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到這個世上,是一種極其偶然的機遇。我們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珍惜短暫的幾十年光陰,高高興興地面對人生,以快樂的心情過好每一天,哪怕是最令人痛苦、最令人傷心、最令人記恨、最令人失敗的事情,我們都要用笑聲去化解它。用快樂去熔化它。
快樂沒有標準,快樂沒有價錢,快樂沒有疆界,它來自我們的心間,來自我們的信念。哪一天,你對生命的本質(zhì)頓悟了,也許你就真正找到快樂了!
(一)笑對人生
一個人活在世上,經(jīng)歷的事情成千上萬,可以說,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在煩惱和憂愁面前,我們唯有保持一顆豁達、開朗的心,做到一笑解千愁,方能稀釋苦惱,開創(chuàng)美好的明天。相反,如果每天為苦惱所累,放不開心胸,到頭來只會自暴自棄,最終走向沒落與死亡。
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的歌詞寫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歌詞可謂寓意深刻,讀后讓人深思。其實,對一個人來說,正如歌詞所言,一切的功名利祿,一切的成敗得失,仔細想來,都不過是人們茶思飯后閑暇的一種談資和笑料罷了。生活中,我們用不著為那些不如意的事患得患失,斤斤計較,笑一笑,一切都將成為過去。
著名哲學家周國平曾寫過一個寓言,說一個少婦去投河自盡,被一在河中劃船的老艄公所救。
艄公問少婦:“你年紀輕輕的。為何尋短見?”
少婦哭訴道:“我結(jié)婚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接著孩子又不幸患上重病而亡。你說,我活著還有什么樂趣。”
艄公又問:“兩年前你是怎么過的?”
少婦說:“那個時候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艄公接著問:“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
少婦答道:“沒有。”
艄公最后語重心長地對少婦說:“那么,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了兩年前。現(xiàn)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
少婦聽了老艄公的話,釋然而解,心里頓時敞亮了,便告別老艄公,高高興興地跳上了河岸。
誠然,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遭遇不幸和苦惱。在不幸面前。唯一能讓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就是那顆堅強而豁達的心。
人生千百事,付之笑談中!這是一種釋然。更是對人生真諦的頓悟。
(二)快樂的心境
收獲快樂,是每一個人的奢望。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并不缺少快樂,缺少的只是一種快樂的心境而已。
有兩個農(nóng)民,種了一樣的莊稼,取得了一樣的收成。
一個農(nóng)民想:我今年莊稼的收成比去年多了二成多,一家人不但有飯吃,而且還有所剩余,如此下去,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為此,他心里充滿了快樂。而另一個農(nóng)民則想:今年的莊稼雖有所豐收,也有所積累,但比起那些富有的人來說卻微不足道,收入不足別人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如此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我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為此,他心里充滿了悲愁。
契訶夫曾經(jīng)寫過一篇《生活是美好的》的文章,文章這樣寫道“……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著火了,那你應該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
要是你的窮親戚上別墅來找你。那你不要臉色發(fā)白,而是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虧來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的手指頭扎了一根刺。那你應該高興:挺好,多虧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要是你的一顆牙痛起來。那你該高興:幸虧不是滿口的牙痛。
朋友,照我的話去做吧,你的生活會快樂無窮。”
是啊,夏日的一絲清風,能給人帶來快樂;冬天的一縷陽光,能給人帶來快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能給人帶來快樂;饑餓時一頓便飯。能給人帶來快樂……
真正的快樂。其實并不是由你擁有的財富、地位、權勢來決定的。快樂這種東西。其實只不過是一種心境而已。當你擁有了這種心境,哪怕你所處的環(huán)境再惡劣,你也會收獲快樂;而如果你沒有了快樂的心情,你的條件再優(yōu)越,你每天也只會愁眉苦臉。
朋友。讓我們擁有一顆快樂的心吧!這樣,你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快樂其實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
(三)自己擁有的,或許就是最好的
生活中,很多人總是羨慕別人的好,別人擁有的一切,而自己擁有的東西,哪怕再好,在他眼里,也總是平凡的,不屑一顧的,更談不上珍惜了。
其實,如此的羨慕別人而忽略自己,未必是一件好事。
曾經(jīng)讀過一則寓言故事,說有兩只獅子,一只被關在籠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籠子里的獅子由于有人喂養(yǎng),自然衣食無憂。而在野地里的獅子,由于沒有束縛,活得是自由自在。
兩只獅子經(jīng)常在一起交流談心。有一天,籠子里的獅子對野地里的獅子說:“你真好,可以自由地奔跑,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要是我有你這么自由就好了。”而野地里的獅子卻反過來對籠子里的獅子說:“還是你好,天天不必為覓食發(fā)愁,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多么逍遙自在啊!”
