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大學教育的主體活動,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學生對教學的評價結果直接反映了課堂教學質量,反映了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因此,學生評教也越來越受到各高校重視。
關鍵詞:學生評教;教學質量;教學水平
在大學教育中,教學管理人員不能對教學活動實時監管,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很難做出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對課堂教學有親身感受。因此,學生評教成為教學管理者獲取教學信息的主要渠道。學生評教的科學性、真實性將直接影響教學管理部門決策的科學性。筆者曾多次組織學生評教,總結出影響學生評教的因素,并實施了具體的改進措施。
學生評教的影響因素
學生不重視評教,缺乏必要的評價知識近幾年,筆者從事學生評教的組織和統計工作,發現學生不重視評教,認為學生評教只是走形式,不能對教學真正起作用,因此將評價表不加思考地填寫。有的學生干脆讓別人代寫、代填,評價結果出現全優或全差等情況。反映出部分學生不具備正確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知識和能力。評價時往往加入很多個人的情感因素,不能公正、公平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如有些教師教學水平很高,但對學生要求比較嚴格,一些學生對此不理解,抱有抵觸情緒,對該教師評價比較低。相反,有些對學生的違紀行為不管不問甚至縱容的教師獲得的評價卻比較高。
教師不能夠正確對待學生評教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學生評教的導向、調控、激勵、診斷等多種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由于評教與教師職稱、教師評優等切身利益掛鉤,任課教師對學生評教只是被動接受,最關心的是評價結果的排名。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不屑一顧,認為教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學生受自身知識、認知水平的局限,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理解難免膚淺片面,因此學生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對教師的教學“評頭論足”。有的教師為了使學生評教分數高,故意討好學生,甚至提前要求學生給出高分。還有個別教師認為自己的付出與學生評教結果不相符,導致心理失衡,對學生評教產生心理抗拒和抵觸。
指標體系不夠科學、合理目前的評教體系是根據教學理論和教學實際總結提煉出的反映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系統。教師應參考評價指標組織教學,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雖然目前學生評教在各高校都已經開展多年,有關專家對評教指標也做了有價值的研究和探討,但仍沒有建立起具有權威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多數高校只是參考外校的評價指標并結合自身需要設計和制定學生評教評價表,評價指標并沒有考慮不同學科的特點。因此,指標體系普遍存在著科學合理性不夠,指標籠統,指向性不明確等問題。不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必然影響評教結果的信度。
管理部門對學生評教結果處理不夠完善對于教師來說,學生評價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對教師的個人發展將產生影響。但近幾年來,高校擴招,師資緊缺,教師負擔較重,使得高校管理層擔心嚴格的學生評教會引起教師的不滿,導致教學秩序混亂。因此,對于學生的評價結果,管理部門不公開,管理部門下發的反饋意見是對教學評價情況匯總,如各系部的平均分、優良率等,并且正面反饋多,負面反饋少。任課教師只能看到自己所任課程的評價情況,對教學情況不進行橫向比較并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對評價結果較差的教師也無明確的處理意見。
改進學生評教的幾點措施
客觀、公正地進行學生評教,并正確對待、處理評價結果,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保證學校教學質量的穩步上升。筆者針對學生評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措施。
制定發展性學生評教指標體系科學合理的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是進行學生評教工作的前提條件。科學的評價體系要求內容豐富、全面,盡可能多地提供各方面有價值的信息。國內外許多專家和學者都對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進行了探討,并制定了一些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到目前為止,評價指標體系大部分是從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態度和教學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構建,注重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具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基本特征,旨在實現以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教學活動。科學合理的評教指標也應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理念,能夠引導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實現學校有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
做好評教前的宣傳、培訓、組織工作,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評教要使學生順利完成評教,必須在評教前完成以下工作:(1)評教目的和意義的宣傳。在學生評教的組織準備階段,必須對學生進行評教心態的引導,讓學生了解參與教學評價的重要意義。學生作為教育產品的消費者,有權利對教學進行評價,提出改進措施,以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而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學生自己。要引導學生糾正馬虎應付、敷衍了事的心理,同時,也要教育學生不能帶著不健康的情緒評教,把評教作為報復教師的手段。評教是為了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2)評教理論和評價指標的認知培訓。學生評教是在一種理性分析、思考基礎上的價值判斷,而不是情感行為,只有具有較強的評價能力,才能保證透過紛繁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因此,必須使學生了解評教理論,知曉評價指標的準確含義。如果學生一味認為生動幽默、引人入勝是好教師的唯一標準,必然會影響評價結果;如果學生只認同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而對于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做法不能正確分析,也將影響評教結果。(3)精心組織評教工作。教學管理部門要制定嚴格的學生評教程序和操作要求,保證學生評教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保證學生評教結果的真實性。
充分利用有效的評價結果,提高教學管理質量各級教學管理部門要做好評教結果的采集、分析及效能追蹤研究工作,使學生評教真正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措施。首先,管理者必須正確認識評教結果,充分認識到教育活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過程。大學教學具有明顯的學術性,由于學生受知識、經驗不足和學生角色局限性的影響,學生缺乏足夠的能力全面準確地評價教師教學工作。學生的意見只反映了其中的某些方面。必須以一分為二的態度和觀點看待學生的評價,去除感情色彩,理解并容忍學生評教信息中的不真實成分的存在,客觀公正地處理和反饋評價信息。例如,在清華教務管理系統的教學評估模塊中,學生既要按照評價指標給出客觀評價,又可以用主觀的語言敘述對教師的評價,提出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優點和不足;在學生評教結果的統計分析中,評價結果不再是每個學生評教分值的簡單平均,而是將每門課程參評學生分值的前10%和后10%去掉,避免了個別學生故意給教師打低分或高分的現象。其次,要正確運用評價結果。(1)通過學生評教提供真實、可靠的課堂教學信息,有針對性地對教學環節進行管理,調整課程設置和教材修訂與選用,讓教材更適合教學。(2)對學生評教結果差的教師,可進一步組織專家和教師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采取有效措施,幫助他們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業務素質。(3)教師應該正確對待學生的評價,虛心聽取,認真反思,努力改進,不斷完善。通過學生評教,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也能了解自己的教學哪些需要改進,哪些經驗值得總結,從而揚長避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姜鳳華.現代教育評價理論技術實踐[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
[2]蘇宇紅,陳意軍.對學生評教若干問題的思考[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6,(3).
[3]李桂紅.高校教學評價的若干理論問題[J].中國電力教育,2007,(9).
[4]宋小囡,李洪慶,劉忠德.高校學生評教的局限性及應對策略[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07,27(3).
[5]蔡映輝.構建“以人為本”學生評教系統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5,(3).
作者簡介:
姚合環(1974—),女,河北邯鄲人,天津工程師范學院教務處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工作。
(本文責任編輯: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