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司地靈人杰,藏龍臥虎,其中有三位杰出代表,一位上知天文,俗稱天上一半,一位下知地理,俗稱地下一半,還有一位就是天地全知。本文記述的是地下一半一一老郭。
老郭者,武當山麓之人士,其中等身材,頭碩、額寬,兩目炯炯。雙耳張揚,滿面絡腮,屬狗。其實年齡不過三十有八,正值壯年,稱老郭是謂尊稱。
如同葛洲壩大多數員工子女一樣,老郭從鄉下來,上中學才來到三峽之咽喉——夷陵。中學畢業以后進了技校,學習船舶駕駛專業。兩年的技校生涯轉瞬即逝,老郭畢業后被分配到五公司。四面環水一面朝天的船員生活緊張而枯燥,工作之余的他不善言辭,垂釣、打牌他不感興趣,酗酒、侃山他不屑一顧,除了按部就班工作,偶爾寫點小消息、小通訊見之于報端,聞之于廣播,給他帶來一點精神上的慰藉。公司似乎發現了一棵苗子,將其借調于宣傳部,半年后,因其勤勉、踏實,正式調入。
做機關干部沒有使農民的兒子有絲毫的榮耀與纏綿,也沒有點滴的懈怠與頹廢。或許是因為內向的性格,或許是卓爾不群的抱負,他在辦公室不屑交際與聯絡,每天就是默默看書閱報,或是背一黃挎包騎著一輛破自行車東南西北跑。生產進程、人物通訊、特寫、照片,他碰到了的就寫、就拍,碰不到的就編、就造。勤奮、機敏與狡黠的結合使得他連續三年在《葛洲壩集團報》個人用稿量第一。幾乎每一期報紙上都有老郭的署名,一時間老郭的大名在葛洲壩傳誦。
1993年,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開始興建,公司將老郭派到了最富有新聞價值的熱土,他在那里左右奔波,如魚得水,其采寫的新聞稿數量不斷攀升,質量也不斷提升,省報和國家級報紙上也時有老郭的大名。因為良好的敬業精神和出色的工作業績,老郭榮升為團工委書記。他擔任這項職務三年所做工作的最大亮點就是“師徒情”工程,這一創舉在三峽工地被廣泛傳播、在五公司廣泛鋪開,以致于后來成為被集團公司全面推廣的系統工程,為企業培育人才、提高素質做出了突出貢獻。
老郭一表人才,自然招人喜歡,但因青春年少不諳情事,錯過了不少姻緣。到三峽工地不久,他聚精會神,把握機會。窮追不舍,終于一箭中的,俘獲了自己的愛人。老郭這人很民主,公開征詢婚期,敲定佳期。那時房子緊張,論資排輩,好不容易要到一套舊房,因為主人沒有時間回去裝修新房,舊房遲遲未清空。眼看婚期將近,老郭急了。一次他提起對講機呼吁對方,“你再不騰房就來不及了”。言辭懇切,聲情并茂,催人淚下。也是情急之下,“來不及了”通過工地的主要通訊工具擴散開來,授人以話柄。對此失誤老郭后來無不唏噓。
老郭并非一位文面書生,也并非一位坐而論道的人。1996年8月,時為水利水電最大的人工碎石加工系統——三峽工程古樹嶺人工碎石加工系統處于施工攻堅階段,老郭主動請纓,帶領一支由19人組成的青年突擊隊逾江而來,承擔了最艱難的廊道皮帶機安裝,19名突擊隊員除了兩位女性以外,全都剃了光頭,在陰暗狹窄的廊道里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一干就是一個多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老郭天資聰穎,琴棋書畫皆能信手拈來,一試身手。吉它是無師自通;圍棋、象棋為初級;書法瀟灑遒勁;唱歌是準專業水平:高等教育系自修;汽車駕駛為自學;推土機、裝載機、挖掘機和碾壓機他全能開著跑。老郭的最大特點是敢想敢為,在三峽閑暇時,他竟然創造了一項發明——解暑涼鞋,并申報了國家專利,一時間引起了諸多廠家的關注,四面八方的紙片如同雪花般飛來,只因當時老郭要價過高,皆未成交,留下遺憾。
