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伽達默爾的游戲觀為主要理論背景,對閱讀活動進行了一番透視,指出閱讀與“游戲”或“演奏”的共通性,并揭示出創造性閱讀是既是文學文本閱讀的題中之義又要受制于文本。
[摘要]創造性閱讀 “游戲” “演奏”
一、引言
當代西方諸多理論家曾步調一致地使用這樣一個比喻:“文學是通過閱讀來演奏(play)本文的?!辟み_默爾把閱讀看作朗誦或演出;姚斯認為文學作品是一部管弦樂譜,閱讀就是對樂譜的演奏;金元浦通過對理論界這一比喻的歷史性解讀,直接指出了play在這一比喻中包含著“游戲”或“演奏”的意義,也就是說閱讀就是對本文的“游戲”或“演奏”。那么這一比喻到底因何說起?把閱讀比喻成“游戲”或“演奏”又揭示了閱讀的哪些內在特征?這就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二、“游戲”或“演奏”這一比喻的緣起
把“游戲”概念納入藝術范疇是從康德開始的,他把“游戲”解釋為“想像力的自由游戲”;席勒也指出“只有當人在充分意義上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倍叨紡娬{藝術是自由的,自由是游戲的精魂,他們通過游戲概念的揭示強調了藝術主體性自由精神的張揚。而伽達默爾則在其巨著《真理與方法》一文中對游戲概念進行了重構,指出游戲不是一種行為方式、情緒狀態和主體的自由活動,而是藝術作品本身的存在方式。這樣作為特殊的審美活動——閱讀,就是對本文的“游戲”或“演奏”。
把閱讀看成游戲,這是因為:第一,文學作品是游戲。藝術作品中,世界的表現是富有游戲性質的表現,本文中的世界是以游戲的方式來進行。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和虛構來呈現世界的真實。這實際上就是游戲的特征。游戲它充滿想象,在游戲的世界里一切都可能發生,一切都“好像是”、“假裝是”,但都帶著現實世界的影子。第二,文學作品是一種意指游戲。這里的“意指”借用杜夫海納對“意向”的解釋就是“意味著自我揭示的‘存在’的意向,這種意向就是揭示‘存在’——它刺激主體和客體去自我揭示?!蔽谋臼且罁陨韮热轂榻沂咀晕掖嬖谔峁┝艘庀?,這種意向類似于游戲的情境、規則以及可能達成的某項任務,因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其次,閱讀被看成游戲還在于本文自身無法實現它自己,它還需要讀者的認可和完成。還需要讀者的參與,將其現實化、具體化,在重建語境關聯中激活了無生命的意義痕跡。如同游戲的自我表現一樣,是通過游戲活動本身來實現它的意義。單純的游戲或文本僅僅處在等待實現的階段,都具有向外的沖力。其實現的條件都需要游戲者和讀者的接受和積極參與才能生發出真正的意義。
三、“游戲”或“演奏”對閱讀的內在揭示
1.閱讀活動是本體,意義在過程中顯現
作者中心論把文本的意義看成是作者賦予的;讀者中心論把作品看成是一個自足的產物,意義就存在于文本內部結構中。但它們都忽視了閱讀的性質,閱讀對文學的意義。而把閱讀過程納入文學本體,把意義看成是“讀者與作品對立中介的第三生成物”,揭開了文藝理論的嶄新篇章。伽達默爾通過對游戲特征的揭示間接地闡述了這一思想。同慣常的理解不同,伽達默爾沒有把從事游戲活動的人看成是游戲活動的主體,他說:“游戲者并不就是游戲的主體,而是游戲通過游戲者才達到表現?!庇螒虻倪@一主體性特征無疑是在表明,文學作品只有經由讀者的閱讀,進入讀者的理解,才能獲得真正的存在。換句話說閱讀的過程是意義彰顯的過程,文本與讀者進入閱讀過程相互作用,彼此分享,才能在交流互動中顯現意義。
2.閱讀是讀者的自我表現
