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適應民航企業的發展和要求,對航空港安全檢查專業教學計劃從修訂目的、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指導思想、具體課程的設置方案等方面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航空港;安全檢查專業;教學計劃;修訂
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迅猛發展,國際恐怖活動和國內違法犯罪分子及各種不安定因素對空防安全的影響日益突出,非法干擾民用航空的活動日趨復雜,民航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因此,機場及民航空中安全顯得尤為重要,對安全方面的人才要求越來越高。民航安全檢查作為近十年來新興發展起來的專業,在民航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地位已突顯出來,有越來越多的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這個專業。然而,各院校安檢專業教學計劃設置的高度相似性、滯后性和目標單一性與民航業的真實需求相脫節,學校培養的人才素質和能力與民航企業的實際需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針對民航業對安全人才的要求,有必要修訂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
中國民航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總結近八年來有關安檢專業設置的經驗和不足,結合當今社會對民航安檢人才的需求,在廣泛調研和實踐的基礎之上,對安檢專業的教學計劃進行了一系列的修訂和完善。
修訂教學計劃的目的
此次安檢專業教學計劃的修訂,旨在對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進行突破,力爭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崗位技能的操作能力,實現從學生到員工的“零距離”,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在專業教學階段,邀請民航企業參加采取改造與新建相結合的方法,實施安檢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就安檢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合作內容,同合作單位簽訂協議。做到50%的時間在學校進行理論教學,50%的時間在企業進行崗位培訓。
校企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學校負責安檢專業的理論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企業配合制定及實施;企業負責崗位培訓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學校配合制定與實施,突顯學生“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院學生經歷了從學習到實習的循環過程。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他們所學行業的現狀,明確自己需要學習哪些知識,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使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能更直接地運用于實踐。根據實際情況,學生在三年的職業學習中一直進行著“理論—實踐—理論—實踐”這樣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學生畢業之后不必再經過由學生到行業從業人員的身份轉變過程,而是可以直接走上工作崗位。
完善和補充教學計劃所列課程的內容主要目的在于優化課程的銜接,增強課程內容的實用性,著力加強特色課程的建設。
確定專業培養目標
為適應民航人力資源市場的人才需求,加強對安全檢查人才的培養,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中國民航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在學習、借鑒國外職業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對現行的《航空港安全檢查專業教學計劃》做了修訂,使專業培育目標更加明確,教學方法更加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培養在民航機場、貨運公司等需要對旅客、行李、貨物、郵件等進行安全檢查的單位,直接從事安全檢查的工作人員”作為安檢專業的培養目標,突出對學生崗位工作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培養更加適銷對路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確定教學計劃的指導思想
此次修訂的教學計劃在改革傳統的知識本位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按照職業教育的特點,突出崗位技能的培養,把適應崗位工作的能力作為衡量標準。借鑒國外職業教育不同的教學模式,按照 “雙元制”的思想,在專業教學方面重新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
“雙元制”是學校和企業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培養人才全過程的一種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具有三個特點:(1)明確的培養目標,即針對具體的工作崗位,培養高素質的一線工作人員。(2)企業與學校相互協調配合培養學生的工作技能,其中以企業為主。(3)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實踐課在整個培訓中要占到50%以上。此次修訂教學計劃本著突出“雙元制”辦學模式這三個特點,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實踐教學。
具體課程設置方案
修訂后的教學計劃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實習實踐課四大模塊。其中,公共基礎課包括鄧小平理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計算機公共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體育、高職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化學、電工學、電工學實驗、民航概論等;專業課包括航空港安全檢查概論、安檢專業英語、安檢技能、違禁物品識別與管理、安檢儀器設備使用及維修、安檢業務法規、防爆技術、安檢第二外語、安全防范技術、機場安全保衛等;專業基礎課包括安檢法律基礎、心理學、警體技能、公關禮儀、安檢現場情況處置、合作意識與能力、民航貨運、查緝戰術、應對國際恐怖主義、應用文寫作等。
