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應用24 h動態血壓監測技術(ABPM)評價苯磺酸氨氯地平對老年高血壓病的降壓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入選老年高血壓病患者35例,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每日晨口服,共8周,分別在服藥前及服藥8周后用ABPM監測藥物治療效果。結果 用藥后全天、日間、夜間24 h動態平均血壓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用藥后收縮壓和舒張壓的谷/峰比值(T/P比值)分別為62.7%和68.1%,不伴有心率改變,不良反應少。結論 苯磺酸氨氯地平對老年高血壓能持續平穩、有效地降低24 h血壓。
【關鍵詞】 高血壓;動態監測;苯磺酸氨氯地平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3-0277-02中圖分類號:R 544.105 文獻標識碼:A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人體血壓的生理性波動使偶測血壓難以客觀地判定某種降壓藥物的療效,動態血壓監測(ABPM)具有客觀、全面、動態評價降壓療效的特點,我們應用ABPM對35例老年高血壓病人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前后血壓變化進行分析,評價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的療效。
資料與方法
1.病例選擇 根據1999年WHO/ISH高血壓診斷與分級標準,收集門診及住院收縮壓<180 mmHg、舒張壓95~109 mmHg的輕、中度高血壓病患者35例。輕度18例、中度17例,年齡60~74歲,平均64±5歲,病程3~15年,平均8±4.2年。排除糖尿病、繼發性高血壓、不能合作者。
2.治療方法 停用一切降壓藥及可能對血壓有影響的藥物,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每日晨口服,共8周,分別于服藥前及服藥8周后用ABPM監測治療效果。
3.動態血壓監測 使用Contec ABPM 24 h動態血壓監測儀,無創攜帶式袖帶法,自動充氣測壓,數據自動輸入電腦中,計算晝夜血壓變化規律,主要觀察指標為24 h平均收縮壓(24 h SBP)和舒張壓(24 h DBP),白天(6 Am~10 Pm)平均收縮壓(d SBP)和舒張壓(d DBP),夜間(10 Pm~6 Am)平均收縮壓(n SBP)和舒張壓(n DBP)及24 h平均心率(24 h HR)。以一天給藥的血壓下降最少值(谷)除以給藥后血壓最大下降值(峰)即為谷/峰比較(T/P)。
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血壓下降值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苯磺酸氨氯地平對24 h平均血壓、白晝血壓和夜間血壓均有明顯降壓作用,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心率改變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谷峰比值>50%,見表2。不良反應有頭痛、面色潮紅2例,繼續服藥后癥狀消失,腳踝水腫1例,因癥狀輕,能堅持治療。
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壓作為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參與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我國高血壓病人數已達1億多,老年人高血壓的發病率占高血壓病人的60%~70%,JNV-VI報告指出:降壓治療肯定減少心血管致死致殘率,對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發生、腎臟疾病的進展、降低總死亡率都有顯著的效果。有報道老年人抗高血壓治療其血壓降低相同的幅度,比青年人和中年人受益更多,尤其是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及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老年人,可受益于鈣拮抗劑抗高血壓治療[1]。老年人除高血壓外常合并其他多系統疾病,由于機體代謝和內環境穩定功能減退,壓力感受器對血壓調節的靈敏度降低,自動調節血壓波動的能力減退,需要選擇一種理想的降壓藥,以確保血壓在24 h中持續平穩的降低,減少心血管事件等并發癥的發生,這是現代高血壓藥物治療的關鍵。近年來研究發現,靶器官
損傷與24小時平均動態血壓其血壓波動程度相關,持續24小時穩定降壓對減少靶器官損害有重要意義[2]。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第三代長效(半衰期25~30小時)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降壓作用緩和而持久。T/P比值是一項評價每日口服一次降壓藥物效果的臨床指標,要求藥物的谷效應至少保留峰效應的50%~60%[2]。
筆者采用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治療輕、中度老年高血壓病人8周,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表明, 苯磺酸氨氯地平能顯著降低24小時收縮壓與舒張壓,白天收縮壓與舒張壓,夜間收縮壓與舒張壓,而心率無顯著變化,谷/峰比值>50%,每日一次給藥血壓能有效控制并保持24小時穩定,不良反應少,耐受性好,是治療老年高血壓理想藥物。
參考文獻
[1]華 琦,汪家瑞.高血壓的流行趨勢與防治[J].中國醫刊,2002,37(10):5-7.
[2]解 斌,黃振海,王建中,等.抗高血壓藥物評價[J].中國醫刊,2003,38(4):52-55.
[3]姜 紅,柯元南.比索洛爾/氫氯噻嗪復方片治療中國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7):605-608.
(收稿日期:2008-03-11 修回日期:2008-05-28)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