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扶綏縣具有優越的區位、交通、資源優勢,為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扶綏縣要實現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城際型經濟強縣的奮斗目標,必須整合資源,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
關鍵詞: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扶綏縣;經濟社會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8)02—0079—03
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是一篇大文章,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戰略,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等國家領導充分肯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將成為帶動廣西乃至中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龍頭,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經濟區之后我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
扶綏縣位于廣西西南部,總面積2836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全縣總人口42萬,享有“甘蔗之鄉、劍麻之鄉、瓜菜之鄉、白頭葉猴之鄉、恐龍之鄉”的美譽。扶綏縣具有優越的區位、交通、資源優勢,為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扶綏縣要實現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城際型經濟強縣的奮斗目標,必須整合本身資源,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
一、扶綏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具有良好的條件
扶綏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地處中國連接東盟各國的陸路大通道,具有沿江、沿鐵路、近海港、近機場的優勢,為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提供了良好條件。
1.區位優勢。扶綏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縣城距崇左市和南寧市分別為67公里和52公里,是兩座中心城市的“半小時經濟圈”和名副其實的城際縣;距南寧國際機場28公里,距中越邊境城市憑祥市150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內300多公里,南友高速公路、湘桂鐵路、左江航道、322國道穿境而過,是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陸路大通道的中間站。
2.交通優勢。隨著南友高速公路的開通,南寧經扶綏至渠黎鎮二級公路、崇左經柳橋至上思二級公路、崇左經柳橋至欽州高速公路的規劃建設,扶綏的區位優勢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從扶綏到東盟各國的公路接口一友誼關僅2個小時的車程,到港口城市欽州、北海、防城港也只有3個小時的車程,使扶綏縣東可接廣東、香港、澳門、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南可接東盟各國、沿海港口,北可接百色、云南,西可接貴州、四川。這為扶綏縣主動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圈提供了快捷的通道。
3.資源優勢。扶綏縣土地資源豐富,全縣耕地面積150萬畝,人均3.7畝,是廣西人均耕地面積0.8畝的近5倍,排廣西各縣前列,土地開發潛力大。縣域內蘊藏有煤、錳、重晶石、石灰石等20多種礦產,是廣西三大煤炭基地之一、三大重晶石縣之一。全縣甘蔗種植面積90多萬畝,年產原料蔗達450萬噸以上,排在全國前列;全縣已種植近10萬畝劍麻,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劍麻加工企業廣西福園劍麻股份有限公司、廣西農墾集團山圩劍麻工業園。是廣西重要的速豐林、水果、瓜菜、糧食生產基地,是全國蔗糖、劍麻重點生產加工基地。
4.發展優勢。近年來,經過歷屆黨委、政府的努力,扶綏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基本打造形成了制糖、建材、礦產加工、劍麻加工、電力、林化等六大工業體系和甘蔗、劍麻、速豐林、水果、瓜菜等五大優勢農業種植業。2003年、2006年兩度榮獲“廣西經濟發展十佳縣”,“第七屆中國西部百強縣”。全縣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發展環境明顯改善,為加快扶綏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夯實了基礎。
二、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積極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推進,對交通、區位優勢突出的扶綏來說是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如何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加快扶綏發展步伐,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抓好投資環境治理,為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營造良好的環境
良好的環境是一種吸引力、凝聚力、競爭力。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中,環境因素是關鍵,必須下大力氣改善投資環境。一是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制定和完善承接產業轉移的相關優惠政策,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操作性和持續性,為承接產業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加強和完善行政審批中心建設,把全縣行政審批項目全部歸到審批中心辦理,實行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收費,一條龍服務,提高辦事質量和辦事效率。三是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加強對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嚴厲查處影響、干擾客商投資的行為,保護投資客商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克服部門利益,嚴格依法辦事、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規范執法檢查,對破壞招商引資軟環境的人和事給予嚴厲處罰,讓客商有問題能解決、有困難能幫助、有投訴能處置。四是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加強誠信政府、誠信社會建設。加強公共道德建設,積極倡導“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的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親商、愛商、安商、富商”的服務意識,積極為客商解決投資遇到的困難,營造“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人人都是招商主體”的良好氛圍,讓客商進得來、留得住、發得財。五是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進一步優化金融環境,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加強與金融部門的溝通聯系,為重點企業和銀行牽線搭橋,積極引導轄區內各金融機構增加有效信貸投入,優化信貸結構和投向,在切實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簡化貸款手續,減少環節,促進信貸,加快各項信貸業務的發放。