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作為重要的交際工具的語言之一——英語也發生了變化,對于英語老師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那么,該如何面對這些挑戰呢?本文從四個方面分析了這些變化,并就這些變化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摘要]外語教學 教師素質 教學手段
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之一,英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廣泛地使用。隨著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地球已經變成了“地球村”。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交往日益頻繁,英語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外語學習和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對于英語教師來說,面臨的挑戰也更加明顯。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它的首要特征就是重視學習,重視教育,重視創新。“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現代化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力資源的開發”。學習人類文明重要成果、對外交流合作都離不開外語的輔助。外語學科作為一門基礎課,已經受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視。所以,我們應該看到,外語教學將直接影響我國綜合國力提高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增強。然而,我們也應該理智而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當今的英語教學中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不少英語教師對新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知之甚少,對語言理論和外語教學理論表現出相當的冷漠和無知,這對提高我國外語教學的整體水平是極其不利的。李嵐清同志說,“當前,我國的外語教學已嚴重制約和影響了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李嵐清,1996年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外語教學質量的一個公式,即:教學質量=[學生(1)分+教材(2分)+社會環境(4分)+教學方法(3分)]*教師。
在一個地區里,其中前三項因素基本相同,或者叫相對穩定因素,而教學方法的選用以及教師素質的優劣才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正如許多有識之士認為,推進素質教育,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根本(劉斌語)。所以,我們要想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主動地位”,就必須改變和提高科學觀念及科學思維方式,改變單純的分析方式和應試選拔的教育觀念,努力盡快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培養更多實用型的應用外語人才。現代英語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也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聽、說、讀、寫、譯,全面鍛煉。給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外語教學中,“漁”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
二、現代英語的發展
我國英語教師除了英語教學之外,用英語實踐交流的機會不多,知識得不到及時的更新。而英語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傳播的載體,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隨著高科技日新月異,也在不斷地進步和完善,新興詞匯越來越多,表達越來越豐富。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新的詞匯不斷出現,書店里也出現了很多專業化詞典,《計算機詞匯》、《WTO詞匯》,等等。生活節奏的加快也使得英語用法簡單明了,靈活多變。
比如,我們現在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e-mail”。我們用嚴謹的語法說,“Please send me an e-mail”。但更多的情況下,我們會說“e-mail me”,這時的“e-mail”已經被用作動詞了。很顯然,這種表達更簡單快捷。在近年來的英美報刊雜志中,英語詞匯在運用方面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特別是在美國英語中,詞匯的運用更靈活多變。例如,Shall I sugar the milk for you?(要不要我給你的牛奶加糖?) sugar 是常見的名詞,在這里它被用作及物動詞“加糖”之意。一般的說法是“Shall I mix the milk with sugar for you?” 現代英語把sugar直接用為“加糖”之義,是一新的轉變。又如:He was there to party, and was delighted to see his old friend. (他到那兒是參加一個聚會并很高興地見到了他的老朋友。)party原意是社交聚會(social gathering),而在現代英語中party也可用作不及物動詞,意思為“舉行社交集會”(to give a party)或 “參加聚會”(to attend a party)。還有,The newspaper ran the story on page one.(報紙把這篇報道刊登在第一版。)The chairman ran the meeting well. (主席主持會議井井有條。)run一般作不及物動詞用,但現在也常被用作及物動詞,后面帶一賓語。
再比如,“wrong”這類形容詞原來是不能用“very”修飾的,而現在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已經說“I can’t go very wrong (or very astray) if I do it”了。
再看下面這段文字:
ok, mum
u said u have received my letter. kady is my bf’s(boy friend’s) english name, but i’m not sure if i will continue to use it in the future.…..
this week i wont go back 'coz i am a little busy
wish u pleasant dreams.
