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在學生生活園區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提升公寓文化,已成為當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相關高校團組織進公寓工作情況的調研,并結合近幾年工作的探索和實踐,提出若干關于團組織進公寓的經驗和模式。
[摘要]高校后勤 團組織 公寓文化建設
學生生活園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透視一個學校文明程度和集體精神風貌的窗口。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通過開展團學活動來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以此來提高公寓文化的建設水平,并形成新時期高校團組織建設的新模式,成為當前共青團工作的一個新挑戰。它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共青團組織凝聚力的發揮程度,更關系到整個學校思政工作和整體發展的順利進行。
一、設置健全的組織機構,增強人員配備
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學校職能部門為主要管理力量的后勤模式逐漸被取代,教育投資公司紛紛進駐高校生活園區。然而,由于大部分教育投資公司之前很少涉足教育管理領域,對很多情況不大了解,在管理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缺乏校園文化氛圍和氣息,在此背景下,共青團組織進公寓就顯得尤為重要。
1.健全的組織機構是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由于教育投資公司在缺乏學生管理工作經驗的同時,又常常出于企業利益的考慮,無法延續以往的生活區管理模式,除了承擔基本的物業管理職能外,基本上發揮不了其他方面的功能。這就需要生活園區團組織除了要肩負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寓文化建設的責任外,還要承擔部分學生生活園區的管理工作。因此,通過在各公寓樓設立團總支、團支部等共青團基層模式,進而切實維護生活園區的和諧、穩定,并確保了今后工作的有力開展。
2.合理的師資配備是增強各項工作開展實效性的動力
許多高校在園區團組織成立之初,只依靠學生團組織進行自我管理,而在師資配備上相對薄弱。為了進一步發揮團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各高校都逐漸認識到園區團組織的重要性,因此在師資配備和經費方面都有了較明顯的支持。
二、重視制度建設,力爭規章育人,制度管人
生活園區團組織要始終重視相關制度建設,通過制定一系列諸如:《學生生活園區團干部工作條例》、《學生生活園區團員青年行為準則》、《學生生活園區團員思想政治考核條例》等規章制度。一方面通過加強團干部隊伍的建設,力求形成一支能力出眾,道德完備、服務到位的團干部隊伍;另一方面,通過制定、宣傳廣大團員青年的正確行為規范,使之與期末綜合測評和團員推優入黨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團員青年良好的精神風貌。
三、增強學生活動室的作用,鞏固共青團工作進公寓的陣地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們通過在學生公寓開辟團支部活動室,并積極與學校各職能部門以及學生社團合作努力,從而使共青團工作進公寓有了堅實的陣地。
1.與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共建學生活動室
(1)與黨委組織部門共建“黨員之家”生活園區團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戰斗堡壘的作用,為此,我們協助黨委組織部在學生活動室設立“黨員之家”,以便于黨組織開展黨員教育工作。
(2)與就業指導中心共建“就業咨詢室”如今,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日益增大,就業難已經以成為全社會公認的問題。因此,為了進一步宣傳就業信息和就業政策,引導廣大同學尤其是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生活園區團組織要通過與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合作,在學生活動室設立就業咨詢處,此外,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老師也要定期值班指導,保證及時提供學生相關就業信息。
(3)與心理咨詢中心共建“心理咨詢室”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機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生活園區團組織通過與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共同合作,建立園區心理咨詢室,由相關心理咨詢師定期值班為同學們解除解難。
2.積極引進學生社團,共建學生活動室
生活園區團組織要積極拓寬思路,廣泛邀請各學生社團,歡迎他們到生活園區“安家落戶”,與團組織一道充分發揮活動室的陣地作用,開展一系列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公寓活動。諸如與乒乓球協會共同開設乒乓活動室,與棋社共同開設棋類活動室,以及與健美操協會共同開設健美操排練室等廣大同學喜聞樂見的活動項目,進一步豐富了同學們的公寓文化生活。
四、發揮團組織貼近廣大團員青年的優勢,積極發揮團員青年的先鋒模范作用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穩定、健康、向上的。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夠適應,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共青團工作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應該發揮團組織深入學生寢室、貼近團員青年的優勢,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基本原則,通過在公寓里倡導積極向上的良好學風、健康和諧的生活作風,開展多位一體文明寢室建設,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整個生活區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和諧大家庭。
五、立足園區,依托園區,開展特色園區活動,努力打造高品味園區文化
建設體現時代特征和校園特色的園區文化,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地起來,寓教育于文化娛樂活動之中,已成為當前大學生生活園區建設的主旋律。高校生活園區團組織要以園區為依托,開展一系列特色鮮明、內容充實的適合廣大團員青年的活動來豐富園區生活。
1.組織以樓層、寢室為單位的活動
園區團組織所組織的活動參加對象是以樓層、寢室為單位,這改變了以班級為團體的結構模式。通過參加園區活動,原本同住一個屋檐下互不相識的分別來自不同專業、班級的同學交往日漸增多,從而使寢室與寢室之間、層與層之間、樓與樓之間拉近距離,增進了感情。
2.立足園區特色,全力打造園區品牌活動
有特色才能求生存、謀發展。園區團組織要立足園區特色,不斷創造以生活園區為藍本的品牌活動,充分體現高校學子的智慧和力量。通過開展公寓文化節、寢室劇大賽、寢室籃球對抗賽等系列活動,以及文明寢室、特色寢室、特色公寓樓等項目的評選,逐漸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園區文化氛圍。
總之,創新是共青團工作的優秀傳統,是共青團工作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源泉,是共青團工作保持向上的不竭動力。事實證明,園區共青團組織在各高校生活園區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建設、生活園區文化形成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后,我們要進一步順應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特點,在團工作的指導思想、內容、方式等方面做出積極的調整,為服務學校中心工作,健全大學生完美人格,營造和諧的園區文化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人民日報,2004-10-16.
[2]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3]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學新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4]曹光榮.高校經營管理視線新拓展.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