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其中,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情緒因素將直接影響到英語的教學質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確的學習動機和良好的意志品質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提高英語成績的關鍵。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英語教學;重要性
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智力因素(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和創造力等)可以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然而,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情緒、興趣、意志、習慣等)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則有著智力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狠抓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英語學習比較枯燥,因此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協同配合,以便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
情感是一種力量,具有激發
學生求知欲的催化作用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可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學至關重要。人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所以,在教學中如何溝通師生情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使之產生心靈共鳴,是每個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處理得好,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件事使筆者觸動很大。當時有一位成績不錯的學生有兩、三次未交作業,筆者對他不夠認真的學習態度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誰知從那以后,他上課時總是避開筆者的目光,聽講走神,作業拖沓,成績每況愈下。過后才了解到他是帶病上課,于是筆者主動找他談心,交流學習情況,探討學習方法,熱情地關懷他,澄清誤解并鼓勵他努力進取,后來我們成為了知心朋友,他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從此,筆者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和學生之間情感的培養。筆者發現,有的學生對英語語法不感興趣,但對英語歌曲唱得很投入;有的學生對單詞記不牢固,但對英語書法頗為擅長;有的學生不喜歡回答問題,但對朗讀課文卻很有興趣。于是筆者因勢利導,盡可能多地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發展他們的智力水平。所以他們非常喜歡筆者,與筆者建立起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他們也逐漸喜歡上了英語,成績也漸漸趕上來了。
情緒是一條隨條件變化的曲線,
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質量
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期,他們的情緒缺乏穩定性,情感缺乏積極性、持久性,很容易受到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因此,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消除他們的不良情緒,使他們學習英語的情緒、情感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具體方法是:(1)對自卑和厭學者可以降低要求,采取逐步提高的措施,使他們容易看到自己的能力、潛力、成功;以鼓勵、表揚為主,激發其學習興趣,逐步提高其自信心。(2)對與教師對立者開展談心活動。(3)對學習態度隨意者布置具體的任務,嚴格要求。(4)對學習被動者采取從嚴、從高、從緊的方式。(5)對容易產生驕傲情緒者專門進行單詞、語法、課文等方面的大難度的嚴格要求。(6)對無主見者做思想工作,要求他們獨立思考,自主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興趣是學習英語的
動力和最好的老師
中學生青春年少,興趣廣泛,而英語單詞、語法、課文等內容相對來說呆板、枯燥,加之缺少優越的英語語言習得環境,所以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如果沒有穩定的學習興趣,就不會有強烈的求知欲;如果不積極主動地學習,就不會取得理想的成績。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探索成功的過程中產生的。伴隨著成功的喜悅,興趣大增,從而逐漸形成學好英語的志趣。教師要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備課時充分鉆研教材,利用教學本身的真實情景和創設的各種語言環境,使學生置身其中。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搞活課堂氣氛,例如:(1)開展小組演示,把語言形式與實際意義結合起來,進行信息交流、猜謎、扮演角色、做游戲等。(2)開展小組探索與創造活動,變被動學習為創造性的主動學習。(3)開展小組閱讀訓練,培養學生交際性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態。(4)利用幻燈片、電視、計算機愉快地教學。要在正常教學或課內輔導過程中努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正確的學習動機和良好的
意志品質是學好英語的關鍵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力量。學習動機和意志品質是意志行為方式在人的行為上比較穩定的表現。而記憶單詞如果沒有學習動機,沒有持久的意志,沒有反復循環的讀、寫、應用訓練,就很容易忘記。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是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動機”。因此,為了努力實現這種效果,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做到:(1)為學生創設取得成功的機會,把難度大的問題留給好學生,把難度一般的問題和作業留給中等學生,把難度小的內容留給學困生,使他們都有獲取成功的機會。(2)適時而恰當地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激勵學生努力學習英語。(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才會提高學習效率。(4)適當引進競爭機制。只有競爭,才能激發學生爭取成功的動機和堅強的意志品質,提高英語的教學效果。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
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能減輕學生的身心負擔,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針對學習方法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必須在長期的教學中經過嚴格的訓練獲得。好的習慣將使學生受惠一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保證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例如:(1)預習習慣的培養:及時布置題目,讓學生針對問題看書學習,課堂上檢驗預習結構。(2)專心聽課的習慣培養:上課時注重組織教學,培養抗干擾能力,利用作業及時得到信息反饋。(3)做筆記的習慣培養:經常檢查學生的筆記,對于筆記書寫工整、齊全的學生予以表彰、獎勵。因為筆記有助于加深印象,便于以后對知識的鞏固和復習。(4)寫英語日記的習慣培養:每星期布置一至兩篇英語日記,通過寫日記進行自我查漏補缺、反饋知識信息。要及時張貼優秀作品,并向雜志推薦作品。(5)思考習慣的培養: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像學習語文一樣,讓學生歸納課文中心思想,理解段落的深刻含義。(6)提問習慣的培養:筆者通過提問,鼓勵學生發言,并提出問題,通過答問得到新的啟發和收獲。(7)自學研討的習慣和珍惜時間的習慣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英語教學成績。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各種英語活動,掌握英語學習的規律,從而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自我教育、自我調節的能力。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除了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之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只有在這方面多下工夫,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鄧志偉.個性化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高會艷(1965—),女,黑龍江技師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