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帶塑料插入件的栓道式精密附著體在雙側后牙游離缺失修復的臨床效果。
方法 應用帶塑料插入件栓道式精密附著體修復雙側后牙游離缺失32例,觀察附著體義齒的固位、穩定、功能等情況。結果 經過兩年隨訪,患者對義齒的美觀性、舒適性、固位、咀嚼及發音情況表示滿意,對128顆基牙復查無叩痛、無松動,影像檢查未見支持組織明顯改變,其中15顆基牙牙齦邊緣紅腫經治療后好轉。結論 栓道式精密附著體用于游離缺損,修復效果良好。
【關鍵詞】 精密附者體;游離缺失;義齒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4-0441-02中圖分類號:R 783.4文獻標識碼:A
雙側后牙游離缺失,用常規卡環固位型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具有穩定性差、易翹動、易旋轉、下沉、易壓痛、效率低下、美觀不良等缺點。而精密附著體是一種嵌鎖型固位裝置,一部分固定于基牙,一部分與基托或橋體相連,起固位、支持、穩定作用[1],屬于固定活動聯合修復。由于其美觀、結構精密、固位、穩定性強等特點,目前更多的被應用在游離端缺失的病例上。本文應用帶塑料插入件栓道式精密附著體修復雙側后牙游離缺失的病例,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對象 從2003年到2006年隨機選擇了門診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人共32例128顆基牙,其中男性10例,女性22例。年齡最大67歲,最小38歲。14例為首次修復,其余均做過常規修復體修復患者,因出現異物感、咬合痛、美觀不佳等不滿意而改做精密附著體患者。
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鄰近缺牙區齦頜距離≥6~8 mm。②肯氏I類缺失,至少每側余留一個雙尖牙的患者。③基牙牙體及牙周條件良好。有牙周病變者均經過系統牙周治療,基牙牙槽骨吸收控制在根長1/3以內。有牙髓病變進行完善根管治療。排除標準:①患全身系統性疾病。②喪失清潔口腔衛生能力者。③基牙患有牙體牙周疾病,經治療未控制者。④基牙無足夠的齦頜高度及足夠的頰舌徑。
3.雙側游離缺失精密附者體的設計及制作
(1)準備工作 對口腔進行全面的檢查,進行牙周病的基礎性治療。使余留牙牙周炎癥得到緩解,松動度有所改善,且無明顯伸長,移位,記錄余留牙情況,取研究模型,檢查各個頜位間的接觸關系,確定是否需要調頜及調頜部位。盡可能恢復頜曲線及頜平面的正確位置。
(2)制取功能性印模 制作個別托盤,放置印模材料于托盤內,托盤在義齒鞍基就位后讓患者咬頜以取得印模。
設計選擇雙基牙加橫腭桿或舌桿的可摘局部義齒,基牙預備與金屬烤瓷牙的預備相同,牙體制備時應注意聯冠基牙之間有共同就位道,以保證順利就位。不同之處為舌腭側應比常規多磨除少許牙體組織,以確保舌側支撐臂的厚度和強度。
(3)試戴和粘結 將修復體試戴入口內,檢查修復體是否密合,對可摘義齒進行調頜,不可隨意磨改精密附著體,試戴合適后,取下修復體,進行基牙牙冠粘固,將粘接劑調拌后置入冠內,即刻戴入修復體,作正中咬頜,在粘接劑還沒完全固化時,取出修復體可摘部分,去凈冠邊緣粘接劑后將修復體完全就位,在粘接劑硬化24小時后才取下義齒并教病人取戴。
結果
32例病例隨訪兩年,就美觀舒適、咀嚼效率、適應性、義齒穩定性、基牙情況、發音等方面進行隨訪。主觀評價:32例患者感覺美觀舒適,異物感小,穩定性強,無翹動,咀嚼有力。基牙方面:對128顆基牙復查無叩痛、無松動,影像檢查未見支持組織明顯改變,其中15顆基牙牙齦邊緣紅腫經治療后好轉。18例曾作過傳統義齒的患者訴附著體較原義齒舒適,穩定無翹動,無下沉,黏膜無壓痛,咀嚼效能大為提高。
討論
雙側末端游離缺失可摘局部義齒修復是臨床常見的牙列缺損修復類型,尤其在老年修復患者中,游離端缺失約占58%[2]。固定義齒適應性較窄,不能用于多個牙游離端缺失的修復;常規可摘局部義齒用于游離端缺失的修復,往往因為固位穩定性差,義齒易發生旋轉、下沉、擺動、翹起等現象,造成基牙受扭力創傷松動、義齒下沉、黏膜壓痛、咀嚼效能低下,特別是對要求比較高的患者,在進行缺牙修復的同時,還希望義齒美觀,而常規卡環式可摘局部義齒又無法滿足美觀及功能恢復的較高要求。栓道式精密附著體兼有固定義齒和常見可摘局部義齒的特點,為一種嵌鎖型固位裝置,嵌體固定于基牙的金瓷聯冠上,栓道部分與可摘局部義齒相連,用于修復游離端牙列缺損有著卡環式可摘局部義齒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本組32例患者應用帶塑料插入件栓道式精密附著體修復雙側后牙游離缺失,經過兩年隨訪,患者對義齒的美觀性、舒適性、固位、咀嚼及發音情況表示滿意。18例曾作過卡環式可摘局部義齒的患者訴附著體較原義齒舒適,穩定無翹動,無下沉,黏膜無壓痛,咀嚼效能大為提高。
