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又叫蕨薹、拳菜、龍須菜等,屬鳳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黑河地區境內盛產蕨菜,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五大連池市朝陽山天然的野蕨菜是出口日本的主要蕨菜,目前已供不應求。
蕨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每100g食用蕨菜中含蛋白質1.6g、脂肪0.4g、糖類10g、熱量209kJ、粗纖維1.3g、灰分0.4g、胡蘿卜素16.8g、維生素C35mg、鈣2.4mg、磷29mg,各種氨基酸含量也很高,具有人類必需的無機鹽和多種微量元素、纖維素,還含有膽堿、麥角固醇等營養物質。嫩蕨菜的胡蘿卜素、蛋白質和熱量均高于番茄、辣椒、茄子、黃瓜等蔬菜,維生素C含量也高于番茄、茄子等蔬菜。
蕨菜以幼嫩的莖葉供食用。蕨菜鮮吃可涼拌、炒食、做湯、炒肉等,具有利尿、解熱、降壓、滋補、消腫、驅風濕、化痰之效,對慢性關節炎、頭暈等病癥也有一定的療效。蕨菜根莖中提取的淀粉為蕨粉,可代替糧食,也可制成糕點、粉條食用,在紡織工業上用于漿紗,還可以釀酒。植株的纖維還可以造紙、制繩。
因此,蕨菜是“天然保健食品”,是典型的無公害、綠色、特種山野菜,不但能食用、醫用,而且是重要的工業原料,還能出口創匯。
1 蕨菜的加工技術
當蕨菜嫩薹高20-25cm,且葉苞未展開時,自地面處將其摘下,為防止蕨菜離土老化,要求基部沾著泥土裝筐??鸬最A先鋪上一層青草,以免擠爛底層蕨菜而引起變色。綠色和紫色的薹莖應分別裝筐。裝滿后,表面再用青草覆蓋,避免陽光直射而加速纖維老化。
1.1 腌制
第1次腌制:將清洗整理好的蕨菜按10:3的比例用鹽腌制。先將腌制器具的底部撒上一層厚約2cm的食鹽,再放一層蕨菜,厚約5cm,隨后一層鹽一層蕨菜地依次裝滿腌制器,最后上層再撒2cm厚的食鹽,上邊壓上石頭,腌制8~10d。
第2次腌制:將蕨菜從腌制器中取出,從下到上依次碼到另一個腌制器中,蕨菜和食鹽的比例為20:1,一層鹽一層蕨菜的擺放,用35%的鹽水灌滿腌制器,蕨菜表面壓一重物,腌14~16d即為成品。
1.2 鹽漬
將清理分級好的蕨菜裝桶鹽漬。鹽漬液的制備:將42%的檸檬酸、50%的偏磷酸鈉和8%的明礬分別研碎,充分混合后用10倍水制成溶液待用。在飽和鹽水中加入調酸水,使鹽漬液中pH值達到3.5-4.5待用。桶內先加入蕨菜重量5%的食鹽,再加入蕨菜,在蕨菜表面再撒上蕨菜重量10%的食鹽,在桶內加滿鹽漬液,排盡桶內的空氣,將鹽漬桶密封即成成品。
1.3干制
將清洗整理好的蕨菜投入沸水中燙7-8min。熱燙液中一般加入0.2%-0.5%的檸檬酸和0.2%的焦亞硫酸鈉,有條件時使用潔凈的硫磺,經過薰硫后再進行熱燙。每100kg蕨菜與熱燙液的比例為1:1.5-1:2,熱燙結束后立即用滾動清水將蕨菜冷卻至常溫,然后晾曬或烘干。為防止蕨菜內外部水分不均,要特別防止過干使蕨菜表面出現折斷和破碎,也應剔出過濕結塊、碎屑,并將其堆積1~3d,以達到水分平衡,同時使干蕨菜回軟以便壓塊或包裝。
蕨菜成品采用低溫條件貯藏,貯藏溫度以0—2℃為宜,不宜超過10℃,相對濕度在15%以下。
1.4 速凍