CUL(see you later)
作為英語老師,會發現這封英文信中有許多不符合英文語法和詞法之處,連蒙帶猜,勉強知道其中之意。但這恰恰是現代網絡通訊中常出現的英文chat方法,大家都能讀得懂,已經約定俗成,被大家認可并被廣泛使用了。它體現了網絡交流簡單、明了、快捷,以及用符號和縮寫字母表達意思的特點,是現代人快節奏生活的寫照,更是當今青年們在網上交流的“時髦”英語。在現代網絡通訊中還可以看到這樣的英文表達:
d u wnt 2 go out 2nite :Do you want to go out tonight
oic: Oh, I see.
c u 2morrow: See you tomorrow.
gr8: great
Btw: By the way
asap:As soon as possible.
使用這些語言的年輕人大多是大學里的學生,英語并非“三腳貓”,或許這也就是現代英語變化的方向。你能說這種英語是錯的嗎?隨著電腦走進千家萬戶,一旦連接了Internet,信息傳遞就成為一件非常輕松愜意的事情。“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現代英語的變化,特別是口語方面的變化,口語不斷侵入書面語。英語有正式、非正式、書面語、口語、方言、俚語之分,然而,當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英語詞匯急劇增加,并且我們發現,現代英語詞匯有相當一部分是取得新義的舊詞,如“input”(輸入電子計算機的數據),“store”(電子計算機的儲存器),“drive”(計算機驅動器)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英語的一些新變化。這些變化反映了一個總的趨勢,即現代英語朝著精練,簡化的方面發展。因此,我們的英語老師如果不及時更新知識和接受新興事物,不了解現代英語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就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跟不上信息時代高速的發展而逐漸被淘汰。
三、跨文化意識的增強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也是人類思維的工具和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外語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的語言知識和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還要使學生增進對所學語言國家的了解,特別是所學語言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21世紀的人才應該是能夠適用國際形勢快速發展的社會人和現代人。我們培養的外語人才應該能夠面向世界,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先進技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對外交往日益頻繁,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在跨文化交際中,對語言的正確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文化的了解。交際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因此,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應該成為現代外語教學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這就要求我們的外語教師不斷更新觀念和知識結構,具備更多的與教學有關的外國語言、文化、文學的修養和造詣,在教學中增加跨文化交際的內容和現代科技信息,使教學更富有時代感,更富有實踐性和啟發性,使語言結構與交際功能結合更緊密。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意識,使學生不僅能學會正確使用語言進行有效的交際,還能擴大視野,了解和認識世界。
四、教學手段現代化
鄧小平同志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外語教學現代化中,首當其沖的是教學思想現代化,然后,就應該是教學手段現代化。電腦和互聯網的發明無疑為教學手段現代化提供了最好的幫助。多媒體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使得真實的教學素材進入了教室和家庭,其強大的儲存容量和靈活的交互性能調動人體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生動的文字、圖像和音響效果,教學形象直觀、生動活潑,使學生直接理解外語,如置身外國環境,培養他們直接用外語思維。用電腦作為教學手段,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電腦為學生和教師打開了知識寶庫的大門,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識。我們英語教師應如何盡可能使用網絡資源,利用網絡優勢,進行現代化教學呢?教師要學會使用電腦,學會快速中英文打字,學會熟練運用辦公軟件進行無紙化備課、制作課件,學會自如地上網找尋自己需要的資料和素材。特別是利用自身外語優勢,瀏覽英文網頁,在互聯網上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現在有很多年輕的老師已經緊緊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利用電腦進行現代化教學,甚至有了自己的教學主頁,通過教學主頁對學生進行在線輔導,線上答疑等,及時與學生交流互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還有一部分老師,特別是一些老教師,由于自身條件或學校設備限制,還做不到這一點。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國際間溝通越來越頻繁,協作越來越緊密,對外語和外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外語教師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外語人才的重任,任重而道遠。面對種種挑戰,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繼續教育,更新知識結構,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發揮自身的外語優勢,學習國外的學術研究成果,有條件的話,走出去與國外學者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性學術研究活動,在相互交流中博采眾長,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摸索出適合我國外語教學的行之有效的新路子,為新世紀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各級外語人才,加入到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去。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