在傳統文學解釋學那里,閱讀就是對文本信息的單向的被動的吸收,而在伽達默爾眼里,文學作品真正只存在于被展現的過程中。這個展現是由讀者通過對文本的游戲或演奏積極地承擔起來?!坝螒虻淖晕冶憩F就是通過游戲活動者通過他玩味某種東西,即表現某種東西,仿佛達到了他特有的自我表現?!边@里的“自我表現”,一方面是讀者借助閱讀顯現了文本的世界,參與創造了對象世界意義的實現;另一方面是讀者能過對文本世界的理解,見出了自身的效果,使文本成為可以觀照自身的世界。閱讀把讀者的理解力、想象力、創造力都激發了出來,讀者的閱讀使文本成了自身本質力量化的投影。閱讀就意味著創造了一個“我”的意味世界的過程。
四、創造性閱讀的出場
1.創造性閱讀是閱讀的應有之義
第一,創造性閱讀是對文本的激活。
文本自身沒有意義,只有當前作為讀者的閱讀對象是才獲得了存在。如同游戲的自我表現一樣,它存在的目的只是“與人同戲”。文本的存在就是為了被閱讀被鑒賞,它呼吁著讀者的認同和理解,并在其中贏得。讀者的閱讀就是它復活的力量。隨著閱讀活動的展開,文本全部藝術形式如結構、技巧、隱喻、象征、意蘊等經由讀者的理解、想象和填充,慢慢地獲得一種生動的現實形式,沉默的僵死的語義符號轉化成了一個有生氣的存在。這種激活是新的意味世界的產生過程,內隱著創造性行為。
第二,創造性閱讀集中體現了理解的多樣性。
閱讀是讀者的閱讀,“閱讀進入本體,實際上是接受者(讀者)進入文學的本體構成。”而讀者(包括不同時空和同一時空的讀者)在個人經歷、知識視野、氣質稟賦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就出現了理解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因為任何解讀都是在讀者個人經驗背景下的展開,其意義的生成必然帶有鮮明的個人化的傾向。這種個人閱讀接受的獨特性也就成為閱讀活動中個性化理解多樣化理解的內在動力。
第三,創造性閱讀還體現對作者原意的超越性理解上。
伽達默爾指出:“游戲是一種意義整體,游戲作為這種意義整體就能反復被表現,并能反復在其意義中被理解。”也就是說游戲作為創造物,它的內涵并不是凝固不變的,盡管它源于往日,但在歷史長河中,它那種向外擴充的功能能使它不斷地與現在之物結成了新的意義。讀者的理解是從當下的視野出發來閱讀文本,那么就不可避免地把作者從來沒有想過但又是當下的現實情境帶入文本,將文本的歷史視野與我們現實視野建立關聯,從而讓文本呈現出從來沒有過的新意義。
2.創造性閱讀的制約性
一切文學作品的閱讀都內隱著創造性,意義經由讀者的閱讀不斷產生新質。然而盡管閱讀是讀者的行為,但它的另一頭還牽連著作品,這樣,閱讀就不是任意而為的行為,他要受制于文本的規定性,否則就陷入了閱讀的“相對主義”泥潭。伽達默爾以游戲的制約性說明了這點,他指出游戲雖然可以讓人忘乎所以地沉浸其中,但仍受制于游戲領地的規則和秩序。選擇了游戲就意味著選擇了某種規定和秩序。對文本創造性的解讀也要依憑于文本內在的規定性,創造性閱讀必須把文本的限制性和解讀的自由度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席勒.審美教育書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384.
[2]席勒.徐恒醇譯.美育書簡.中國文聯出版社, 1984.90.
[3]杜夫海納.美學與哲學.北京:中國科學社會出版社,1985.52.
[4]金元浦.文學解釋學.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149.
[5]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147.157.170.
[6]金元浦.文學解釋學.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149.
(作者系山東師范大學06級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