忽有一天,野地里的獅子對籠子里的獅子說:“咱們換一換環(huán)境如何?你出來,我到籠子里。”籠子里的獅子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好啊!”
這樣,兩只獅子就交換了生活的環(huán)境。籠子里的獅子到了大自然,而野地里的獅子進到了籠子里。它們彼此為自己的選擇得意著、快樂著。
可過了不久,兩只獅子都死了。原來,籠子里的獅子到野地里生活后。雖然得到了自由,但由于缺乏覓食的本領,結(jié)果被活活餓死了。而野地里的獅子,進了籠子后,雖然得到了安逸,卻由于不習慣在狹小的空間里生活,最后郁郁寡歡而死。
兩只原本可以快樂生活的獅子,由于不珍惜各自擁有的優(yōu)勢,最后在盲目崇尚和追求中失去了應有的一切,甚至于丟掉了生命。何其悲哉!
其實,許多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已最美好的東西,只是我們不曾察覺罷了,或者說根本就不在意,不知道珍惜。而一旦失去,方才頓悟,原來自己苦苦追尋的東西,正是自己所曾經(jīng)擁有的。不過,失去的也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人生沒有后悔藥。朋友,當我們總在羨慕別人的時候。我們何不仔細環(huán)顧一下自身,也許對自己而言,人世間最美好和最有價值的東西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又何必舍近而求遠呢?
(四)缺失也是一種美麗
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難免有缺點,也難免遇到困難,在缺失面前,其實我們用不著彷徨,也用不著一蹶不振,坦然對之,奮力而為。也許你會走出另一條成功的路來。
有一位種蘋果的果農(nóng),他的高原蘋果色澤鮮艷、紅潤、美味可口,因而供不應求。有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將即將采摘的蘋果砸開了許多的傷口,蘋果外表變得十分的丑陋,對于果農(nóng)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眼看蘋果無法銷出,果農(nóng)自是十分的焦急。因為如果不按時交貨,除了沒有貨款之外,果農(nóng)還需按合同對商家進行賠償。
果農(nóng)思之再三,忽然眼睛一亮,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于是他打出了一則這樣的蘋果廣告:“親愛的顧客朋友,你們注意到了嗎?在我們的臉上有一道道傷疤,這是上帝饋贈給我們高原蘋果的吻痕。味美香甜是我們獨特的風味,請記住我們的正宗商標一傷痕!”
讓蘋果說話,這則妙不可言的廣告再一次讓果農(nóng)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的蘋果不但更為緊俏,而且價格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果農(nóng)因而贏得了更大的成功。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沒有絕對的一帆風順。有些缺點,其實可能恰恰是一種美麗的優(yōu)點。只要我們敢于面對缺失,善于利用缺失,不經(jīng)意間,它也許會鑄就我們另一種成功的人生。
(五)幸福,有時就是兩個饅頭
我住在汽車站的附近,前不久的一天早上,我到車站旁的一個小餐館吃早餐。
剛坐定,發(fā)現(xiàn)有一個七八歲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向一個吃早點的男士乞討。只聽小女孩對男士說:“叔叔,我和奶奶到這里走親戚,沒找到人,錢也被人偷了,從前天晚上到現(xiàn)在一天多時間沒有吃飯了,請叔叔行行好,給我兩個饅頭好嗎?”