選擇幼嫩、新鮮、小葉尚未展開、粗壯、無蟲蛀的蕨菜,清冼泥土、雜質、污物等,按上述長度進行分級。在濃度為400mL/L的醋酸銅沸水溶液中漂燙,必要時加入0.5%檸檬酸和0_3%抗壞血酸調節pH值至6,漂燙1~2min后速用5℃的水沖-洗,使之冷卻至10℃以下。冷卻后的蕨菜用脫水機甩干表面水分,用聚乙烯袋按不同質量、品質、長度包裝密封。包裝好的蕨菜放入30℃以下的速凍機中凍至中心溫度達到18℃。大型容器速凍時,最好先在0℃預冷較為安全。速凍之后紙箱外包裝蕨菜迅速轉入18℃以下貯藏。
1.5 罐頭
原料(蕨菜)清洗要徹底,預煮時間控制好,一般在水中加入0.2%-0.5%的檸檬酸及0.2%的焦亞硫酸氫鈉護色。漂洗要充分,無二氧化硫氣味。注湯要用80-85℃溫開水,封罐后要逐一檢查。及時滅菌,滅菌后冷卻至37℃左右,抹罐入庫。
2 蕨菜的人工引栽技術
野生蕨菜味美清香,風味獨特,有“野菜之王”的美譽,深受消費者青睞,人工引栽,效益可觀。
2.1 選地施肥
選擇土層深厚,坡度在12~18。的向陽緩坡地作為生產地,也可與新造幼林地間作或在林中空地、沖擊地栽培,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栽培為好。對栽培地施優質農肥4.5萬kg/hm2,結合秋整地翻入土中,翻深要達到20~25cm。耙細整平,做成寬1.2m的畦床,長度因地制宜,留好排水溝。栽植時施磷酸二銨225kg/hm2。蕨菜春秋兩季均可栽培。
2.2 野蕨菜的采挖
人工初次栽培時,于秋初挑選枝葉茂盛且粗壯的蕨株(注意選擇綠莖品種),挖掘其根狀莖,根莖長度在10cm以上,越長越好,根莖上芽要多而飽滿。挖掘時要清除地上部枯枝,切勿碰傷莖上芽尖,避免太陽曝曬。采挖回來后,可在避風處挖50cm深土坑,把蕨根狀莖2kg作為一捆,用塑料布包好放入坑內,復土埋好(土層20cm厚)。
2.3 栽植
每年5月份,在畦內按50—60cm行距開深約10cm的淺溝,栽植前在溝內先澆底水,然后擺放掘取的根狀莖,移栽時將根莖分為若干段,每段保持1~2個芽,并保持一定量的須根,埋入土中13cm左右,株距7—8cm左右,一般需根狀莖1800-2250kg/hm2,定植后不僅需要復土,而且還要在畦面蓋稻草。
2.4 肥水管理
栽植后,土壤要始終保持濕潤狀態,經常用噴壺噴水,但不能過濕,以防爛根、爛芽。遇雨天,要及時開溝進行排水。第一批芽苗出土后要及時追施人糞尿或磷酸二氫鉀,以后每采摘一次就要追一次肥。施肥后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蕨菜喜草木灰肥,每年采收結束后,要在畦床上覆一層干草或秸稈,放火燒掉干草、秸稈和枯死的蕨菜植株,使來年增產顯著。
2.5 采收
采收的適期是當幼莖長到10cm左右,頂芽稍有彎曲而拳緊,此時葉柄幼嫩,小葉尚未展開,即為適收期。采收時,用鋒利的刀在土中1~2cm深處割斷即可。通常無性栽培的蕨菜當年即可進入采收旺期,一年可采收多茬,產量達3750kg/hm2以上,純收益22500~30000元/hm2。
參考文獻:
[1]于秀英,王淑霞,蕨菜及其人工栽培技術[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7(30):69
[2]舒新珠,野生蕨菜的采集與加工[J],農技服務,2006(1):49,
[3]康爾艷,李云香,王鳳清,山野菜一蕨菜的栽培技術[J],農村百事通,2007(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