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際法教學是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科學思路,也是一個更加開放的教學系統。英語的交際能力和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是一體化的,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用英語進行交際和思考,運用“精講多練”的啟發式教學,讓學生成為口語課的主角,達到大面積提高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質量的目的,體現新的口語教學理念。
[摘要]交際法教學 信息溝 任務型活動 交際能力 人文關懷
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長期受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對聽說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注重筆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運用語言能力低下。作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我發現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后,面對英語書面題型游刃有余,但卻不能用英語進行交際。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高科技經濟時代、信息時代和人才競爭時代,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對英語人才有著更高的要求,我們正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英語人才的聽說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怎樣合理運用外語教學法組織教學,才能使畢業后的大學生能適應工作和進一步深造的基本需要,能用英語進行交際為社會服務,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我們外語教學工作急待解決的問題。在此,我根據自己教學的切身體會,談談對外語教學交際法的理解及其在大學英語口語課堂中的應用。
交際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是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坎德林(Christopher Candli)和威多森(Henry Widdowson)等人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創立的一種外語教學法。英國功能語言學家弗思(John Firth)以及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Dell Hymes)等人的著作為交際法提供了理論根據。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把語言作為一種交際工具,進行教學已成為國外語言教學頗受青睞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就是交際教學法。語言學家在哲學家和社會學家的啟發下,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他們不僅把“語言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客體,同時還把一系列與語言使用有關的問題也納入了研究范圍。語言學家們發現,人類語言不僅在構詞造句方面有規則可循,在語言交際中,也有不少規則需要遵守。如“連句成篇”,“上下文照應”的規則,語言“合適性”規則等。這些規則都是人類在一個特定的文化、社會環境中習得的。跨越一個文化,規則就會有所變化。語言學研究的這些成果,為外語教學召示了一個新的道理;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構詞造句的能力,還應把交際能力,跨越文化交際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什么是交際能力?目前人們相當普遍地認為交際能力有四個主要部分: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話語能力和應變能力。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起,在教育語言學和語言教學法領域中所有的實踐、理論和研究的重大問題,都歸結到交際能力這一基本概念上。這種“交際能力”的提出與語言學家喬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語言能力”形成對照。它的出現反映了越來越多的人贊同從社會的角度觀察語言。以上這些思潮和交際能力這一概念相結合,形成了交際語言教學這一思想。它成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早期外語教學的新思潮和新方法的匯合點,普遍為世界各國外語教學界認同。
交際法旨在發展學習者的交際能力以別于那種純粹的“語言”能力。交際法的特點是將語言的結構與功能結合起來進行交際教學。它要求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言技能,還要教他們將這些語言技能靈活地運用到英語交際中去。交際法認為,語言是人們交際的工具,人們用語言表達意念和情感,人們由于職業不同,對語言的要求和需要也不同,教學內容也可以不同。交際法主張外語教學不要像語法翻譯那樣,以語法為綱,也不要像視聽法那樣以結構為綱,而以語言的表意功能為綱,針對學生今后使用外語的需要選擇教學內容。通過接觸、模仿范例練習和自由表達思想三個步驟來組織教學。交際法所遵循的教學原則是:第一,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相互作用,而不只是以教師為中心,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練習時間和練習量;第二,使用的教材需要反映語言應用的廣度;第三,課堂采用的程序要有利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第四,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任務為中心而不是以練習為中心。
交際法教學在大學英語口語課堂上大有可為。交際法原則在英語口語教學實踐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語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英語口語教學的基本前提。其基本教學單位是在一定語境下的話語(discourse),脫離了語境,話語就不具備交際功能。Thank you不一定就是表示感謝之意,在某種情景中它可能用來表示憤怒或拒絕幫助。Excuse me在不同的語境中更是表達不同的意思。總之,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種功能,多種形式也可能只具有一種功能。因此,教學活動應以話語在語境中能實現的功能為線索組織教學內容,以便學習內容盡可能符合學生的需要,真正培養使用語言的能力。第二,語言教學過程必須交際化,整個外語教學過程在真實的社會情景下使用真實的語言進行交際活動,這意味著語言課堂教學應該排斥機械操練,盡量創造較為自然的言語交際條件,按情景題材組織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交際場合中進行操練、大量使用信息轉換、情景模擬、游戲、角色表演等活動形式。第三,在交際化的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和組織各種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愿。第四,在課堂教學中創造輕松的學習氣氛,對學生的言語錯誤采取容忍態度,不以頻繁的糾錯打斷學生連貫的語言表達。
