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是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目標,溝通式教學給學生預設真實語言情境,融合學生切身經驗,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靈活掌握語法點,做到了漢語語法教學“輕語法、重語用”,切實達到“交際”目的。
[摘要]溝通式教學 交際能力 真實語境 漢語語法教學
留學生漢語教學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以提高漢語交際能力為目標,以意念——功能大綱為基礎,從漢語語言交際的實際需要出發,把語言交際內容歸納為一系列的語言交際任務項目,并按語料難易和繁簡程度分級,采用任務教學法,讓學生在較短的學習時間里,通過大量的交際性操練掌握相應層級和數量的語言交際任務項目,提高其漢語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是第二語言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第二語言語法教學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語法的學習與第一語言的學習目的完全不同。第二語言教學的語法教學重點,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語法專家,而是培養其會在實際語境中使用語法、達到某種溝通目的的學習者;否則,只懂語法而不會在實際語境中靈活運用,仍然不具備口語交際能力,無法實現“交際”這個目標。
二、第二語言語法教學的技巧
針對第二語言教學規律及特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溝通式的教學法。這種教學法不強調教授語法點,而強調語用功能,也就是能適當地在真實語境當中使用語法。因此,課堂教學不談論語法,將談論語法的時間減至最低。但這不意味著對語法只字不提,而是盡量創造適當的教學環境,制造機會,讓學生靈活地使用語法結構,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學生不必能說出某些詞匯應該怎么用、某種語法結構應該怎么用,可是,卻一定要能在適當的語言情境中用出來,而且用得恰當、用得正確。
在課程設計中,語法教學時常就地取材、隨機教學,這樣的教法不但省去教師制造教具的時間,將精力集中在內容架構上,而且融合學生的切身經驗,使學生容易理解、接受,教學效果也十分顯著,符合實際情境的語言教學。
以下是一些語法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案例,借以提出一些語法教學的技巧。
1.相互對比法
例一:有的……,有的……
(1)以同學們的假期計劃作對比
老師:你假期去旅行嗎?
學生1:去。
老師:你呢?你是去旅行還是回國?
學生 2:我要回國看望爸爸媽媽。
老師:你假期也要回國嗎?
學生3:是,我假期也要回國。
老師:所以,怎么說“有的……,有的……”?
學生 4:假期有的同學去旅行,有的同學回國。
(2)以同學在國內有沒有學過漢語作對比
老師:你來中國以前學過漢語沒有?
學生1:沒有。
老師:你來中國以前也沒有學過漢語?
學生2:不,來中國以前我學過一年漢語。
老師:你呢?
學生3:我也學過,只學了兩個月。
老師:好,那么怎么說“有的……,有的……”?
學生4:有的同學來中國以前沒有學過漢語,有的同學來中國以前學過漢語。
例二:A比B+形容詞
(1)以兩個學生的身高作對比
老師:學生1高不高?學生:不高。
老師:學生2高不高?(找一個個子較高的同學)
學生:很高。老師:對。學生1比……?
學生:學生1比學生2高。老師:那么學生2比……?
學生:學生2比學生1矮。此時對話還可繼續下去:
老師:學生1有多高?學生:1米6。
老師:學生2呢?學生:1米85。
老師:學生1比學生2矮多少?學生:學生1比學生2矮25厘米。
老師:學生2比學生1……?學生:學生2比學生1高25厘米。
(2)以兩天的溫度作對比老師:今天天氣怎么樣?
學生:今天下雨了,很冷。老師:昨天呢?
學生:昨天天氣很好,很暖和。老師:所以,今天比……?
學生:今天比昨天冷,昨天比今天暖和。
以下比較式的語法結構也可使用以上的方式進行教學訓練:
A不如B+形容詞
A跟/和/與B(不)一樣,……
……沒有……那么+形容詞
2.語義連貫法
(1)除了……以外,還/也……(包含兩件事情或兩者)
老 師:你喜歡吃什么新疆飯?
學生1:大盤雞。
老 師:除了喜歡吃大盤雞,還喜歡吃什么新疆飯?
學生1:抓飯。
老 師:那么,說一說他喜歡吃什么新疆飯,除了……以外,還……?
學生 2:他除了喜歡吃大盤雞以外,還喜歡吃抓飯。
老師:你昨天上了什么課?
學生:精讀課。
老師:除了精讀課以外,你還上了什么課?
學生:聽力課。
老師:好的,說出整個句子。
學生:我昨天除了上精讀課以外,還上了聽力課。
老師:星期一誰去游泳了?
學生1:我去了。
老師:還有誰和你一起去游泳了?
學生1:我弟弟也去了。
老師:好,除了他以外,還有誰也去游泳了?
學生2:除了他以外,還有他弟弟也去游泳了。
(2)除了……以外,……都……(在“除了……以外”中,被提及的人、事物被排除在外)
老 師:你們都是留學生,我呢?我也是留學生嗎?
學生1:不是,你是我們的老師。
老 師:所以,除了誰以外,大家都是留學生?
學生1:除了老師以外,我們大家都是留學生。
老 師:你們都是留學生,所以你們都不是來自中國,對不對?學生1:對。
3.完成句子法
老師:之所以學生1今天沒有來上課,是因為?
學生1:之所以學生1今天沒有來上課,是因為他病了。
老師:如果明天不上課,你就……?
學生2:如果明天不上課,我就去逛街。
老師:既然你想畢業以后留在中國,那么……?
學生3:既然我想畢業以后留在中國,那么我就要好好學習漢語。
4.圖片表格法
除了以上所說的幾點技巧之外,筆者認為圖片或者表格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課堂里,語法的練習除了分組活動之外,多半都可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口頭問答方式完成,完全符合真實語境中溝通交流的方式,同時又可以提高聽說能力,一舉兩得。
5.評量語法教學的方法
語法教學的評量方式可采用問答方式,考核學生是否能在真實的問題語境當中靈活運用指定的語法結構恰當的回答問題。
例:1.你們想買哪家航空公司的機票?(哪……,哪……)
2.你放假的時候,準備去哪兒玩?(先……,然后……)
當然,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能使用的方法遠遠不止這些。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應當緊密結合學生已具備的言語能力和需要掌握的語法結構,讓學生既感到熟悉有趣,又容易理解、掌握。且語法教學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和經常的反復練習,從一個詞語引出一些詞語,一個句式引出一些句式。只有不斷地更新和不斷地反復,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這些語法結構,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地使用這些結構,以達到實現交際的這個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短期強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曾妙芬.推動專業化的AP中文教學——大學二年級中文教學成功模式之探討與應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新疆醫科大學語言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