千禧之年,老郭來到貴州鋪路搭橋,工作兢兢業業,生活充滿情趣。黔民好客,在酒肆吃飯,其往往在結賬時捧簿要求提出意見,因為老郭書法飄逸,此活大家皆推舉他來從事,初始老郭還忸怩作態,以后就習慣成自然,在外面留下了許多墨寶。也是老郭憨厚,一次應邀,競將自己的手機號留了下來。酒店的小姐不知道是因為生意還是因為其他,頻頻給他來電話,不料競被夫人察覺,引發了一番唇槍舌戰,以至后來在酒店吃飯,凡聽服務員征詢意見一聽說拿筆來,他都會本能拒絕,大有談此色變之意味。
老郭興趣廣泛源于他酷愛讀書,真所謂“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批于百家之編”,什么書到了他的手里他都是愛不釋卷,詩詞典賦、散文小說,農學、醫學、天文、地理、經濟、時政,這也是他成為地下一半的根本原因。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的思維,時常也引發他的怪異行為,油炸冰棍,他就親手做過。皮鞋翻新他也嘗試過——就是將皮鞋放在鍋里蒸,然后擦油,锃亮如新。即便是照相機、電視機、電腦等精密電子器材。老郭也不放過。當然,壞的他有時也可以掰好,好的也可以整壞。這也鍛煉和培養了他的動手技能,一般的家用電器、鐘表及開關零件出點小毛病,他都會手到病除,迎刃而解。
自諭為農民的兒子的老郭,生活克勤克儉,許多事都是親力親為。新房裝修他是總設計師,圖紙親自繪制,材料親自采購,鋪地板、布管線他都是自己做或是指揮人做。質量雖然差點,但是經濟適用。當然,即便是農民的兒子也有閃失的時候。貴新公路施工尾期,一位看場的師傅在駐地開了一塊荒地,種些瓜豆之類,怡然自得。一日,老郭見其正在田間勞作,忙指點人家該如何如何。師傅問他怎么也懂農事,老郭昂首挺胸、不無驕傲地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恰在此時,一群鴨鵝迎面而來,老郭急詢:鵝呢?怎么只見鴨而不見鵝?師傅說,你不是農民的兒子嗎,怎么鴨鵝不分?老郭滿臉窘促,一臉無奈。
到了廣西水南工地,老郭先是主事辦公室工作,繼而主持黨務工作,工程后期,直接從事工程管理。幾十公里的路面精平工程讓他受盡了折磨,吃盡了苦頭,數月下來,老郭臉龐黢黑,滿臉憔悴。因為認真與忠誠。公司將工程竣工后的結算工作交給了他。老郭深感責任重大,組織經營管理人員精心推敲,精打細算,將該結算回來的錢全部結算了回來,并將部分變更的錢也結算了回來。在此期間,老郭曾經不辭勞苦,在業主辦公室長時間靜座,感動對方;他也曾經多次長途跋涉,尋求監理簽字;他還一家一家地與百戶農民協商,節省臨時征地費用近百萬余元。這樣,經過艱苦、細致的工作,原本持平就不錯了的項目,硬是給公司上繳了600多萬元。
所謂“天地氤氳,萬物化醇”。天上一半與地下一半為領域之爭時常也鬧些矛盾,一次,天上一半到機場接地下一半,途中遇前面一輛掛鄂p的車牌,天上一半問地下一半:那是哪的車,地下一半愕然。天上一半嗔怒:你不是地下一半嗎,怎么連這都不知道?地下一半反詰:你不是天上的一半嗎。怎么管到地下來了?還有一次,地下一半問天上一半,一位孕婦乘坐飛機在其他國度誕生,嬰兒該算哪國國籍?天上一半答曰:應該是所在國國籍。地下一半不予認同。爭執半天忽然醒悟:晤,這是天上的事,歸你管。天上一半聞言囁嚅:生孩子是在地下,還是歸你管。
前些時日,老郭和朋友游玩。晚間照相留念,朋友們照的都很好,就老郭照了幾張都不如意,大家都很詫異,仔細一看,原來故障都出在主體老郭的額頭上——聰明絕頂,反光使然。難怪老郭經常自嘲:我是草原上升起的不落太陽。
責任編輯 吳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