把交際法應用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首先,課堂教學活動應是任務型的。要讓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語言作為媒體以實現交際目的,完成交際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說句子的結構是否完全正確。另一方面,在選擇和設計課堂交際活動時要讓參與交際的雙方存在信息溝(information-gap)。也就是說,雙方都不知道各自所擁有的信息,以使交際活動更接近于真實。外語教學的過程就是語言交際能力的習得過程,學生在交際中不斷地掌握語言技能、語言知識,以及異邦文化的特點。
其次,語言作為交際工具,語言的詞匯和語法必須經過語言環境的過濾,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否則就看不出其語言功能。書上的文字和老師的講解,只是語言知識,把知識化為能力,要經過反復練習才能掌握,語言能力是培養出來的,我提倡把每節課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采用以“精講多練”為原則的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游泳中學習游泳”,在言語操練中學習言語直到熟能生巧。
再次,要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豐富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便于學生邊學邊練,學用結合,使所學語言材料能夠在運用中獲得鞏固和提高。例如,角色表演(role-play)就是學生喜愛的一種語言交際訓練形式,其基本方法就是將所學的對話或課文讓學生分扮各種角色進行表演。教師可根據英語學習的不同階段及不同的教學要求,或照搬課本上的對話進行表演,或根據教學材料設計一些人物和情節讓學生去表演。這些表演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想象力、表演能力以及性格來決定分配給學生的角色。另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設置教學情景,進行模擬對話(simulation)訓練,首先,給學生一、二分鐘進行準備,然后,抽一些學生在全班進行對話示范。此外,還有個人陳述(presentation),配對練習(pair work),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即興演講(impromptu speech),辯論(上接第74頁)
(debate)等多種口語練習形式。
第四,在開展這些課堂語言交際訓練活動時,教師應該牢記以學生為中心這一基本原則,即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操練、認知和語言體驗活動,但這并不意味著對學生可以放任自流,教師主導地位的減弱并不等于不再發揮作用。相反,對于如何把握時機和方法對課堂加以有效的干預,交際法要求教師具備更強的能力和適應性。學生在許多環節上需要教師的指導,也需要接受教師在總體范圍上的組織和管理。當學生的活動出現不合總體目標的偏差時,教師應運用可行的管理手段予以糾正。特別是在小組和全班活動中,教師應起著積極的主導作用,做到放得開,收得攏,既熱烈活潑,又井然有序。教師為了獲得駕馭課堂、管理好課堂的主動權,平時應該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創造寬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參與與配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五,要使課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對每個課堂環節的順序與時間要嚴格控制。例如,第一步“復習”是溫故知新,教師應簡單概括上一節課內容,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時間不宜過長,約五六分鐘;第二步“介紹”是講解新課內容,時間只能占用1/4課時,否則又成了滿堂灌形式;第三個環節是“練習”,有的老師沒有讓學生充分練習,就匆匆進行倆倆對話,結果學生不知所措、課堂亂哄哄;有的害怕“練習”階段自由對話、做游戲會影響課堂紀律,干脆取消練習;有的認為交際法教學就是自由口語練習,整堂課熱熱鬧鬧,忘了“鞏固”階段應落實到當堂課的主題和知識點上等,這些都是欠妥的做法,必然會影響交際法的口語課堂教學效果。
第六,教師有責任去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當今,教育界已經越來越重視教育過程中“人文”要素,而“人文關懷”,說到底,就是對受教育者心靈、精神的高度尊重和呵護。在課堂外語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與特定的外語教學環境都存在著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動態關系,人的各種心理活動(包括認知、動機、態度、情感等)與人的外部行為是在特定的學習空間產生的。因而,促使學生良好反應和保持學習動機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積極的態度肯定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有位哲人說過:“人最本質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教育活動中,賞識是激勵學生不斷進取、滿足學生內在需要和情感需求的不可忽視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參與,勇于交際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反之,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的交際活動受到限制或阻礙。
總而言之,交際法最大的優點是以學生實際出發,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相互作用。確定學習目標,使教學過程交際化,注意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鉆研精神和自學能力。當然,交際法口語教學并非完美,也存在缺乏語言功能項目的標準、范圍及教學順序的科學依據,語言形態和結構難以和功能項目協調一致的缺點。但總的來說,交際法口語教學打破了傳統的口語教學模式,賦予課堂結構以新的生命,是我國英語口語課堂結構的一次重大改革。從測試情況看,采用交際教學法,學生口試成績優秀,聽力水平也大大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學得活,記得牢,用得上;學生的言語能力和交際能力也與日俱增。同時,英語口語教師也必須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具備扎實的語言知識和交際能力,還必須努力鉆研教學,熟練駕馭教材,才能使口語交際法教學充分發揮其優越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培養交際能力的場所。
參考文獻:
[1]張正東.外語教育學.重慶出版社,1987.
[2]李庭薌.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蔡基剛.學英語教學——回顧反思和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3.
[4][美]史蒂威克.教學方法論——問題出在哪兒.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5.
(作者單位:廣東培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