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耳廓外傷;緊急處理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2-0334-02中圖分類號:R 764.81 文獻標識碼:B
耳廓突于頭顱兩側,為頭部顯露部位,易受各種損傷,是耳鼻咽喉科常見急診之一,急診處理非常重要,若處理不當可導致耳廓壞死、畸形等,影響美容。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間共收治耳廓外傷87例,現回顧性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87例(96耳),單耳78例,雙耳9例。男64例,女23例,年齡11~65歲,平均38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32例,銳器刀傷21例,撞擊傷14例,摔傷12例,咬傷3例,爆炸傷3例,燒燙傷2例;單純耳廓外傷75例,復合傷12例。損傷程度:挫傷13例,血腫9例,撕裂傷61例,斷離傷5例,Ⅱ度燒傷2例。就診時間30 min~72 h,其中30 min~1 h 9例,~3 h 33例,~12 h 29例,~24 h 12例,~48 h 4例,~72 h 1例。清潔傷口74例,污染傷口13例。
2.治療方法 對所有87例(96耳)耳廓外傷,首先用生理鹽水和雙氧水反復沖洗創面,去除污物,去除壞死組織,修理碎裂的耳廓軟骨及皮膚,盡量保留皮膚,再用含慶大霉素8萬U的生理鹽水10~20 ml沖洗創面,然后根據損傷情況分別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并常規肌注破傷風抗毒素和使用足量抗生素:①屬于燒燙傷者,傷面涂濕潤燒傷膏,暴露療法;②對耳廓血腫,用粗針頭抽出積血,加壓包扎48 h,必要時予手術切開,清除血凝塊;③耳廓撕裂傷,予對位縫合;④完全耳廓斷離傷者,將離體耳廓清理和洗凈后低溫保存,傷口加壓包扎后盡快轉院到有顯微血管吻合技術的醫院行再植術。⑤需局麻者行耳周神經阻滯麻醉,麻藥不加腎上腺素。
結果
87例(96耳)中,74例(83耳)完全痊愈,6例(6耳)耳廓增厚攣縮變形,4例(4耳)發生軟骨膜炎,經抗炎、激素及換藥后痊愈,3例(3耳)轉院行斷耳再植術后成活2例,1例失訪。
討論
耳廓外傷可單獨發生,若伴發于頭面部的外傷,可伴有外耳道、中耳、內耳、顳骨、頜面部、甚至顱腦的損傷。本組12例復合傷中,合并頜面部損傷6例,合并顱腦損傷3例,合并眼外傷2例,合并鼓膜穿孔1例。對耳廓外傷,診斷容易,關健在于現場和臨床處理。根據受傷原因不同,耳廓外傷可分為挫傷、撕裂傷、斷離傷、凍傷及燒傷等,其中以挫傷及撕裂傷多見,以斷離傷最為嚴重。
1.耳廓挫傷 多因鈍物撞擊所致,輕者僅耳廓皮膚擦傷或局部紅腫,多可自愈。重者軟骨膜下或皮下積血,形成半圓形紫紅色血腫,血腫可波及外耳道。因耳廓皮下組織少,血循環差,血腫不易自行吸收,如未及時處理,血腫機化可致耳廓增厚變形。大的血腫可繼發感染,引起軟骨壞死,導致耳廓畸形。耳廓血腫小者,應在嚴格無菌操作下用粗針頭抽出積血,加壓包扎48 h,必要時可再抽吸。如仍有滲血或血腫較大者,應行手術切開,吸凈積血,清除血凝塊,視情況局部用碘仿紗條填塞或縫合切口后加壓包扎。同時應用抗生素等藥物,嚴防感染。