要出臺相關措施,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六是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加快城市、學校、醫療衛生、服務業等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加強道路、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會配套功能,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二)加速基礎設施建設,為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提供便利條件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參與區域合作的重要保障。下一步,扶綏縣的基礎設施要抓好三個方面:一是加快全縣交通建設。公路方面,重點加快與南寧、崇左等城市對接公路的建設,抓好南寧經扶綏至渠黎鎮二級公路的建設,協助做好崇左至欽州高速公路扶綏段的建設,加強扶綏與中心城市及沿海港口城市的對接。鐵路方面,協助做好湘桂鐵路改造擴能工程,做好扶綏火車站的改造擴建,提高客貨運輸能力。水路方面,推進港口碼頭建設,協助海螺公司修建水泥專用碼頭,規劃建設扶綏港口。二是加快電力建設。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確保山秀水電站滿負荷生產,爭取上馬建設中國一東盟青年產業園11萬伏變電站和山圩11萬伏變電站。依托縣內豐富的煤炭資源和臨近東盟的優勢,規劃建設火力發電廠。以山秀水電站、上龍22萬伏變電站為龍頭,加強電力網站的升級改造,保障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電。三是加快城鎮建設。抓好縣城建設,加快城南新區的建設步伐,逐步改造舊城區,完善城市功能和各項配套服務設施,加快閑置土地開發。抓好城鎮管理,完善城鎮功能和各項配套服務設施,推動城鎮工業經濟和房地產業發展。加快城南新區規劃建設,建設好新區路網,抓好已開工的縣檢察院、工商局等單位新辦公樓的建設,盡快形成建設規模。加快推進渠黎、東門、東羅、山圩、中東等重點鄉鎮建設,提高城鎮檔次和承載能力。大力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建立完善實施“城鄉清潔工程”的長效機制,形成優美、整潔、和諧的環境,為對外開放和加快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三)抓好工業園區建設,為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打造良好平臺
要加快工業園區和文化園區的規劃建設,打造參與區域合作的良好平臺。一是抓好廣西中國一東盟青年產業園建設。利用產業園提升為市級工業園區的機遇,抓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完善道路、供水、供電、通訊、娛樂以及標準廠房、排污等基礎設施,增強園區配套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爭取下半年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簽約落戶項目10個以上,投資總額5億元以上。抓好在建項目的建設步伐,確保年內實現工業項目投產10個以上。二是抓好城南工業集中區規劃建設。根據自治區關于充分利用國有農林場土地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有關政策,結合扶綏城鎮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爭取在自治區種畜場劃出3000畝土地,規劃建設城南工業集中區,發展以電子、五金電器、針織服裝、玩具加工、包裝印刷、日常用品等污染少、勞動密集型輕工產業,加快扶綏縣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三是抓好城東物流園區建設,利用縣城優越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在環城大道規劃建設物流園區,發展交通物流業。同時抓好龍頭建材供應中心、柳橋沙頁巖磚園區的建設。四是抓好“科教文化園”的建設。抓住南寧市內高校擴招的機遇,利用扶綏縣優越的區位優勢、土地資源優勢,高要求、高品味做好“科教文化園”規劃,科學合理布局,加強園區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種配套功能設施,為高校落戶園區營造良好的條件。加強園區的宣傳推介,重點加強與有意向落戶的學校溝通聯系,爭取更多的院校落戶,盡快形成規模,打造縣級文化名城,增旺扶綏人氣。繼續支持廣西城市職業學院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做好已落戶的廣西科技職業學院開工的各項前期工作,確保今年下半年實現開工建設。
(四)做好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積極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
當前,東部發達地區的一些產業正在尋求轉移,他們想借助西南地區特別是廣西這個平臺,打開東盟市場。扶綏地處中國通往東盟國家陸路大通道上,對于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打開東盟市場具有突出優勢,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做好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為參與合作注入新活力??傮w把握上,凡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符合扶綏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是高污染、無效益,不是與現有企業爭奪資源的產業都要積極引進。重點抓好五個產業承接發展:一是消費拉動的產業,以廣西及西南地區為主要市場的食品、糖果、飲料等產業,以東盟為主要市場的農機、日用品、裝飾材料等產業。二是運輸成本大的產業,建材等產業。三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紡織加工、鞋類、機械電子、化工、玩具等產業。四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家電、空調等產業。五是旅游服務業,文化產業、農業觀光業、交通運輸業等產業。
(五)壯大工業支柱產業,提高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競爭力
要進一步強化工業主導地位,把工業作為經濟工作的“一號工程”和縣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進一步發展壯大制糖、建材、礦產加工、劍麻加工、電力、林化六大工業體系,提高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競爭力。制糖工業,積極引導和支持扶南東亞公司和東門南華公司技改,擴大生產規模,加大技術投入,發展循環經濟,形成原料蔗一蔗糖一精煉糖一味精一復合肥的產業鏈,提高蔗糖產業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形成產業集群。建材工業,支持扶綏海螺水泥公司繼續擴大生產規模,抓好扶綏海螺水泥二期工程建設,并推動以海螺水泥為主的其它配套產業發展;支持柳橋、岜盆頁巖磚生產基地等新型磚材產業發展,努力實現建材產業再上一個新臺階。礦產加工業,鼓勵新東煤礦公司恢復開采5號、3號、4號井,擴大生產規模,支持低度鐵礦精煉項目建設;支持東羅客蘭錳業公司搬遷恢復生產。劍麻產業,鼓勵、支持福園劍麻公司、山圩劍麻工業園、扶綏華僑天然纖維制品公司三家企業加大投入,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發展綜合性劍麻加工業,努力形成和開發劍麻—麻繩麻布—劍麻地毯的產業鏈條,努力打造成為全國最大劍麻生產加工基地。電力產業,支持山秀水電站建設,支持總投資5億元的扶南東亞糖業公司蔗渣產電—精制糖綜合能源循環利用項目;進一步完善全縣供電設施、電網改造,把電力產業培育成為一個新的支柱產業。林化產業,以廣西東正木業公司、南方木業公司等林木加工企業為龍頭,鼓勵企業、群眾發展速豐桉種植,壯大林化產業。
責任編輯 趙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