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識別系統》課程是高校平面藝術專業必修的設計課程。我國高校的《企業識別系統》教學存在著表面化、輕實踐等問題。為提高《企業識別系統》教學質量,鞏固《企業識別系統》教學的實踐效果,必須采取相應措施,認真加以改進。
關鍵詞:企業識別系統;教學;實踐
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以下簡稱CIS)理論為現代企業管理學說之一,在現代企業競爭與品牌建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末CIS理論被引入我國,得到了企業界的高度認同,曾一度被奉為企業管理的法寶和爭奪市場的利器。近年來,CIS理論又有新的發展,在企業形象建立、活動形象樹立、品牌建設上起到了巨大作用。20世紀90年代,由于CIS理論在國際和國內企業方面的廣泛影響,CIS課程成為我國高校平面藝術專業必修的設計課程。CIS設計師在推動企業形象規范化、企業品牌創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CIS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的CIS教學至今已有十幾年的歷史,由簡單模仿到日漸成熟,其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總的來說,目前CIS教學還存在如下問題:
理論課表面化現在的高校CIS理論課教學不夠深入,教師流于理論的說教和VI(視覺識別)的簡單模仿。學生在進行CIS設計時,只能紙上談兵、簡單套用。CIS設計和導入有規律可循,有模式可走,但不等于簡單的模式化制作,而應該是根據不同機構(行政、事業、企業、商業部門)的特色,把握機構理念,總結機構各方面的信息,找到準確表達機構理念和內涵的形象。
不注重實踐教學實踐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徑,人的理性認識的升華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實踐活動。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是螺旋上升的過程。CIS教學也必須把握這個規律,才能真正讓學生較為透徹地掌握CIS策劃設計的能力。據了解,許多高校的廣告專業、視覺傳達專業等在開設CIS課程時,對CIS教學實踐環節重視不夠,沒有真正深入實地考察,或與企業進行溝通,學生只能死記硬背CIS設計的統一化、規范化內容,在進行CIS設計時簡單套用。
CIS教學改革的對策
針對CIS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采取以下措施:
理清教學思路,合理安排理論和實踐教學要結合課程特點,合理安排課程設計。我們的基本教學思路是: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為依據,采取分組教學方式,引入競爭、互助機制,記錄CIS策劃過程,以作品展覽、交流、研討等方式,使學生了解CIS設計的過程;掌握VI設計的方法,培養學生實際進行CIS策劃的能力。在教學時間安排上,將課程分為四個時間段:一是基礎理論教學;二是實踐考察分析;三是CIS基礎設計;四是CIS手冊制作。
抓住CIS設計的關鍵,深化理論教學學生的創作實踐要建立在完整的基礎理論教學之上。在進行系統的理論教學時,要抓住以下幾項重點教學內容:一是以CIS中的VI為重點教學內容;二是以VI中的基本系統為重點教學內容;三是以基本系統中的標志設計為重點教學內容;四是以應用系統中規范應用為重點教學內容。作為CI形象的視覺核心,標志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識別系統的成敗。另外,標準色、吉祥物、應用規范等都要進行仔細推敲。
精心設計,確定教學流程確定教學流程,就是依據CIS實戰策劃的過程和以上教學思路與課程時段劃分,精心設計教學步驟,突出實踐環節,整體把握學生學習課程的效果。具體流程如下圖所示。

真題真做,做好實踐準備進行CIS設計,要把課程學習內容真實地融合到市場中進行實戰演練。事先安排好考察對象,設計出市場調查問卷。在選擇調查對象時要注意:一是要選擇準備進行CIS 設計的行業,針對該行業進行市場考察。二是在考察時,首先考察一至兩家比較有規模的機構,這樣的機構一般都有比較規范的形象設計;然后再考察三至五家較小規模的機構,這樣的機構一般沒有CIS設計的經歷,對設計的要求不是很高,便于學生把握。三是認真制定符合課程實際的考察表。考察表一般由教師設計,學生根據考察結果進行填寫。四是要提出考察注意事項,如到考察單位如何進行交流,如何開展問卷調查,如何進行資料收集等具體事項。五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考察,學生應為合作機構免費設計CIS,以此得到合作機構的充分配合。經過認真考察,學生獲得更多的直觀感受,認識到引入CIS規范對考察單位的實際作用,設計出符合市場實際需要的CIS作品。
分組教學,進行研究性學習在CIS教學中應進行研究性學習。先將學生分成四組,每一組選出負責人,由小組自行設計考察對象,考察完畢后根據考察情況確定CIS設計目標。學生分組后,組與組之間就會形成一種競爭氛圍,每一組都會不甘落后,態度積極。學生在實踐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都能合作解決。他們真切感受到實際工作的辛苦和快樂,專業課程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深化,團隊作業精神得到體現。他們從考察中獲得充分的、真實的、豐富的基礎信息,在作業中嚴謹而準確地表現機構的特質,制作出符合機構實際的CIS手冊。
企業評審和教師評審相結合,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在整個CIS教學流程中,要求企業評審和教師評審相結合,共同針對學生不同階段的設計進行把關。一是企業把關。每個企業對CIS都有獨特的設計要求,這種要求應成為學生必須遵循的基本設計準則。二是教師把關。大部分學生在實際設計中對形式美的把握能力不夠,所掌握的理論不能很好地融入實際設計,或設計不到位,或方法不科學,或不能按照CIS規范來進行設計。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形式美構成、CIS規范做法等方面給予指導,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CIS設計。
另外,整個教學實踐過程要攝影記錄,促使學生努力實踐。最后進行的作業展示是師生進行交流和學習的重要環節,通過CIS手冊作業、范例、學習過程圖片等展示,可以使學生在交流中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設計能力。
參考文獻:
[1]鐘錦榮.平面設計手冊[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1992.
[2]張天一.CI設計[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楊仁敏,李魏.CI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周利波(1974—),男,河南鶴壁人,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裝潢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