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應以“素質+能力”為主線改革課程體系模式,根據學生應具備的素質、技能、知識結構設置專業課程體系,以基本素質課程、技術應用能力素質課程兩大模塊組成高職專業課程體系。
關鍵詞: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素質與能力
目前,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課程設置存在一些弊端:課程目標缺乏對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明確要求與具體規定;不注重教師的課程開發核心主體的地位與作用,更不注重學生作為課程主人的地位及其主動性、創造性;課程設置不能滿足地區經濟發展、行業發展與就業崗位的需求。針對這些弊端,筆者對以“素質+能力”為主線的課
程體系模式進行了探索。
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
高職教育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應以培養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培養方案。在構建課程體系時可不按學科內容的性質劃分課程,應從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入手,根據學生應具備的素質、技能、知識結構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應以“素質+能力”為主線,設置基本素質課程、技術應用能力素質課程兩大模塊,并由此組成高職專業課程體系的主體(見圖1)。

基本素質課程可由思想品德素質課程、文化素質課程、身心素質課程組成,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身心素質教育。這類課程既與專業知識技能有一定的聯系,又與道德人格相關。文化教育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對學生今后繼續學習,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有所幫助。道德身心教育是對學生人格素質的培養,可以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做鋪墊和準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基本素質課程的實施雖然不會立竿見影,但可能在將來的某個時期成為學生創新思路的觸發點。
技術應用能力素質課程可分為具有一定梯度的職業基礎能力課程、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課程、職業技術綜合應用能力課程。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專門人才,而專門人才首先必須具有比較厚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具備專業所必需的技能和相關能力。沒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所謂技能與能力只是空談,所以專業知識的積累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職業基礎能力課程涵蓋的大多是某一專業最基礎的知識和能力,應要求學生牢牢掌握。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課程是指那些必須落實在實際專業崗位能力應用方面的課程。高職院校要培養應用型人才,使學生熟練掌握職業崗位(群)所必需的能力與技能,就必須根據崗位與崗位群必需的能力為主線設置課程。這類課程大多是技術相對獨立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由若干能力訓練模塊組成,這是高職教學區別于一般院校教學的特色之一,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培養主要靠這一層面課程的教學與實訓加以落實。此類課程一定要突出應用,務求熟練,造就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職業技術綜合應用能力課程是借助于實際生產過程或系統,將相對獨立的職業技術加以綜合應用,并且可以設計多個不同類別的典型系統作為教學對象。例如,IC制造設備的安裝調試、故障診斷與維護、生產用機器人的安裝調試、故障診斷與維護等,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實施“素質+能力”的課程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高校教育從學科本位向學生能力本位的一種轉變。傳統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分類模式,重視學科知識的系統完整性,可以說是學科本位觀念的體現,將此模式改變為“素質+能力”(基本能力素質、技術應用能力素質)模式的重心是以學生的能力為支點,重視學生的知識、能力需求及掌握程度,更具有學生本位色彩。以學生為本位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高職教育主要擔負著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人才的任務,畢業生的基本去向是實際工作崗位而非學術研究崗位,因此,這一理念更顯重要。
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課程開發
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課程體系以“能力本位”課程論為主導,廣泛吸取多種課程論之長,考慮社會、企業、職業、學生等因素的動態影響,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經濟對機電工業技能型人才綜合能力的要求為價值取向,主要表現在:(1)以職業崗位應具備的綜合能力作為設置課程與界定課程內容的依據,努力擺脫“學科本位”思想的束縛。(2)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為主線,以能力訓練為軸心,按照“素質+能力”的要求整合課程。(3)按照職業基礎能力、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職業技術綜合應用能力的梯度及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設計課程。

(一)職業基礎能力(見表1)
(二)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見表2)
(三)職業技術綜合應用能力(見表3)
第三項能力為綜合應用能力,可開發幾個教學項目,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選擇1~2項,將涉及的教學內容、知識點、技能要求綜合為一體化教學與綜合實訓相結合的課程。
以“素質+能力”為主線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開發打破了學科系統性與“老三段”的束縛,克服了目前課程體系的一些弊端,以職業素質與實際工作能力培養為主線,具有以下特點:(1)課程設置實用性強,創造性地設置了一批特色課程;(2)提前介入專業課,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3)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突出了技術應用能力培養;(4)突出了成熟新技術、新工藝、新知識的跟蹤與應用;(5)依靠產學研結合培養人才,可實施“實習、科研、培訓、就業”一條龍的“訂單式”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陳永芳.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教育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張伯敏.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8).
[3]李光.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設計研究:理論與務實[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趙潔(1963—),女,江蘇無錫人,工程師,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與模具CAD/CAM教學。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