那個男士并不答理小女孩,仿佛小女孩不存在似的,只顧吃他的早點。我想,大概是現(xiàn)在的人對社會上的各種乞討現(xiàn)象習以為常了,所以也就麻木了。
這時,飯館老板走了過來,拿著一塊抹布,對小女孩轟道:“去!去!別把客人都給我嚇跑了。”“我只是想要點東西,沒烈的意思。”小女孩邊說邊躲閃著,很不情愿地朝街道邊退去。
這時,我發(fā)現(xiàn)街道10米遠處坐著一個老婦人,大概60多歲的樣子,身邊放著一幅拐杖,顯然是一個殘疾人,她全身臟亂不堪,神情沮喪,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沒睡好覺沒吃飯的人。
“不就是兩個饅頭,一元錢嗎?”我想。看著小女孩失望呆滯地離去,我忙叫住小孩,對她說“小朋友,過來,我這里剛好有一元零錢,你拿去買兩個饅頭和奶奶一起吃吧。”
小女孩聽到我的話后,飛快地跑到我跟前,連聲說“謝謝叔叔!”接過錢后,小女孩立即到店里買了二個饅頭。興高采烈地跑到奶奶身邊,她自己拿了一個,給奶奶一個。
看著她們臉上洋溢的幸福和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我心里突然涌起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撼動。吃完早點后。我又特意多買了兩個饅頭,送給了小女孩和她的奶奶,希望她們能夠吃飽這頓早餐。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尋找幸福。覺得幸福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我想,幸福有時很簡單,也許就是兩個饅頭而已。
(六)稀釋苦惱
有一位普通的農(nóng)婦,因為覺得自己每天干一些粗活臟活,既掙不了大錢,又過不上舒適豪華的生活,看著自己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一輩子,因而十分苦惱,常常愁眉苦臉。哀聲嘆氣,以致夜不能寢,身體日漸消瘦。為此,農(nóng)婦不得不到一位老中醫(yī)那里求診。
老中醫(yī)給她切脈看舌,詢問了一些農(nóng)婦的情況,對她說:“你心中有太多的苦惱事,體有虛火,并無大病。”農(nóng)婦感到老中醫(yī)說到了她的心坎,如遏知音,于是把自己心中的苦惱盡數(shù)傾訴給老中醫(yī)。
老中醫(yī)聽后,深感她為心所累,整天想一些不現(xiàn)實的問題,心里負擔過重,看到的只是生活中的不如意和苦惱,而看不到自己身邊的幸福和快樂。于是他問了農(nóng)婦三個問題,一是問農(nóng)婦的夫妻感情如何。農(nóng)婦說夫妻感情很好,丈夫很疼愛她,關心她;二是問農(nóng)婦是否有小孩。農(nóng)婦說有一個女孩,很聰明,也很懂事;三是問家里是不是經(jīng)濟上很困難。農(nóng)婦說家里農(nóng)作物收成年年很好,修了新房子,買了各種家具,經(jīng)濟上還算過得去。
之后,老中醫(yī)拿來兩張紙,在一張紙上寫上她的快樂事,在一張紙上寫上她的苦惱事,對農(nóng)婦說:“這兩張紙就是你治病的藥方,你的病根就是心中只有苦惱,而看不到幸福和快樂,你有一個好的丈夫,乖巧的女兒,和睦的家庭,經(jīng)濟上也有不錯的收入。你應該感到幸福才對。”說著,老中醫(yī)拿來一盆水和一個豬膽汁,把膽汁滴入水中,那濃綠色的膽汁入水后,迅速稀釋變淡,再也不見膽汁的蹤影。老中醫(yī)對農(nóng)婦說:“膽汁入水,味則變淡,人生何不如此。”
其實,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有不如意和苦惱。但只要你善于捕捉,生活中幸福快樂的事情還是很多。淡化苦惱,稀釋痛苦,你就會是一個永遠幸福的人。
(七)知足常樂
有一句話叫做“知足常樂”,想必大家都知道。但要真正領悟這句話的含義,卻也不是一件易事。
托爾斯泰的小說中有一位貪心的地主,有一天他來到一個擁有無限廣闊土地的部族,非常想占有部族的土地,在與族長商談買地的時候,族長答應給地主一天的時間,要地主在部族的土地上走動,從日出走到日落,然后回到起點。走過的土地就都以低價賣給地主。這位地主想要很多土地,所以拼命的趕路,由于他繞了很大的一個圈子,要想趕回,只得拼命地跑,等他跑回起點時,因心力不支,倒地而死。由于地主貪欲太重,不知滿足,最后把自己的老命也賠上了,而他所占有的,最后也只是一小塊容納他棺材的墳地。何其悲哉!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國王有件很珍貴的寶物,想賞給他的妃子,但不知道賞給哪一個,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把許多石頭排在庭院通道上,讓妃子們?nèi)欤總€人只能撿一次,不能回頭看,誰撿的石頭最大就把寶物賞給誰。結(jié)果只有一位妃子撿到一個大石頭,其余的妃子撿的石頭都很小,為什么呢?原來妃子們在撿石頭的時候把目標定得很高,一心要撿最大的,看到大石頭都放棄。心想一定還有比這塊更大的,可是走到最后,失望了,石頭比原來的還小。國王問其中那位撿到大石頭的妃子為什么能撿到大石頭,妃子說:“每一個人都想撿最大的,但最大的只有一塊,它不一定會在最后的路段,所以我在中間路段撿了一塊大的,雖然它也許不一定是最大的,但我卻滿足了。”于是國王把寶物賞給了她。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貪欲,有時它還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但一個人的貪欲過了限度,永不滿足,脫離了實際的話,只會給我們帶給失望、苦惱和災難。量力而行,知足而樂,對普通人而言,不失為一種幸福之舉。
每天享受和煦的陽光,和家人、朋友、鄰居和睦相處,干自己想做的開心小事,而不為各種貪欲所累,心安身安,何不快哉!