(一)專業課的改革
修訂后的教學計劃將提前半年(即在第四學期)對在校學生進行民航安全檢查員初級職業技能鑒定。專業課的授課在學生進校后第一學期就逐步展開,在職業技能鑒定前將主干課程全部講授完畢。
(二)專業基礎課的改革
此次教學模式改革改變了傳統的知識本位的教學模式,開始在安檢專業進行“雙元制”的實踐與探索。此次改革是探索性的,最主要的特點之一就是與企業結合,以企業為主,以實踐為主,所以,為使其靈活適應教學中的實習實踐環節,在原有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我們對新計劃中的專業基礎課的開課與結課形式進行了改革,開課時間根據企業用工時間靈活調整,授課方式根據教師的要求可采用講座、分組、小課時等方式,結課可采用論文、分組報告等方式。
此次改革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對專業課中沒有涉及但學生應該了解和掌握的知識給予深化與補充。(2)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開設該形式的專業基礎課,調整學院原有的傳統教學方式,使教師在內容講授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學校與企業的資源自主學習。這樣既節省課堂時間,又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3)對教學改革初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開設的專業基礎課予以靈活調整。專業基礎課在教師、教室、授課方式的安排上比較靈活,對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做到及時安排,及時處理,使整個教學計劃的實施更加合理。
(三)實習實踐環節的改革
從2003年3月1日起,民航安全檢查員實行就業資格準入制度,驗證檢查員、人身檢查員等6個崗位需具備初級(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上崗,X射線檢查儀操作員需具備中級(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鑒于此項制度,安檢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踐環節將在其取得“安全檢查員職業技能鑒定初級上崗證”后,安排到機場安檢站進行全年的實習活動,在實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實習情況及時做到每周小結,每月報告,每學期總評,同時將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穿插在實習過程中(3學時/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特色課程建設
在此次修訂教學計劃的同時,我院提出了特色課程建設的方案,將機場安全保衛、防爆技術、安檢第二外語、安全防范技術這四門課程作為安檢專業的特色課程,重點建設。從師資培養、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加大特色課程的研究力度和資金投入,力爭從特色課程入手,逐步將安檢專業辦成更具民航特色的專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這些特色課程的主要內容如下:
防爆技術重點介紹炸藥的種類、性質;火工品的種類、結構組成;爆炸裝置的種類、結構、基本排除方法;爆炸物的危險等級,排爆時的注意事項及處置方法等。
安檢第二外語(日語和韓語)授課內容為安檢實用口語。安檢工作在首先保證空防安全的同時,也是一項面向旅客,帶有服務性質的工作,所面對的旅客來自世界各地,機場亟需具備多國語言口頭交流能力的人才。開設此門課程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交流工具,更好地適應社會、市場發展的需要。
安全防范技術介紹其他同機場安全有關的各類安全防范的技術措施,如電視監控技術、防盜報警技術、防火報警技術、出入口控制技術等。
機場安全保衛內容涉及機場要害部位的類型和特點以及做好機場安全保衛工作應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總之,培養安檢專業人才應當以市場需要和學生素質、能力的發展為主線。這也是此次修訂安檢專業教學計劃的基本原則。安檢專業作為新興的、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專業,教學計劃的完善和修訂是一個動態的不斷深入的過程,僅憑一次研究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將會在學習和總結的基礎上對這一課題做進一步探討。當然,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致力于這一課題的研究和探索,這樣才能使這個專業具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張歡.從德國的“雙元制”畢業考試看德國職業學校對學生的能力培養[J].理論界,2006,(S1).
[2]曾令奇.美、法、德、日高等教育職業化概況及對我國高教改革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5,(11).
[3]林泉.航空港安全檢查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中國民航學院學報,2003,(S1).
[4]康波.民航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整體設想[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2,(4).
作者簡介:
于晶(1978—),女,吉林鎮賚人,碩士,中國民航大學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民航機場安全檢查。
孫華(1978—),男,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碩士,中國民航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民航機場安全管理。
臧雅霖(1963—)男,天津市人,中國民航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與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