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傳統教學模式下《網頁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就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網頁設計》課程采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進行探討。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核心案例;網頁設計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已經進入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7年7月發布的《第二十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國內網站的數量達到131萬個,網民達到1.62億,而且還處于不斷增長之中。伴隨著網絡的發展,網頁設計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一種熱門的新興職業。因此,網頁設計被納入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成為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程,網頁設計能力成為衡量計算機專業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
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網頁設計》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網頁設計》課程知識面廣,內容涉及計算機圖像處理、動畫制作、文字版面處理等相關知識;教學方法上以實踐為主導,側重提升學生的設計與動手能力。目前,在該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教育模式沿用了本科教育的模式,通過“理論+實踐”的方式組織教學過程,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按照各章節內容開展教學工作,每個知識點安排一次實驗,其結果是學生能機械照搬,不能融會貫通,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這種教學模式雖然也注重課程的實踐教學,但教學效果并未達到預期目標。原因在于雖然學生對于網頁設計的技術及技巧掌握得較好,但在整個網站布局規劃、圖片制作、內容編排上存在問題,缺乏網站網頁設計的全局把握能力,而這恰恰是最重要的能力。(2)在實驗內容的選取上,過分依托教材內容,雖然突出了網頁設計的技術細節,但由于過分簡單,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應用,對學生的指導性不強,缺乏實用性。(3)課程的理論教學不能緊密結合實際。對于整體設計環節,由于缺乏相應的案例來襯托,網頁設計理念不能很好地被詮釋,教學效果受到很大的影響。
情境教學法的教學設計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采取“目標+案例+實景”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學習有目標、教師教學有案例、實際教學有情境,真正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計算機課程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法,從一個個案例來展開,對于程序設計語言相關課程來說,這種教學方法效果明顯。但在《網頁設計》課程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網頁是一個整體,拆開以后就體現不出設計理念和風格了,剩下的只是內容的堆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以一個規模較大、有實用價值的網站案例作為核心案例,貫穿教學始終,以該案例設計的問題為線索,圍繞教學大綱,組織課程內容的教學。
教學目標分層化《網頁設計》課程的教學總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網頁制作軟件Dreamweaver的操作技能,結合Fireworks制作網頁效果圖進行網站設計,并實現網站的網頁發布;同時還應具備動態網頁設計、制作及站點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針對總體目標,結合課程自身的特點,我們將教學目標劃分成基本操作、實踐應用、能力擴展三個層面實施:(1)基本操作層面主要是針對課程中大量的實踐動手環節而提出,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操作設計軟件。(2)實踐應用層面主要針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體現在具體的實踐應用上,教師以“核心案例”為主線,學生以網站作品為輔線,形成教學互動。(3)能力擴展層面體現了課程教學在能力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在這一層面以核心案例為主線,通過應用之間的比較與分析,使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并靈活運用和實踐。
核心案例典型化核心案例應貫串全部教學內容,其功能和結構隨章節的展開而逐步清晰,以保證學生形成較系統的產品設計能力。因此,在核心案例的選擇上要求該網站具有“典型化”特征,需要符合以下特點:(1)內容典型化,能涵蓋課程的全部或絕大部分知識點,這是完成教學的基本要求。(2)具有實踐性,要求設計的核心案例與現實相吻合,不僅能夠被學生理解,而且更具有指導意義。(3)具有針對性,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來選擇或設計教學案例,不能過難或過易。(4)具有系統性,作為核心案例的網站應該將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融合在一起,并且案例間應該相互聯系、前后連貫,符合網站本身的需要。學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一方面,形成對技術的理解,增長案例分析的技巧,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另一方面,通過模仿提高動手能力,通過思考探索理論如何運用于實際,促進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教學過程情境化網頁設計的核心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實際的網站案例創建過程為藍本。網站設計過程中的網站規劃、布局設計、頁面編輯、圖片與多媒體元素的使用等一系列內容涵蓋了教學大綱要求的所有知識點。學生從課程開始就圍繞著典型案例進行學習、實踐,不僅熟悉了網頁設計的流程,而且掌握具體的操作方法。網頁設計的情境教學主要結合考核要求,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有確定主題的網站作品,期末以該作品作為考核依據。教師根據核心案例開展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生根據選題自己設計網站的過程,不僅達到“學、練、做”三位一體,而且將“教學、考核、作品”結合起來,為考核方式的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例如,在進行網站規劃教學時,首先講解核心案例的需求分析、規劃設計過程,然后分發給學生相應階段的文檔資料,包括內容規劃、技術規劃等,最后要求學生為網站作品確定主題,并上交規劃報告書。這樣,學生邊學邊練,更容易接受,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教學考核過程化《網頁設計》課程的考核方法往往采用傳統的應試考試模式,考試內容側重于對記憶型知識的考查,忽視實踐動手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實踐表明,《網頁設計》課程的最好考核方式是以學生實際做的網頁作品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但如果僅依靠作品還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查。情境教學法的考核方式,在作品考核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學習過程也納入考核的范圍,形成了“過程+作品”的考核模式。教師可以將學生不同階段作品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依據。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教師可以根據反饋適當調整教學進度。課程教學活動結束,學生的網站作品也形成了,可以對學生的網站作品按照既定的要求進行評分。根據課程的特點,還需要將網站創新也作為考核的一個方面。最后,將過程考核與作品考核的結果按比例計算,得出最終成績。
實踐證明,在《網頁設計》課程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核心案例的設計是教學正常開展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采用教師自己設計的網站“江南企業教練網”作為教學案例來組織整個教學過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法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達到了“學、練、做”的統一。
參考文獻:
[1]謝志妮.案例教學法在《網頁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68).
[2]余平.高職高專網頁設計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文教資料,2007,(2).
[3]王曉紅,周立.《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4).
作者簡介:
趙曉峰(1977—),男,回族,江蘇常州人,助教,系統分析師,主要研究方向為Web開發、軟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