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述了我國農村分散式污水及其特點、處理現狀,介紹了幾種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技術,基于我國農村污水特點,結合國情,提出了我國農村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對策。關鍵詞:分散式生活污水;現狀;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6500(2008)06-0075-03
1 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特點
我國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導致在污水處理方面城鄉之間差別顯著:在城市,污水不但有完善的收集、處理技術和設施,而且國家頒布系統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加以控制;而占全國總面積近90%的廣大農村,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通過點源和非點源排放,將各類污染物帶入河流,嚴重污染各類水源,導致出現了包括藍藻水華等諸多生態環境問題。
農村生活污水主要為沖廁污水和洗衣、洗米、洗菜、洗澡廢水。污水中主要是生活廢料和人的排泄物,一般不含有毒物質,往往含有氮、磷等營養物質,還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因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經濟水平等不同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水量差異較大,污水有如下特點和問題:(1)污水分布較分散,涉及范圍廣、隨機性強,防治十分困難,管網收集系統不健全,粗放型排放,基本沒有污水處理設施;(2)農村用水量標準較低,污水流量小且日變化系數大(3.5-5.0);(3)污水成分復雜,但各種污染物的濃度較低,污水可生化性較強。
由于農村生活污染源分散,不易集中,村鎮居民環保意識差,加上經濟水平相對落后,治理上也存在較大困難,因此,農村生活污水已成為影響水體環境質量的重要污染源。目前我國75%的天然和人工水體出現富營養化,而且這一趨勢正在不斷惡化中。
2 國內外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狀
目前,國外一些地區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美國自19世紀中葉就開始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目前美國政府對簡易且經濟有效的分散型污水處理系統的應用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引導,分散型污水處理系統在美國農村水污染控制方面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亞也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該國聯邦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提出了Fil-ter處理工藝,這是一種“過濾、土地處理與暗管排水相結合的污水再利用系統”,其目的主要是利用污水進行作物灌溉,通過灌溉土地處理后,再用地下暗管將其匯集和排出;日本政府從1973年開始進行“農村集落排水工程”建設,主要是集中處理農村生活排水,包括農村居民和農村行政事業單位的生活排水。近年來,新型的膜分離技術槽在日本已被開發出來并得到實際應用,用于BOD與氮的深度處理。土壤地下滲濾處理系統也是日本開發的一種淺層土壤處理系統。德國從2003年起開始進行“分散市鎮基礎設施系統”項目研究,有關技術目前已基本成熟。該系統采用的辦法是在沒有接入排水網的偏遠村鎮里建造先進的膜生物反應器,平時把雨水和污水分開收集,然后通過膜生物反應器凈化污水。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開展生活污水分散處理技術的開發和研制工作,許多形式各異的無動力或微動力的低能耗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得到應用,例如,厭氧沼氣池、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地下土壤毛管滲濾法、穩定塘等。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全國的陸續開展,國家對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也逐步提高。2006年國家環保總局頒布了《國家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指出優先在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較嚴重的地區及水污染治理重點流域,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計劃到2010年,完成1萬個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示范建設。目前,在太湖流域及滇池流域的農村地區,已經進行了農村污水處理示范工程建設。在浙江、江蘇、青島、武漢等省市也建設了相關的農村污水處理示范工程。
3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選擇原則
針對村鎮污水分散、量小變化量大的特點,因此在選擇處理技術時應充分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1)處理工藝運行穩定,應能夠使污水穩定達標排放,出水可實現直接回用于生活雜用水或景觀、灌溉用水;(2)技術的一次性投資建設費用相對較低,應在鎮、鄉、村的現有財政能力可承受范圍之內;(3)運行費用少,不使用化學藥劑、電耗低。設備的運行費用消耗必須與村鎮地區居民承受能力匹配,在對當地村鎮技術員進行培訓后能使之正常運營和維護;(4)應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如利用當地廢塘、涂灘、廢棄的土地,同時注意節省占地面積,特別是不占用良田;(5)運行和管理較簡單,設備對用戶的操作水平要求不高,因此要求設備具有較高的自動控制水平,依托農村地區薄弱的技術和管理能力便能夠進行處理設施的管理維護工作。
因此,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必須具備投資省、處理效率高、運行費用少、管理簡單等特點。
4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與模式
我國農村特點較為鮮明:有較充足的土地資源,經濟相對欠發達,人口素質不高等,因此,篩選和尋求適合于農村現狀的污水處理技術必須考慮低投入,低耗費,易維護等因素。考慮到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財力狀況薄弱、農民實際承受能力較低這一普遍情況,科學合理地利用農村地區的天然凈化潛力是較可取的水污染防治技術措施。當前比較成熟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見表。
5 結語
為加速我國新農村的建設進程,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解決農村水污染問題勢在必行。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是一種適合農村污水處理的好方法,我國宜借鑒國際經驗,探索并改善各種分散型污水處理工藝,并與當地的農業相結合,形成污水回用與再利用的生態農業模式,實現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
實際工作中應當在摸清不同類型村莊污染現狀的基礎上,根據環境污染特點,結合地方特征,從行政管理方面、資金方面、處理技術等方面采取相應解決方案和對策。在經濟發達地區,先進行新技術試點,逐步將適合當地農村的污水處理及資源化技術推廣到其他地區。有條件的地區盡可能與當地科研院所相結合,充分利用其科研能力,研發最優的技術、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