評估機構(JABEE)對高等學校相關工程技術專業的評估認證標準,同時介紹了JABEE評估認證機制成立的背景、認證過程與內容、評估認證對高等工程教育內容的影響、評估認證的特點等。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董秀華的博士論文《就業市場準入與高校專業質量認證制度研究》以專業認證與市場準入之間的聯系為切入點,對專業認證進行了全面分析,對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墨西哥、印度等國的專業認證狀況作了介紹,并對我國高校專業認證進行了有深度的分析探討,是首篇較為系統全面地研究我國專業認證的論文。
主要研究內容
專業認證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工程教育改革的關系研究我國在工程教育方面的專業認證研究進展較快,對專業認證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工程教育改革的關系研究試圖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工程教育改革之路,實現高等工程教育的創新與跨越。張志英等人對二者之間的關系作了詳盡分析,認為我國的工程技術人才“面向工程世紀”的問題,工程教育的培養層次、結構體系與人才類型問題,工程教育與產業結合問題等,是我國工程教育改革方向不明確的主要表現。李茂國等人認為,工程教育專業評估與認證是國家認證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我國工程教育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并就如何開展專業評估與認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對專業認證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思考與論證。
專業認證主體與專業協會作用的研究在專業認證主體的建立上,眾多論文積極倡導建立“以政府為主導、民間專業化組織為主體”的統一的全國性工程認證組織機構,使工程認證制度從此走上專業化道路。李茂國等人強調了政府部門授權委托,利用現有專業學會的權威與資源,結合產業界人士進行評估與認證的積極作用,認為這樣既有助于克服評估的行政化傾向,又能有效增強評估機構的權威性,提高評估認證的公信度。張彥通認為,應從國家層面建立注冊工程師制度,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工程師組織和工程教育組織開展這項工作,應當學習和借鑒外國評估與認證機構的成功經驗,組建專門的工程教育認證機構,并且應由教育界、工程界聯合參與。專業協會的介入機制是指專業協會協助高等院校一同完成對高校專業人才的終身培養。孫春玲等人對工程管理專業協會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介入機制進行了研究,介紹了在發達國家工程管理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專業協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建議為適應我國工程管理學科國際互認的需要,完善我國工程管理專業協會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韓曉燕、張彥通指出,健全的組織機構是實施專業認證與工程師注冊制度的首要條件,并介紹了香港工程師協會以其服務性、權威性和國際化視野對香港工程教育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專業認證組織的構建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范例,即借助已有學會的工作基礎,建立獨立權威的認證組織,探索我國專業認證組織的構建方向。
專業認證標準與認證程序的研究在認證標準和認證程序上,強調當前我國所建立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程序和認證標準一定要借鑒國際社會的通用標準,要與國際接軌;在具體工作的組織上,應先選擇有基礎的專業開展試點工作,而后逐步推向其他專業。此外,還有研究人員提出應注意工程教育認證的層次性問題等。張文雪介紹了美國、德國、日本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主要內容以及我國建筑學專業教育的評估標準,進而提出了借鑒國際慣例,建立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建議。
專業認證與注冊工程師認證制度關系的研究張彥通等人認為,從總體上看,我國注冊工程師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專業評估與認證的國際互認問題也處于探索階段,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注冊工程師制度,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工程師組織和工程教育組織開展這項工作。認為應當學習和借鑒外國評估與認證機構的成功經驗,組建專門的工程教育認證機構,并且應有教育界、工程界聯合參與。李茂國等人指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工程師認證制度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并分析了我國實施注冊工程師制度的現狀,評介了發達國家的有關經驗,結合我國的特點,對如何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進行了探索與思考。馬克和等人闡述了執業資格制度作為一種中介制度對維護社會公正、規范行業秩序發揮的重要作用,而執業資格能力的形成和培養與高等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高等專業學歷教育直接影響著我國執業資格制度的發展,尤其是我國已加入WTO,我國的執業資格制度必須與國際慣例接軌,高等教育必須借鑒發達國家經驗,與執業資格制度相協調。
專業認證與高等教育國際化關系的研究謝建精、趙川平認為,經濟的全球化必將推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認可與認證制度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途徑。他們考察了英、法、德三國高等工程教育學位授予制度與認可認證制度,并對建立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認可認證制度提出了建議。吳啟迪、章仁彪、譚震威探討了建立與發展我國工程教育評估與專業資質鑒定制度,推動工程教育專業評估及學歷、學位國際間互認以及我國工程教育與國際接軌的對策等問題。
