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脛骨骨折;內固定;交鎖髓內釘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3-0315-02中圖分類號:R 681.8062 文獻標識碼:B
脛骨骨折是一種常見骨折,其治療方法較多,有石膏、夾板、牽引、鋼板、外固定支架等固定方法,我院1998年6月~2005年6月采用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骨折85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85例,男53例,女32例,年齡17~70歲,平均38歲。車禍傷64例,跌傷21例。開放性骨折38例(GustiloⅠ型12例,Ⅱ型18例,Ⅲ型8例),閉合性骨折47例;合并顱腦損傷15例,腓骨骨折68例;AO分型A1型6例,A2型9例,A3型7例;B1型13例,B2型24例,B3型8例, C1型9例,C2型5例,C3型4例;開放復位置釘68例,閉合復位置釘17例。12例開放性骨折病例手術同時需行局部筋膜皮瓣轉移、植皮。手術持續時間1~3.5 h,平均2 h。
2.手術方法 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屈曲膝關節,做膝關節前正中切口,將髕韌帶向兩側牽開,于脛骨結節髕韌帶止點上方、平臺下1 cm正中稍偏內處開口器開口,沿脛骨嵴方向擴髓經骨折處達踝上2 cm。選擇比髓腔鉆小1 mm髓內釘置入髓腔,安裝遠側鎖釘,回敲加壓骨折端,安裝近端鎖釘。穩定性骨折可以不安裝遠端鎖釘而采用動力交鎖,不穩定性骨折必須靜力交鎖。閉合性骨折閉合復位達到功能復位要求時閉合穿釘,不能達到功能復位時在骨折部位做小切口開放復位穿釘。開放性骨折軟組織腫脹不能原位縫合傷口者,一期做局部筋膜皮瓣轉移覆蓋骨折處并供區植皮關閉創面。
3.結果 85例患者經過12~24個月隨訪,1例C 3.3多段開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術后18個月骨折不愈合并過早負重導致鎖釘、髓內釘斷裂,經再次手術清除疤痕、自體髂骨植骨石膏外固定,3個月后骨折處有連續骨痂;6例骨折延遲愈合,78例骨折術后12個月骨性愈合。84例無鎖釘及髓內釘松動、彎曲、斷裂。所有病例無傷口感染,無膝、踝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術前及術后效果對比見圖片1及圖片2。
討論
1.脛骨骨折內固定方式的選擇 對不穩定的脛骨骨折早期進行內固定治療逐漸成為臨床醫生的共識,通常的鋼板髓外固定可能需要采用較長的手術切口,以顯露骨折遠近端,同時剝離一定的軟組織和骨膜,使得骨折愈合時間延長,骨不連風險增加;受到小腿軟組織少的限制,置入髓外鋼板人為增加了患肢小腿的內容,增加了軟組織壞死、骨筋膜室綜合征及感染的風險。而交鎖髓內定具有能有效維持骨長度、軸向穩定,抗扭轉力強、應力遮擋效應微弱等特點,同時具有手術切口小、組織損傷小、彈性固定、可以早期活動及部分負重等優點,成為治療脛骨骨折的首選[1]。
2.擴髓術與非擴髓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是否采用擴髓術仍有爭議[2]。有的學者則認為,非擴髓可以減少對骨折端血供的破壞、避免產熱造成的骨壞死、脂肪或骨碎屑造成的血管栓塞;部分學者認為擴髓可增加髓內釘與骨的接觸面積,固定牢固;擴髓后散布于骨折端的碎骨屑增加了骨形成因子,有促進及誘導成骨的作用,縮短骨折愈合時間[3]。keating認為擴髓與不擴髓在術后感染、骨折愈合時間及骨折不愈合率等方面無明顯差異[4]。本組對A、B及C2型骨折病例采用有限擴髓,使主釘順利通過髓腔狹窄部,C1、C3不擴髓,結果滿意;其中1例C 3.3型骨折出現遠端不愈合并斷釘,經植骨后獲得愈合。
3.動力或靜力固定 固定方式取決于骨折穩定性,多數學者認為穩定性好的骨折可采用動力型固定,反之則予靜力型固定。利用交鎖髓內釘具有能有效維持骨長度、軸向穩定,抗扭轉力強等特點,對于蝶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有短縮、旋轉移位傾向的不穩定骨折,進行靜力固定可產生穩定的力學環境,利于骨折愈合。穩定性骨折開始即行動力型固定,其限制了骨折端相對位移的同時可增加骨折處軸向應力,促進骨折愈合[5]。
4.合并腓骨骨折的處理 腓骨下7 cm范圍內骨折需手術復位內固定,對于A型脛骨骨折可以不對腓骨進行固定,B、C型脛骨骨折在對腓骨進行固定后,處理脛骨骨折應盡可能恢復脛骨長度。本組斷釘病例首次手術同時處理腓骨,出現脛骨骨不連情況下,由于有腓骨支撐,沒有造成肢體過度短縮,功能滿意。
5.合并顱腦損傷的脛骨骨折處理 本組15例合并顱腦損傷,影響手術的因素主要為煩躁、昏迷及生命體征不平穩。其中13例在觀察生命體征平穩后(于傷后5~10天)即給予手術內固定,我們在觀察患者顱腦情況沒有進一步惡化、生命體征平穩的前提下爭取早期手術,方便了患者的護理及進行其他治療。對早期煩躁的顱腦損傷患者,有限的外固定技術不能保證骨折端的穩定,加上患者無意識的掙扎,加重了骨折處軟組織的損傷。臨床觀察發現合并顱腦損傷的骨折患者骨折愈合迅速,本組2例由于其他原因分別推遲于傷后28天、54天才能夠接受手術治療,術中發現骨折端已形成大量骨性骨痂,增加了手術難度。故我們認為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與否是手術治療的決定性因素。
參考文獻
[1]徐云欽,馮水云,梁再躍,等.三種內固定在股骨干骨折中的應用[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2,(4):316-317.
[2]James F.Kellam,Ladislav Nagy,Rodrigo F.Pesantez.Orthopedic Trauma Directions,2004,2:17-24.
[3]萬 侖,張耀明,呂 波,等.交鎖髓內針治療粉碎性下肢長骨干骨折不愈合23例[J].中華創傷雜志,2001,3:145-147.
[4]Wiss DA,Fleming CH,Matta JM,Clark D.Comminuted and rotationally 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femur treated with an interlocking nail[J].Clin Orthop,1986,(212):35-47.
[5]劉 巖,陳慶泉,侯春林,等.交鎖髓內釘治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4,6:382-385.
(收稿日期:2008-03-31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