(八)幸福的人
一位辛苦工作了幾十年的老人,在退休后仍不休息,自己到荒地墾了一大片菜地,天天播種栽培,鋤草施肥,修剪灌溉,樂此不疲。別人問他何必吃這種苦,他一臉的釋然和輕松,說:“你們想一下,我風里來雨里行幾十年,現(xiàn)在要我悶在家里怎么行,而看著自己親手培植的蔬菜長大,散發(fā)陣陣清香,在其間走著、看著,心里幸福著呢!”
這么一想,幸福其實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拋開塵世的喧囂和紛擾,不要讓自己活得那么累,找一塊屬于自己的空間,真真切切地品味一份只有自己知曉的快樂。你一定見過小孩子玩沙子,甚至你童年也玩過,一堆沙子有什么好玩的?但小孩子一代接一代地玩,玩得有滋有味,不知疲倦。你也見過舞廳里“蹦迪”的青少年,汗水流滿臉頰,巨響震聵兩耳,他們扭得如癡如醉。你或許見過一些垂釣的老者,手提桶子,肩扛釣竿,嘴里哼著小調(diào)……
幸福與貧富無關,有的人雖然貧窮,但活得輕松自在,吃得雖然差些,卻也津津有味,笑聲盈盈;有的富人,雖有滿桌的山珍海味,卻難以下咽,他們整天忙忙碌碌,被各種瑣事纏身,無暇喘息。
幸福與地位無關,處高位者每天繁忙之余,其實也有寂寞和憂愁,為了安全,就連去公共場所也提心吊膽。唯恐被人認出或受到圍觀;居低位者走路逛街,無人注意,悠閑自樂,回到家里左鄰右舍和瞳相處,充滿溫馨和誠摯。
幸福其實很簡單明了,并不神秘和遙遠,它其實就在你身邊,靠你去捕捉,去感知。它是一種知足、淡泊、隨遇而安、樂己所樂的心情。古人曾云:“有時候薄酒飲幾杯,有時候好書讀幾遍,有時候散步明月下,有時候高歌好花前。隨對皆故里,到處是桃園。無榮也無辱,快活似神仙,如此足矣,更何望焉?”確實道出了幸福的真諦。
為自己而活著,只要你自己感到滿足,感到快樂,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九)選擇快樂
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向往快樂,但是否真的會選擇快樂呢?事實上,不少人是在不知不覺地選擇痛哭。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愛哭的老婆婆,每天以淚洗面。因為她有二個女兒,大女兒嫁給賣鞋子的,二女兒嫁給賣傘的,她每天都為兩個女兒操心不已。當天氣晴朗時,她擔心賣傘的二女兒生意不好。故難過得掉下眼淚;而當天下雨時,她又擔心賣鞋的女兒鞋子賣不出去。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她都傷心,因此大家都稱她為“苦婆”。有一天,禪師問苦婆:“你為什么每天哭呢?”哭婆答道,是為了兩個女兒的一輩子操心,所以每天都很痛苦。禪師說:“你應該高興才對啊!”哭婆大惑不解地問道:“為什么?”禪師說:“因為當天睛時,大女兒的鞋子賣得好,當天下雨時,二女兒的傘會有生意;不管天晴還是下雨,兩個女兒都有錢賺,這樣不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婆婆聽了這番話頓有醒悟,從此以后,每天都是笑嘻嘻的。
生活中,我們都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圍繞著,有使人快樂的,也有使人痛哭的。我們不能選擇周圍世界,不能選擇他人的行為和語言,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選擇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心情。快樂的事我們就盡情地享受,不順心的事我們也要換一個角度,去感受它好的一面,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永遠快樂。
選擇快樂,忘卻痛哭,你將是一個永遠幸福的人!
責任編輯 吳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