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5組菜豆抗炭疽病育種抗源品種與感病且園藝性狀優良的品種及其雜交后代,進行苗期接種抗性鑒定,結果顯示各組合F2代抗病株與感病株分離比例均為3:1,符合孟德爾的遺傳法則,即菜豆炭疽病抗病性是受一對顯性基因控制的。
關鍵詞:菜豆炭疽病;抗病基因;遺傳規律
中圖分類號:S6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6500(2008)06-0073-03
菜豆炭疽病是由豆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Lin如muthianum)引起的種子傳播病害,是世界菜豆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菜豆抗炭疽病育種中,對抗源品種與感病且園藝性狀優良的品種的雜交,及其雜交后代抗病基因遺傳規律方面的研究,國內尚未見報道。現將筆者對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介紹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81-6x特嫩5達45組合的F2代及其親本:81-6矮生菜豆品種,由江蘇省農科院蔬菜所1981年從法國引進的“Rugally”矮生菜豆材料中選育而出,抗炭疽病;特嫩5達45蔓生菜豆品系,大連農科院選育,感炭疽病。
Dandyx911093244組合的F2代及其親本:Dandy矮生菜豆品種,由大連農科院1993年引自美國,抗炭疽病;911093244蔓生菜豆品系,大連農科院選育,感炭疽病。
綠棍X8519322組合的F2代及其親本:綠棍矮生菜豆品系,是大連農科院選育,抗炭疽病;8519322蔓生菜豆品系,是大連農科院從甘井子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選育的851品種中系選而出,感炭疽病。
李開鍋爛×80-30組合的F2代及其親本:李開鍋爛蔓生菜豆品種,是吉林農家品種,抗炭疽病;80-30蔓生菜豆品種,中國農科院自國外引進選育而成,感炭疽病。

病原菌株CCLG-34引自中國農科院品資所抗病蟲鑒定室。
1.2 方法
試材播種于人工氣候室,幼苗接種,3次重復。采用清尺茂久抗病基因分析方法,用F2代及其親本進行幼苗接種鑒定。
參照《糧食作物種質資源病蟲鑒定法》,菜豆炭疽病接種后7d調查單株發病等級,分析群體發病狀況,0,1,3級劃為抗病類型R,5,7,9級劃為感病類型s。
2 結果與分析
2.1 親本抗性
各組合親本P1,P2的幼苗用炭疽病單一小種(α)接種鑒定后,其抗炭疽病級別表現見表1,表2,表3和表4。結果顯示,P1為抗病親本,P2為感病親本,4個組合表現一致。
2.2 F1代抗性
各組合F1代未進行人工接種鑒定抗病性,但據田間無炭疽病發生的表現,說明F1代的表現為抗病性。
2.3 F2代抗性
各組合F2代的幼苗用炭疽病單一小種(α)接種,結果見表1,表2,表3和表4。據抗病株與感病株分離的比例分析,菜豆炭疽病的抗病性為完全顯性。經x2測定,完全符合孟德爾3:1分離比例的遺傳法則。4個組合F2代接種后鑒定結果分析完全一致,可見菜豆炭疽病抗病性是受一對顯性基因控制的。
3 問題與討論
(1)清尺茂久抗病基因分析方法對F2代及其親本進行2次苗期接種鑒定。我們采用對多個組合的F2代及其親本苗期接種鑒定,可提高結論的科學性。
(2)上述所做的菜豆抗炭疽病育種抗病基因分析,接種時采用的是單一的α小種,該小種為我國北方菜豆抗炭疽病優勢小種。其他已發現的B(Beta),y(Gamma)等小種的抗病基因遺傳規律,尚需創建條件進行接種鑒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