簡要評析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對高校專業認證的研究還十分不足,主要是研究人員與專題研究的數量不多,文獻資料基本是以編譯、介紹為主,缺乏有深度的理論探討。關于專業認證的研究通常是以專業認證的范例出現在研究高等教育認證的相關文獻中,多數研究與論述只是將專業認證作為認證制度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加以分析和說明,直接針對專業認證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的文獻數量相當有限,因此,相關研究往往顯得深度不夠并缺乏系統性。這些足以說明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認證理論研究的薄弱。專門的高等教育評估與認證期刊只有兩家,即《中國高等教育評估》與《高教發展與評估》。認證中所表現出來的認證主體不夠多元、認證方案不夠規范、認證方式不夠多樣、認證手段方法不夠科學等問題,都亟待從理論上加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畢家駒,沈祖炎.我國工程教育與國際接軌勢在必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3).
[2]畢家駒.美國工程學位教育的質量保證[J].同濟教育研究,1997,(4).
[3]畢家駒.美國注冊工程師資格的質量定位[J].同濟教育研究,1998,(1).
[4]畢家駒.中國工程學位與工程師資格通行世界的必由之路[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1998,(1).
[5]畢家駒.關于土木工程專業評估的評述和建議[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1999,(1).
[6]畢家駒.中國工程專業評估的過去、現狀和使命——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1).
[7]畢家駒.關于華盛頓協議新進展的評述[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1999,(4).
[8]黃子杰.美國大學的教學評估——高等教育認證[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2).
[9]吳啟迪,等.專業評估與資質鑒定[J].復旦教育論壇,2003,(2).
[10]藍江橋.美國高校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的評價[J].比較教育研究,2004,(4).
[11]宋吉繕.韓國工程教育的現狀與機遇[J].現代大學教育,2004,(4).
[12]陳以一.我國工程專業評估工作亟待加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
[13]謝建精,趙川平.“認可”與“認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橋梁[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9).
[14]董秀華.專業認證:中國高教評估不可忽視的視角[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4,(4).
[15]韓曉燕,張彥通.試論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的構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16]楊西強,王國祥,田冰雪.美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的鑒認制度及其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17]汪輝.日本高等工程教育的質量評估機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
[18]張又.美國高等教育專業認證的出現及其背景[J].藥學教育,2005,(1).
[19]李茂國,張彥通,張志英.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注冊工程師認證制度的基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
[20]熊耕.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的功能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5,(2).
[21]汪輝.美歐日高等工程教育質量評估機制的比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22]董秀華.市場準入與高校專業認證制度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23]張志英,王啟明.專業認證與工程教育體制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24]李茂國,張志英,張彥通.積極推進專業評估與認證 引導工程教育協調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25]劉寶英.中國執業資格制度發展與展望——在工程師資格認證與工程教育國際研討會上的講話[OL].http:∥www.cae.ac.cn/09gjyth/905/9055.htm.
[26]張彥通,李茂國,張志英.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機構:撬動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支點[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27]孫春玲,尹貽林,嚴玲.專業協會對工程管理學科人才培養的介入機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28]張文雪,王孫禺,李蔚.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研究與建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29]馬克和,李杰,崔國發,王躍飛.執業資格制度與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J].銅陵學院學報,2002,1(2).
作者簡介:
范愛華,女,河南南陽人,武漢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200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