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人為本,體現個性,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教學理念。在新教材課堂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要求每一位歷史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注重探究式學習”,讓課堂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讓每一節歷史課都能動起來。
[摘要]歷史教學 新課改 新思路 新課堂
以人為本,體現個性,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教學理念。因此,轉變教學理念,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將活力注入歷史課堂,是我們歷史教師應該關注、思考和解決的當務之急。在新教材課堂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要求每一位歷史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注重探究式學習”,讓課堂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讓每一節歷史課都能動起來。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思維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實踐中關于西安事變的解決問題,我作了如下設問:假設同學們就是當時參加談判的社會各界代表,請發揮你們的口才勸說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注意發言中必須使用各種各樣的成語,例如:“以和為貴”,“同舟共濟”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
在學習中國歷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一課時,我讓學生扮演時空訪客的角色,回到宋代,到農村、城市普通居民,達官貴人家中去作客,想象會得到什么樣的招待,學生熱情高漲,在興高采烈的爭相發言中,了解了宋代的衣食住行等。為了加深學生印象,還特別設問:如果你回到北宋東京和南宋杭州開飯店,選擇開什么店最好?學生興趣盎然,對兩宋不同的飲食習慣也牢牢的記住了。
二、利用現代化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手段直觀生動地再現歷史事件和人物,讓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其中,既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培養合作精神,又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例如,《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一課中,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血戰盧溝橋的錄像,學生們又互相交流自己所找到的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紅軍不怕遠征難》一課的學習中,及時運用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等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欲望。
三、善質疑,多啟發,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思源于疑”,由疑問而進行思考,由思考而解決問題是青少年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設計具有啟發性,探索性的問題,就會有效地激發學生思維探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難忘九一八》,在講“西安事變”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后該如何處置,是殺、是關、還是放?”同學們對這樣的問題十分感興趣,頓時展開了熱烈的爭論。不僅幫助學生認識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而且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他們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四、讓學生自主編演歷史小品劇等培養學生探究歷史的激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著讓學生自主編演歷史小品劇,例如,在講述商鞅變法時,就上演了一出《商鞅舌戰群臣》,由同學們自己扮演的歷史人物、歷史場景活生生地再現在渴求知識的同學們面前。最后經過概括歸納,又引導同學們分角色體驗商鞅、秦孝公、舊貴族、老百姓的不同言行,進行分析討論,從而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中國歷史《內戰烽火》一課中,由學生演繹歷史,分別表現國民黨的陰謀和中國共產黨的以人民利益為重,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入歷史,加深對重慶談判的理解,真正認識黨的偉大,激起學生對黨的深深熱愛。
五、多種形式注意古今聯系引伸和中外對比
如在學習哥倫布發現美洲時,設計提問:如果你穿梭時空回到明朝,能否吃到玉米、花生、馬鈴薯等食物?如果能,你應該感謝誰?這個問題會激發學生興趣,在他們動腦思考的時候,已經將玉米等農作物傳入中國時間,原產地和哥倫布發現美洲等史實緊密聯系,深刻理解。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歷史知識融會貫通,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在學習世界歷史《資本主義的曙光》一課時,我設計了一段相聲《你高我低》請兩位同學分別扮中國和外國人物,以相聲形式爭論哥倫布與鄭和誰更偉大,在歡笑聲中認識哥倫布航海與鄭和下西洋的不同點。學生非常感興趣,發言踴躍。
六、組織歷史辯論賽,唇槍舌劍顯身手
辯論是最能激發思維靈感火花的方法,也是學生之間互動合作學習的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組織一些此類活動,能大大激發同學們在歷史學習中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我們課本中有許多問題都可用到辯論法,像“鴉片戰爭能否避免?落后就要挨打嗎?西方列強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么?”等,這些問題都是發散性的,答案也是多方面的,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辯論,大膽將自己的想法提出來,認識會更深刻,思路會更開闊。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課的學習時,我讓學生辯論“如果沒有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否會發生?”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對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七、充分發揮活動課的威力
在學完新航路的開辟一課后,我在深刻挖掘教材的基礎上及時安排了一堂活動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新聞發布會,以小組為單位,舉行追訪歷史新聞活動匯報會,全班同學推舉一人扮演新聞發布官,一人扮演哥倫布,每個小組各推舉一人扮演哥倫布的同伴。其余同學作為記者團記者均可自由提問。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在對這段歷史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師生共同分析、歸納形成對開辟新航路正確的認識和恰當的評價。
在《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一課中,以參觀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展的形式,安排學生充當解說員,對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發明進行解說。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知識,進行了情感熏陶。
八、及時聯系現實,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在剛剛結束的《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一課中,我采用了“嫦娥一號”奔向月球的三維動畫模擬導入新課,通過學生對這一事件的興趣緊緊抓住學生,引發學生對科技的追求,自然進入學習,學生的參與非常積極。
《海峽兩岸的交往》一課,我及時引導學生關注“面對臺獨的猖獗,你想對臺灣當局說點什么話呢?面對2008年臺灣大選,你希望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獲勝?為什么?”并請同學們進行激情創作──設計一條呼吁臺灣回歸的宣傳語,來表達對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祝愿。實際的教學驗證,這樣的方法遠比枯燥的給孩子說教如何反分裂、反臺獨有效。
九、尊重弱勢群體,讓其體驗成功的快樂
每個班都有幾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怕在課堂上失誤或出現錯誤,往往在課堂上三緘其口。只有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才能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為使所有的學生都能開動思維,平時我總是讓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并充分肯定他的回答中哪怕是細微的正確之處。然后給他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
總之,課堂應交流而動,要讓我們的歷史課堂充滿活力,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改革桎梏學生思維的沉悶傳統課堂為放飛學生心靈充滿活力的新型課堂,培養學生善于學習、會動腦,會動口,甚至會動手、動腳,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達到“愿”學、“樂”學、“會”學的境界,這樣我們每一堂歷史課都將充滿活力。
(作者單位:山東日照市嵐山頭街道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