2.耳廓撕裂傷 輕者受傷耳廓僅為一裂口,重者有組織缺損,甚至耳廓部分或完全斷離。外傷后應早期清創縫合:小部分撕裂傷者可不保留離體的耳廓,清創后直接對位縫合;撕裂較大者,清除已壞死或難以存活的組織,要盡量保留可用的皮膚和軟骨,然后對位縫合。如皮膚及軟骨同時小面積缺損,可作邊緣楔形切除再對位縫合;耳廓撕裂后尚有殘余皮膚和皮下組織與頭部相連時,仍要在清創后分層對位縫合。如皮膚大塊缺損,軟骨尚完整,可用耳后帶蒂皮瓣或游離皮瓣修復,由于頭部的血供豐富,只要不發生感染,耳廓仍有可能存活,如能進行耳廓顯微血管吻合則更佳。縫合時對位要準確,不要貫穿軟骨,應采用小針細線縫合,也可采用無創縫合線縫合,打結不要太緊,包扎輕松。如創面較大或皮膚張力過大時可考慮植皮。術后應用足量抗生素預防感染,可配合高壓氧治療[1]。
3.耳廓斷離傷 可分為部分性耳廓斷離傷和完全性耳廓斷離傷兩種類型。由于耳廓皮膚菲薄,且與軟骨連接緊密,血供豐富,管徑較小等解剖特點,斷離傷后出血多、難自止、疼痛明顯、靜脈回流不易建立、易感染、壞死和變形。因此,現場首先壓迫顳淺動脈或加壓包扎止血,對耳廓完全斷離傷者,要盡快找回離體耳廓,清洗后及時將其置于冰桶內干燥保存,因為低溫下可使血管不至于收縮[2]。然后爭取時間,在搶救危及生命的復合傷后盡快再植。金建水等[3]認為耳廓斷離傷后應盡可能在5 h內進行手術治療,常溫下血供完全中斷6~10 h后,斷離器官將發生不可逆變化。根據耳廓斷離程度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①耳廓部分斷離傷,將離體耳廓清理和洗凈后,用抗生素生理鹽水浸泡15 min,同時對在體創面進行清洗和消毒,然后對位縫合。②耳廓完全斷離傷:直接對位縫合一般難以成活,除非不具備相應的技術和條件或患者不適宜轉院,否則均應采用耳廓顯微血管吻合技術進行縫合,吻合顳淺動脈耳前支或耳后動脈,以提高斷耳再植成活率。如無顯微外科技術及設備行血管吻合,采用帶皮瓣覆蓋耳廓后部軟骨,然后再植是耳廓斷離傷的有效治療方法[4]。影響耳廓斷離傷治療效果與斷離時間、斷離程度、斷離部位、是否污染、保存方式、創面處理、手術技巧和術后處理等因素有很大關系:早手術早成活;完全斷離者再植成活率較低,部分斷離或有皮膚相連者,且動脈未斷離者,再植成活率較高;累及主干血管的耳廓外傷其后果一般較為嚴重;無污染的耳廓斷離傷再植成功率高,有污染者再植成功率低;盡早的冰凍低溫干燥保存離體耳廓可明顯延長耳廓的再植時限,浸泡在任何溶液中都可能對血管內膜造成損害,從而影響再植耳廓的成活[5];及時和徹底的清洗創面、清除污物和已壞死游離的組織、盡可能多保留可存活的組織,都將明顯提高耳廓的存活率;良好精湛的血管吻合和耳廓縫合技巧是建立術后動脈供血和靜脈回流的基本條件,也是斷離耳廓能否存活的必要條件;術后精心的局部處理,有效的抗感染、擴容、擴血管、抗凝、高壓氧治療、糾正貧血等全身治療,細心的病情觀察等,都是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姜 平,羅力生.高壓氧對皮瓣成活影響[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1997,11(2):91-93.
[2]馬瑞霞,劉懷濤,陳巧英.耳廓外傷28例治療分析[J].寧夏醫學雜志,2001,23(1):48.
[3]金建水,于 剛.耳廓外傷的治療方法探討[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5,11(3):176-177.
[4]陳鴻雁,舒 艷,陳 燕,等.耳廓斷裂傷的早期處理[J].激光雜志,2006,27(1):97.
[5]陽富春,趙勁民,楊 志,等.斷指再植成活影響因素探討(附111 例167 指分析)[J].廣西醫學,2003,25(2):195-197.
(收稿日期:2008-04-15 修回日期:2008-06-03)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