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上開講7集《論語》、10集《莊子》,一舉成名天下知?!皩W術明星”、“學術超女”、“女易中天”等眾多普通女學者難以企及的桂冠一齊加冕。2007年國慶長假,央視3套《文化訪談錄》推出《于丹·游園驚夢》。于丹從夢幻、深情、悲壯、蒼涼、詼諧、靈異、風雅等7個方面闡述了昆曲之美。這檔節目在黃金周期間播出,收視率居高不下?!坝诘ぁ毕盗幸殉尚屡d的個性化文化產業:于丹的開講給央視帶來了驕人的收視率,《于丹〈論語〉心得》、《于丹〈莊子〉心得》等,給書商及于丹本人帶來了驚人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贊同和反對的聲音“漁陽顰鼓動地來”?!坝诜邸眰兗胺磳φ唪~貫而列,以于丹為中心,站成兩大陣列,或唱贊美詩,或扔口水磚,這些聲音匯成文章,又給個中人帶來了直接或間接的名與利……這就是于丹效應。
2007年盛夏,“中國最美50女人”評選,于丹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地進入前十,刷新了“美女以色悅人”的傳統思維模式。是什么提升了于丹的美麗指數?當然是那“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史春秋。于丹的文史,練就的是童子功?!耙粌蓺q認字,四五歲就接觸《論語》,五歲半看《紅樓夢》”,長期浸淫于文學、歷史及戲曲的長河中,身上自然而然地氤氳著一種自內而外的文史之美。
我歷來提倡“閑時不妨讀文史”?!白x史使人明智”,知識能塑造人之性格,而文學又讓我們審美。掀起大唐清明政治“貞觀之治”帷幕的唐太宗李世民,便是一代儒皇,他與魏征共同演繹了直諫及“從諫如流”的佳話,面對犯顏直諫的文臣武將而甘愿生受語言之刺的癢痛諦聽真理,此等賢君風范,與他飽讀詩史分不開。中國歷史上惟一一位女皇武則天,捧讀駱賓王《討武檄文》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時,痛惜道:“宰相安得失此人!”克服了慣于小肚雞腸的女性劣根性,正是“通文史”所賜。武則天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毛澤東曾高度評價武則天:“有容人之量,識人之智,用人之術,真正的人中之鳳?!?/p>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泵飨簧植会尵恚谘影矔r號召,“年老的同志也要學習,我如果再過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學9年零359天”。他以自己的讀書實踐實現了這個諾言。他是握著所讀的最后一本書《容齋隨筆》逝世的。
讀文史,能夠通透人生。腹有文史,令人敬畏。文史,將感性和理性打成一片,是做人與處世的標本,既修身養性,又怡情逸志,還是一種精神美容。學有所專,甚至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文史,猶如彩電,多頻道、多視角,立體地再現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人文景觀,風土民情,炎黃子孫一脈相承的思維模式、心路歷程等,打開這臺精神彩電,我們的內心世界將更為豐富。當文史化為精神的瓊漿,注入靈魂深處,便無形中拓展了生命的厚度、深度和廣度。
文史如此之美,遂引炎黃子孫競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