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根生
作者為《南京日報》要聞部負責人,江蘇省雜文學會副會長
人們所以努力工作,首先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要求員工以命相搏
2008年,《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我期盼,8小時工作制將不再是一個奢望。
《勞動合同法》將勞動報酬列為勞動合同應具備條款,勞動者勞動報酬權利將因此有了更大保障;《勞動合同法》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同工不同酬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了;《勞動合同法》在勞動合同必備條款增加了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者休息權已容不得隨意侵害……
《勞動合同法》翻開了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嶄新一頁,給無數勞動者帶來了新期盼。而我之所以尤為期盼《勞動合同法》實施后,8小時工作制不再是個奢望,主要是因為加班已然成了職場潛規則。一項調查顯示,近八成上班族事實上已不能按時下班,8小時工作制已名存實亡。比起勞動報酬等權利,休息權被侵害似乎更具有廣泛性,也更令人無可奈何。
不知你是否知道什么叫“床墊文化”?這源于某大型企業的一個傳統。在這家企業,幾乎每個開發人員都有一張床墊,午休時,席地而臥;加班晚了回不了家,就在床墊上睡上一覺,醒了爬起來再干活。一張床墊相當于半個家。在這家企業,“床墊文化”是一種精神。為鼓勵員工弘揚“床墊文化”,加班多少成了績效考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不懂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別想“出人頭地”。
也就是在這家盛行著“床墊文化”的企業,一個叫胡新宇的員工,于2006年5月28日死了,年僅25歲。死因:病毒性腦膜炎導致全身多個器官衰竭。報道稱,是長期超負荷工作使其猝死。胡新宇上大學時身體相當好,是班上乒乓球冠軍和足球隊主力。畢業后來到這家單位,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床墊使用率極高。長期超負荷工作,削弱了他的免疫系統,終于使他的生命變得如此脆弱。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何春梅?2005年10月28日早上6點半,已經連續工作了24小時的廣州鏵鑫工藝品有限公司工人獲準去吃早飯,女工何春梅就在這時突然昏倒,2個小時后死去。報道說,何春梅是累死的。連續4天,她總共工作了69.5小時。她太累了,直累得一倒下就再也沒醒來。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邾龍妹?她在南京一家企業工作,2006年7月15日,她在工作時突然昏過去,搶救無效死亡,年僅18歲。死亡證明書上寫著:猝死。報道稱:她一個月加班70小時,家屬疑是“過勞死”。
胡新宇死了,何春梅死了,邾龍妹死了,但超時加班仍在繼續,“床墊文化”仍在無數個企業中游蕩著。同時,也仍然在侵蝕著人們的健康。無休止加班還使潛在就業崗位受到被消除的威脅,給就業增加了壓力。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職工每天的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否則就視為加班,企業應該支付加班工資;職工加班一般每天不能超過一小時,每月不超過36小時。問題是,8小時工作制能夠因為有了這些規定落到實處嗎?類似規定,在《勞動法》中就有,只是沒有多少企業真把它當回事。今天,又如何能使這些法律規定不再成為一紙空文?
企業只漲利潤不漲工資是“利潤侵害工資”,超時加班現象則是“利潤侵害健康和生命”。在一個就業壓力比較大的社會環境下,欲使8小時工作制不再成為奢望,恐怕只有外部公權力強有力介入才能得以實現。作為資方更應明白,企業是造福人的,企業首要責任就是為員工謀福利,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要求員工以命相搏。人們所以努力工作,首先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一個“利潤侵害健康和生命”的企業,是一個“殺雞取卵”的企業,也不可能持續發展。明白了這些,或許能對堅守8小時工作制多些自覺,使8小時工作制不再是員工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