栓道式精密附著體屬于冠外固位體的一種,兩部件之間為非固定形態,當受到較大的咬頜力時,發生在附著體上的旋轉應力伴隨著附著體內部的彈性應力中斷,作用于陽性部件和陰性部件之間,分布在基牙上的應力大大減少,相當多的力通過基托緩慢傳到缺牙區牙槽嵴上[3],使基牙損傷減少。其次,冠外附著體的固位力不依賴于牙冠外行,設計成固位型的外冠可以控制基托的轉動,而且使頜力沿牙軸方向傳導,避免了基牙的側向扭力,有利于基牙牙周組織的健康[4]。
在義齒的修復中,基牙的選擇非常重要。傳統觀念認為,增加基牙數目可使頜力分布較為均勻,減少牙槽嵴承受的壓力,延緩牙槽嵴的吸收,但是在栓道式附著體義齒中增加基牙數目便意味著更多的牙體組織的磨除以及由此帶來的牙髓激惹問題和費用問題[5]。有研究表明[3],在垂直和頰舌向加載情況下,將基牙數目從1個增加到2個,頜力在各基牙周圍支持骨組織內的分布明顯變均勻,遠中基牙牙槽嵴區內應力集中減少。但是,基牙數目從2個增加到3個時,兩者的應力值并無顯著變化。Whoiwell研究表明用雙聯冠基牙可減少冠外附著體固有的抗側向力較差的缺點[6]。由此可見,臨床上附著體的單側基牙數目至少應該有兩個,適當增加基牙數目可減少局部應力集中,但基牙數目的增加不能成比例降低遠中基牙牙周支持組織的應力。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對修復成功也很重要。精密附著體義齒精確度高,應耐心教會患者取戴。冠外栓式附著體在末端游離缺失中應用較多,其缺點是牙結石很容易附著,附著體下部牙齦容易發炎增生,戴用義齒后應進行口腔衛生的指導,注意精密附著體的日常護理,特別是精密附著體的陽性的齦方部分,容易被忽略而形成菌斑,盡量作到長期保持基牙、附著體、牙齦、牙槽骨黏膜之間清潔,無菌斑附著。囑患者定期復查, 如出現基托不密合和翹動,應及時對義齒組織面進行重襯處理,避免對基牙造成損傷,導致修復失敗。本組32例患者均設計兩側雙基牙聯冠作為附著體的固位體,隨訪觀察兩年,128顆基牙經影像檢查未見支持組織明顯改變。臨床檢查基牙無叩痛、無松動現象。
栓道式精密附著體在設計和制作方面也有其特殊的注意事項:①游離端缺失附著體義齒制作精度高,工藝較為繁鎖,最好采用功能性印模,以防止功能狀態下可摘義齒游離端鞍基下沉。可提高義齒基托穩定性,減少基牙上的負荷,均勻分散應力。②栓道式附著體義齒要求鄰近缺牙區齦頜距離≥6~8 mm,避免出現包繞附著體的義齒頜面折斷而引起鎖軸脫落移位。因此,由于附著體義齒技術含量高,工藝繁瑣,義齒制作費用昂貴,目前尚難以廣泛推廣應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附著體制作技術的不斷完善,它定將成為一種有效和具廣泛應用前景的修復方法。
參考文獻
[1]Harty,Ogston R.Concise Mustrated Dental Dictionary[J].Bristol:Wright,1987,14.
[2]徐 普.可摘局部義齒和全口義齒修復設計原理與應用[M].第3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181.
[3]王 焱,米乃元,覃 峰,等.游離端半精密附著體義齒的支持骨表面應力分析[J].中山醫科大學學報,2000,21(3):219.
[4]徐君伍.口腔修復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87.
[5]Charkawi HG.Wakad MT Effect of splinting on load distribution of extracoronal attachment with distal extensin prosthesis in vitro[J].J prosthesisDent,1996,76(3):315.
[6]Whoiwell PJ,Lupton EW,Erduran D,et al.Bladder smooth muscl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ut,1986,27(9):1014-10173.
(收稿日期:2008-05-29 修回日期:2008-07-29)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