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07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情況顯示:2007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數為526.96萬人,就業學生數為506.35萬人,平均就業率為96.10%。其中,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成人中等專業學校三類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學生數為427.41萬人,就業學生數為411.72萬人,就業率為96.33%;技工學校畢業學生數為99.55萬人,就業學生數為94.63萬人,就業率為95.05%。
各類專業具體就業情況是:加工制造類專業就業情況最好,就業率達98.18%,其次是交通運輸類和信息技術類,就業率分別為97.89%和97.01%。商貿旅游類和土木水利工程類就業率均在96%以上,處在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的平均水平。資源與環境類、能源類、醫藥衛生類、財經類專業就業率超過95%,但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林類、文化藝術與體育類專業就業率低于95%,但也在90%以上。從畢業生數量看,加工制造類專業畢業生數量最多,為100.57萬人,占畢業生總數的23.53%;其次是信息技術類,畢業生數為99.8萬人,占畢業生總數的23.35%;畢業生數最少的是資源與環境類、能源類專業,畢業生數分別為6.46萬人和7.67萬人,占畢業生總數的1.51%和1.79%。
自2002年以來,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均保持在90%以上,特別是從2005年起,就業率突破了95%。具體情況是:2005年95.35%,2006年95.6%。
(新華網)
2008年全國職業技能競賽系列活動拉開帷幕
2008年全國職業技能競賽系列活動近日正式啟動,旨在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為發現和選拔高技能人才創造條件。其中,包括國家級一類競賽活動5項,分別是:第三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第二屆全國鐵道行業職業技能大賽、2008年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首屆全國印刷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和第四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啟動儀式上介紹,本次活動有三個特點:一是參賽人員多,競賽項目豐富。據初步統計,全國將組織近千萬人參加競賽。參賽人員主要來自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競賽項目涵蓋了近百個職業或工種。二是突出技術技能含量,體現現代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三是規范競賽操作程序,提高技能競賽組織水平,增強相互交流功能。
(新華網)
青海職業教育打新牌
今年青海省將進一步創新職業教育模式,在校際、校企聯合辦學方面實現新突破,大力開拓畢業生省外就業市場。
今年,青海省將大力推行東西部、城鄉校際間聯合辦學工作,與遼寧、天津、山東、廣東、浙江等東部職業學校開展聯合辦學,省內城市職業學校與農牧區職業學校開展聯合辦學,實行“一年在省內或農牧區職業學校學習、一年在東部或城市職業學校學習、一年在企業實習”的分階段、分地區完成教學任務的“三段式”辦學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辦學,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的管理,實行“一年學基礎知識、一年學職業技能、一年頂崗實習”的工學結合“三段式”辦學模式;積極開展組建省級職業教育集團的試點,推動職業學校、企業、行業等的深度合作。
《西海都市報》
海南形成集團化職教模式
通過整合省、市、縣、企業各自的職業教育資源,將職業教育資源優勢聚集在一起。學生第一年在市、縣職業學校學基礎課,第二年利用省屬學校、城市學校資源優勢學技術,第三年利用省屬職業學校、城市職業學校和企業的資源優勢,讓學生頂崗實習,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這是目前海南省形成的集團化職教辦學模式。
2007年,根據教育部“建立職業教育集團,辦出海南職業教育特色”的要求,海南將發展職業教育當作政府行為,采取了有效措施,建設龍頭學校,建設縣級職教中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集團化辦職業教育打破了過去職校生在一所學校念完文化課和專業課的模式,規模較小的縣、市一級職業學校主要負責當地所有職校生源的一年級文化基礎教學。二年級的職校生即按照專業方向,進入省級示范學校學習。省級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市場需求,負責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同時在政府引導下,省級學校還與企業進行對接,開展“訂單培養”計劃。學生到三年級,便直接進入對口單位實習,90%以上的學生按照“訂單培養”協議在實習單位就業。
《光明日報》
天津市職校將跨省招生
近日,2008年中等職業學校跨省招生計劃確定,天津市繼續鞏固和擴大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規模,第一商業學校等100所中等職業學校將面向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28個省、市和地區招收初中畢業生43837人,其中招生計劃主要集中在農村和中西部地區,使天津市優質職業教育資源輻射全國,成為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搖籃。
(北方網)
河南獎勵職業教育強縣百萬元
自2006年開展創建職業教育強縣活動以來,河南已連續兩年表彰獎勵職業教育強縣16個。
為了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河南省教育廳、發改委、財政廳、人事廳、農業廳等7部門聯合啟動了“職業教育強縣”創建活動。活動有要求,有評估標準、認定程序和獎勵辦法,設置了政府重視與統籌、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等7大項和31條指標,并逐步將獎勵金額從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
創建活動一開始就在全省引起強烈反響,各省轄市及時動員布置,60多個縣市政府把爭創活動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固始縣、安陽縣、淇縣、滎陽市等縣市大幅度增加了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地處豫西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欒川縣計劃投入1億元建設職教中心,2007年已投入7000萬元。
《中國教育報》
貴州中職教師缺口近萬名
據近日召開的貴州省2008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提供的情況,隨著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貴州省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教師緊缺等問題。截至2007年底,貴州省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人數為37.5萬人,按照有關規定應配備教職工2.6萬人,但實際只有1.7萬人,教職工缺口近萬名。
對于所缺的中職教師,有關部門將通過招聘“特崗教師”進行補充。“特崗教師”主要是為邊遠貧困地區師資緊缺的義務教育階段設立,旨在逐步解決農村中小學校師資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所需資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并以中央財政為主。
(新華網)
(家月朗輯)
山東煙臺藍領成為“香餑餑”
山東省煙臺市教育部門近日公布了2007年煙臺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數據,全市平均就業率為98.73%,近三分之一的學校實現百分百就業的目標。中等專業技能技術人才日益成為就業市場上的 “香餑餑”。
據了解,2007年煙臺市有畢業生的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含職業中專、職業高中、成人中專、職工中專和普通中專54所,畢業生22633人,就業 22345人(含升學4135 人),就業率為98.73%,對口就業率為87.20%。就學校而言,就業率最高的為100%,最低的為79.25%,就業率95%以上的學校51所,其中17所為100%,95%以下的學校3 所。
(水母網)
廣東兩成留學生選讀海外職教
近日,一場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專題教育展在廣州舉行,期間有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職業技術院校參展。
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國近14.4萬留學生中,有近16%的人選擇了職業教育。在廣東,申請出國留學的學生中,約有20%的學生選擇海外職業教育。
《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