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會計在企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良好的職業判斷能力在會計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職業意識的樹立、專業知識的培養、實踐技能的體現、職業道德的培養”幾個方面加以闡釋。
[摘要]會計教學 職業判斷能力 經濟事項 專業知識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會計在各企事業單位中的作用已愈發顯著。面對企業所處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日益增多的經濟事項的不確定性,要求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并能夠運用會計職業判斷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正確的處理。所謂會計職業判斷是會計人員和會計相關職業人員按照國家現行會計法律、法規的要求,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根據會計理財環境和企業經營特點,對職責范圍內的會計事項或交易做出有利于企業的判斷和選擇的一種行為。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如何在會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
一、在會計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職業判斷意識
任何一種職業都有它自身的特點,會計這一行業也不例外。會計人員如何運用正確的會計職業判斷進行經濟業務事項的處理,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判斷能力。如果會計人員沒有職業判斷意識,就談不上正確運用會計職業判斷,更談不上良好的職業判斷能力。
因此,在會計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職業判斷意識的培養,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會計職業判斷,為什么要進行會計職業判斷,它給各相關利益人所帶來的影響是什么。職業判斷意識的樹立可穿插于每一次需要運用會計職業判斷的專業知識的學習當中,使學生牢牢樹立職業判斷意識。如在講“開辦費”這一問題時,《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除購建固定資產以外,所有籌建期間所發生的費用,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該規定明確了開辦費在籌建期和開始生產經營期的處理方法,但并沒有界定何為籌建期,何為生產經營期。對這一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會計職業判斷進行思維,看企業是否確實已達到可生產或可經營狀態并實際已開始生產或經營作出正確合理的處理。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專業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會計職業判斷意識。
二、在會計教學中加強學生專業知識的全面性、扎實性
良好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依賴于全面、扎實的專業知識,會計人員只有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業務能力,才能做出合格的、可靠的判斷。因此,在會計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的培養。為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不僅要設置相關的專業課程,還應該設置一些有助于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的課程,如法學課程、語言類課程、數學和方法論等課程,以及計算機應用等課程。只有各類知識融會貫通,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才有全面而扎實的基礎。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多樣,改變“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結合知識內容的不同,可采用案例分析教學、實務演示教學、實踐教學以及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這樣,既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又使學生獲得了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增強了其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從而更準確、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學的內容。
三、在會計教學中注意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
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形成,不僅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更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實踐不僅可以驗證所學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獲得書本以外的職業經驗,增強分析與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先“走出來”,然后再“走進去”。“走出來”就是從書本中出來,從理論中出來,而不能僅僅局限于固有的本本、理論,要讓理論發揮它的指導意義;“走進去”,就是要在理論的指導下所進行的實踐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豐富完善理論知識,使實踐再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這樣才能突出實踐的意義。所以在會計教學中,除了進行校內的會計實習外,更應加強與各企業單位及各社會團體的聯系,使學生多方位、多渠道、多層次地參與社會實踐,以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增強他們的職業判斷意識與能力。
四、在會計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是指由于職業分工、社會道德的一般原則和規范在職業行為和職業相互關系中形成的職業心理、職業習慣、道德理念、道德情操、道德品質。會計人員和會計相關職業人員的工作環境、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必須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水準,國家為了保障會計人員正常地履行其職責,專門制定了《會計人員職權條例》,因而會計從業人員在進行會計原則、方法、程序的選擇、判斷、認定時,始終面臨著可靠性與相關性、穩定性與適用性、自身利益與他人利益、利益選擇與客觀公正等觀念和立場的矛盾斗爭。只有會計人員嚴格遵守職業道德,不畏懼外部勢力,不受狹隘利益思想的影響,合理地確認和計量,審慎地選擇會計原則、方法和程序,才能提供出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因此,在會計教學中應穿插《會計法》、《會計人員職權條例》以及國家有關的財經法規、政策制度等相關知識,以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
(作者單位:河北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