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是培養高職人才的有效途徑,工學結合是培養職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一。本文從分析服裝設計專業的特點出發,提出采取項目為導向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并提出了具體的思路。
[摘要]高職 服裝設計專業 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這類人才的知識與技能的獲得僅僅依靠在學校的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應有足夠的時間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學習訓練,因此要求與行業、企業緊密結合,將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工作任務和職業活動的真實場景引入到教學中來,以學生勝任工作任務為核心,進行課程的重新組合和編排,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一、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形式有工學交替型、半工半讀型、任務驅動型、項目導向型等,但無論是哪種形式,其共同點是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學習更要工作,是理論學習過程與實踐工作過程的結合。表現在培養目標與用人標準相協調,課程設置與企業需求相一致,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相吻合。在教學和課程的組織方面,就是以實踐工作過程為導向,依據行業、職業和專業的特點,按工作過程、崗位能力要求,選擇職業教育課程內容,安排靈活多樣的職業教育教學形式,將職業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工作結合在一起。通過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教學與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運行機制,達到互利互惠、共同發展、合作雙贏的最佳效果。
二、服裝設計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1.項目教學的含義
所謂項目教學,是指以工作任務(項目)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是把企業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的實際工作過程作為課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作為課程的內容,并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銜接,由學生獨立或以小組形式自主完成從信息收集、工作計劃制定、工作任務實施、對工作成果的評價等完整的工作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綜合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
項目課程的主要特征是課程內容的綜合化和模塊化,以來源于企業的項目組織課程,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項目課程的功能。每一個學習項目內容可以構建成相對獨立的課程模塊,每一個課程模塊教學內容的篩選、組織,是圍繞某一工作過程而進行,是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訓練的綜合。但在實踐中,根據教學內容及進度的需要及時從企業獲得足夠的、合適的項目有難度,因而項目也可以是模擬的,以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前提,實現真實項目與模擬相結合。其主要特點是:(1)學習內容是企業或職業活動中典型的工作任務;(2)學習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3)學生實現從學習到實際工作,從學校到企業現場的過渡,達到就業準備教育的目標;(4)學習的教室或實訓中心是盡可能真實的工作環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環境;(5)產品質量、節約資源、安全生產、團隊精神等職業意識和素質得到有效培養。
2.建立以項目為導向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工學結合的長效機制,我們開展了專業調研,了解企業的需求,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加大了實踐教學力度,形成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服裝設計專業以服裝制版、工藝、質量管理等就業崗位為目標,以職業活動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從職業崗位分析入手,以職業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應用為主要目標,企業專家參與課程開發、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修改、課程教學與實習、技能鑒定、教學管理與評價的全過程,將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融入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對課程進行重組,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現場模擬和實際操作為載體,主要突出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通過完成典型的服裝產品,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獲得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綜合職業能力,實現培養目標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對接。
3.通過項目化課程建設研究,建立專業建設標準
按照實際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組織課程,形成以任務引領型課程為主體的具有現代高職教育特色的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標準。
從分析就業崗位著手,了解各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職業素質等,確定與之相對應的核心課程與專業相關的其它課程;制定核心課程的建設標準與考核標準;編寫滿足核心課程建設需要的教材;探索項目化課程的教學方法、學生成績評價方法、教學管理方法等。同時建立學生頂崗實習的規范及考核標準、校內生產實訓教學規范及考核標準。
4.通過項目化課程建設研究,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確立“引進人才、培養骨干、專兼結合、優化隊伍、提高素質”的指導思想,從專業課程建設的實際出發,開展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教師培訓,主要通過下企業培養、建設崗位模擬工作室等形式,加速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擴大兼職教師隊伍規模。
5.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為項目化課程建設創造真實的教學環境
為提供真實的生產性實訓環境,主要采取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兩條腿”走路的方法。通過引進企業設備、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訂單培養等形式,模擬企業品牌、承接企業生產任務等方式為學生實習實訓創造真實的情景,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創造條件。
6.實行“雙證書”制,進一步落實工學結合
根據職業資格的要求,調整教學內容,將證書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實行工學結合,強化學生技能訓練,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逐漸過渡到專業技能課程由企業或國家技能鑒定部門考核,項目化課程由行業專家或企業從應用角度進行考核,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確保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魯恒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評價初探.嘉興學院學報,2003, (9).
[2]李銳軍.談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南平師專學報,2003, (9).
[3]漆平.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表達能力的培養.高等建筑教育,2005,(3).
[4]孫東升.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遼寧高職學報,2006,(2).
[5]陳解放. “產學研結合”與“工學結合”.中國高教研究,2006,(12).
基金項目:2007年度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研究》。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