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岑溪市認真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的意見》和全國、全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建設職教中心為切入點,打造職業教育品牌,以人力資源優勢吸引客商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該市在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過程中,堅持通過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初中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升學機會和成才路徑,進而進一步促進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互動發展。
一、以建設職教中心為切入點,適應縣域經濟發展需要
岑溪市位于廣西東南部,全市總面積2783平方公里,人口83.6萬。東鄰珠三角經濟圈,西接泛北部灣經濟區,是大西南通往粵、港、澳的重要陸路通道。近年來,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加快,引進企業200多家,逐漸形成家電、電子、石材、林產化、礦產品選冶、五金制品、毛紡、皮革等產業。就在幾年前,岑溪市的一個招商考察團到珠三角某電子企業考察洽談,對方說,如果岑溪幫忙招到若干技術產業工人,就把廠子整體轉移過去。那個數目在當時是根本不可能的。“岑溪到底能招什么商”的問題一直在岑溪人的腦子里拷問。
岑溪人在思考,岑溪市處于廣西乃至大西南與粵港地區聯系的最便捷通道上,是東部和港澳發達地區“西進”與西部地區“東出”的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十一五”期內,隨著鐵路、高速路的貫通,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必將撲面而來,但是,一些地方現實的例子證明,如果抓不牢機遇,大交通不一定帶來大發展。
岑溪人作過統計,每年初中畢業生高達1.7萬人,能上普通高中的4500多人,未經任何專業技術培訓的新增勞動力近1.2萬人。加上農村有33萬富余勞動力,其中有16萬人外出廣東等地打工。他們中的一些人,由于缺乏技術而吃盡了苦頭。東部轉移的產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充足的人才資源,熟練的技術工人成為承接項目的重要籌碼。 岑溪人在反思。要實現人才資源強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已推到了關口上,以職教中心建設為發展職業的切入點是現實的必然選擇。
而岑溪的決策者有更深層次的考慮,那就是從長遠看,岑溪要建設成為中等規模城市,一定要盡快建立起與建設中等規模城市相適應的、開放、靈活、彈性的教育體系。與其它類型的教育相比,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系統最為直接的出口,職業教育既具有直接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同時也擔負拉動義務教育發展、帶動城建發展使命。因而,抓住了職業教育,就等于抓住了義務教育持續發展和產業轉移的“牛耳”。對于如何發展職業教育這一問題,岑溪突出“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黨政主導。該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制訂全市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由市委專職副書記、黨校校長兼任職教中心主任,政府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人大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監督、檢查、評估,特別是在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辦學水平、推薦就業、保障服務等方面量化評估考核標準;政協做好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調研及建言獻策;勞動部門做好勞動力源頭和就業的調查、摸底、建檔工作,發動組織新生勞動力參加職業教育學習或技能培訓;教育部門支持做好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和生源的組織;經貿、農業等部門支持職教中心做好實訓基地的建設。同時落實激勵措施,對招生、培訓、就業等主要指標進行考核,兌現獎懲,充分發揮部門的積極性,形成職業教育規范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
二是堅持抓好龍頭,加快市職教中心的建設。從2005年起,該市先后出臺了《岑溪市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岑溪市關于整合職業教育資源的實施方案》等文件,通過“撥、籌、爭、貸”等辦法,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建設職業教育中心。該中心占地496.35畝,建筑總面積75844平方米,總投資9841萬元,辦學能力達到萬人在校生的規模。計劃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包括教學樓、綜合樓、學生宿舍、實訓大樓、學生飯堂及體育運動設施等,目前已完成工程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總投資累計超過4950萬元。2007年10月,一期校區正式投入使用。現有在校生3000多人。
三是堅持資源整合,優化職業教育資源。該市成立了職業教育中心,整合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農機校、勞保局、畜牧局、科技局、農業局、林業局等18個單位的職業培訓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建設了市、鎮、村三級勞動力儲備、培訓、就業的信息網絡,整合職業教育資源,以職教中心為龍頭,把職業教育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工人大培訓、農村黨員大培訓、陽光工程、溫暖工程等結合起來,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就業能力,促進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
二、深化辦學模式改革,打造職業教育品牌
說起岑溪職教的發展歷程,該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李藝深有感觸地說,該市幾年前的市職校低潮時在校生不足200人,最多時也只有800多人,很多初中畢業生舍近求遠到廣東等地求學。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該市進一步深化了辦學模式改革,著力打造職業教育品牌。
(一)針對產業發展設置專業
該市一是根據產業轉移動態設置專業,如:電機電器專業,在原有的基礎上,根據家電電子產業轉移的動態,增設了電子制圖、電子產品結構工藝、PLC應用等專業。二是根據傳統優勢產業設置專業,如針對石材傳統優勢產業,設置石材工藝加工和異型板加工與裝潢專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石材產業品位和競爭力。三是根據引進培植的主導產業設置專業。在承接產業轉移工作中,岑溪市把家電、電子、模具和機械制造、服裝等產業作為重點引進培植的主導產業,市職教中心以專業產業園區為載體,以專業產業工人培訓配送為支撐,配套設置數控技術應用、模具設計與制造、電子與電器應用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和服裝設計等專業,培養企業急需的復合型技工、高級技工等技術人才。
(二)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培訓產業工人
該市靈活調整培訓計劃,把職業教育構筑成企業用工的“蓄水池”。如該市引進家電電子產業后,出現了企業用工短缺,岑溪市職教中心及時調整培訓計劃,采取強化短訓的形式培訓了350人,滿足了家電電子企業的用工需求。為適應企業發展需要,該市著力打造實訓基地,提高培訓技能,找準“職業技能教育成為承接產業轉移關鍵因素”的結合點,重點抓好工業園區和職教中心的建設,并有意將職教中心與工業園區進行“配對聯婚”,由職教中心為工業園區的企業提供充裕的勞動力,工業園區則為職教中心提供足夠的實訓基地。
(三)多方位合作辦學,優勢互補
自2006年以來,岑溪市采取聯合辦學的形式,以政府的名義與廣西高級技工學校、廣西紡織工業學校、廣西工藝美術學校、廣東省建材技工學校、肇慶理工學校等8所學校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由該市提供生源,經市職教中心培訓后,送到合作學校進行強化培訓,或者由合作學校配備教學設施,派出師資力量,對該市的勞動力進行培訓,培養該市急需的技術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如:岑溪市與廣西紡織工業學校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后,該校為岑溪培養了300多名紡織技術工人,為該市服裝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與廣西高級機械技工學校聯合辦學,為石材產業的發展輸送了一批工藝技術人才。同時,學習借鑒德國“雙元”式職業教育模式,采取“學校為主,企業參與,共同培養”的形式,加強學校與知名企業和品牌企業的合作,實行“訂單”辦學,為企業“量體裁衣”,培養人才。按照企業的需求設專業、辦班次,先后與雅達電子、萬和家電、美的電器、格蘭仕集團、雄風電器、海信科龍電器、華聲電器等知名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學校將企業作為“學生實訓實習基地”,利用企業的技術力量和生產設施來滿足學校實踐性教學的需要;企業則將學校作為人才培訓基地,利用學校優良的師資和培訓場所,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如:與深圳新達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模具)、百裕實業有限公司(服裝)合作,市職教中心負責理論和文化課的教學,兩公司則提供教學實習基地和技術指導。
(四)工學結合,工學相長
通過制定《岑溪市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半工半讀”、“以工助學”實施細則》,鼓勵市職教中心組織學生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等方式減輕學生家庭負擔,吸引貧困家庭子女報讀。如:市職教中心與東莞新永明玩具廠、中山煜興電子廠、東海紡織公司、互益毛織公司等10多家企業聯合,采用工學交替、以工助學的半工半讀辦學模式,讓學生在校學習一年的基礎理論和文化后,再到企業進行每年約3—4個月的領薪教育實習。又如:市職教中心與深圳雅達電子有限公司進行合作,成立一個雅達班,通過工學結合培訓模式,在實習期間學生白天上班晚上和星期六上課,月收入達到800元。來自該市筋竹鎮的職校生陳華東高興的對筆者說,由于家里窮,初中畢業就去廣東打了一年工,由于沒技術吃了不少苦,現在每年得到國家助學金1500元,加上邊工邊讀,家里沒給一分錢也能讀書學技術。既為企業解決了招工上的實際問題,又有效解決了農村貧困學生的學費,促進了學校的招生,市職教中心的招生人數由2005年的500人上升到2007年的2000人。
(五)產學研結合,實現三方共贏
為加速產學研結合,岑溪市從高校招聘了10多專業技術人才,投入了100多萬元成立了集研發設計、生產、科技轉化為一體的家電研發中心。職教中心主導專業教師每月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時間到園區企業參與生產和產品的研發,了解產品的生產技術和市場信息,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學生參與新技術的應用和新產品的生產,既提高了創新意識,又掌握了前沿生產技術。組織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到職教中心授課,提高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橫向聯系,把工業園區作為其科研和實習基地,提交產業科研課題,并從高校引進人才,通過產學研互動,實現三方共贏目標。今年該市與廣西工學院等院校合作,成立集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及銷售于一體的家電研發中心,致力創造自主品牌,投入100多萬元購置研發器材,從廣西工學院等高校招聘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研發中心的成立既為企業的產品開發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降低研發成本,又為市職教中心搞研發設計提供場所支持、設備支持,實現產學研無縫對接,大力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據了解,目前該研發中心正在申請家電電暖器CH1200—AD、H—36、H—3136、FH—063等4項專利。
筆者了解到,岑溪市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辦學效益初步顯現。一是要通過擴大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優化了高中階段教育的結構,實現高中階段教育規模的擴大,進而加快了普及高中教育進程。二是提高了初中學生的鞏固率,鞏固提高了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成果,促進了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三是承接產業轉移成績斐然。通過職教中心與工業園區的“配對聯婚”,以專業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以專業產業人才培訓配送為支撐,以完善產業配套服務為目的的產業引進培育手段,先后吸引了乾沂、櫻花等19家企業入園落戶,其中建成投(試)產的10家,安排就業1000多人,在建或準備投產的5家,簽約入園企業4家。僅在去年10月22日該市舉辦的“深化職業教育,促進產業發展推介會”上就與15家粵商簽訂了3.77億元的投資合同或意向書。四是就業工作得到進一步促進。2007年以來,該市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400多萬元,培訓1.46萬人(次),轉移就業1.32萬人。
據了解,岑溪市在2007年9月完成一期投資4950萬元后,正想方設法抓緊第二期、第三期的建設,二期計劃2008年秋交付使用,在校生規模5000人,三期2010年秋投入使用,在校生達10000人規模。同時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的管理,走產學研相結合之路,把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社會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術推廣及開發、產業工人校企配送平臺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力爭通過幾年的建設,把職業教育中心建成為一個區域資源共享,集教學、培訓、科研、職業技能鑒定與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運用現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示范性職業教育中心,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拉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實現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
責編 覃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