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不短縮骨,不移植血管末節斷指再植的方法及療效。
方法 不短縮指骨及保留關節進行末節斷指再植,血管分離、延長后,縫合血管周圍筋膜組織,使血管端減張后進行吻合再植,隨訪成活率及指體功能。結果 180例210指末節斷指再植,成活204指,成活率97.1%,術后隨訪3~12個月,手指外形及功能良好。結論 不短縮骨、不移植血管,采用血管周分離延長,松解血管后,血管周筋膜組織縫合,使血管端減張后進行末節斷指再植,方法可靠,手指外形及功能良好。
【關鍵詞】 末節斷指再植;不短縮骨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4-0416-02中圖分類號:R 658.1文獻標識碼:A
Ramano將末節手指分為三個區域:Ⅰ區為指靜脈弓以遠的部位;Ⅱ區為遠側(拇指為指間關節)指間關節至指動脈弓處;Ⅲ區為中節(拇指為指間關節)指骨遠1/3至遠側指間關節處[1]。故末節斷指是指中節(拇指為指間關節)指骨遠1/3以遠的斷指。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末節斷指180例210指,均不短縮骨、不移植血管,采用血管分離延長后,縫合血管周筋膜組織,使血管端減張后進行吻合血管方法進行再植,結果成活204指,術后3~12個月隨訪,手外形及功能良好,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180例210指,其中男170例,女10例,年齡14~45歲,平均年齡29歲。致傷原因:銳利機器切割傷80例,鈍性機器沖壓斷傷90例,刀器自砍傷10例。指別:拇指40指,示指50指,中指60指,環指50指,小指10指。按Ramano手指末節離斷平面分:Ⅰ區40指,Ⅱ區80指,Ⅲ區90指。
2.手術方法(1)清創 指根麻醉,指根止血帶控制下手術。斷指用安多福液浸泡3分鐘,用ф=0.8 mm克氏針順骨髓腔穿出指端,針尖平齊骨折斷端,Ⅲ區斷指克氏針行經關節。在10倍顯微鏡下徹底清除挫滅失活及污染的組織,骨端污染物用刮匙刮除污染物,探查并用100尼龍線標記血管及神經;近端斷面用安多福紗布反復擦洗斷面,使斷面血塊清除,有污染物徹底清除,松止血帶,見斷面有活動性噴血出現,再繼續指根止血帶控制止血;有關節骨折者,碎骨片徹底清創,清除污染物,骨碎片解剖復位,用30肌腱線縫合碎骨塊,或骨塊穿孔后,再用30肌腱線縫合固定碎骨片。
(2)再植 ①屈肌腱修復。對于Ⅱ、Ⅲ區斷指,先探及屈、伸肌腱,并用30肌腱線津下法吻合屈肌腱,修補腱床。②骨骼固定。使骨斷端對齊,盡可能解剖復位(關節解剖對位),Ⅱ、Ⅲ區斷指用30肌腱線縫合骨膜或關節囊,使骨或關節能盡可能解剖對位,30肌腱線“8”字縫合法修復伸肌終腱;遠斷端克氏針逆行進針,固定骨折端,行骨髓腔固定;對于Ⅰ區斷指無肌腱修復,骨折對位后,直接骨折端克氏針髓腔固定,針未穿過關節,指背甲緣皮膚30線各縫合一針,甲床用50尼龍線縫合。③血管吻合。吻合血管時先行兩斷端血管周各分離,延長血管端,使血管牽拉時有足夠的伸縮長度,在顯微鏡下對血管端少許修剪,對挫傷嚴重的部分剪除,肝素鈉血管腔沖洗,松止血帶見有血管噴血存在時,再用止血帶控制止血,用100無創尼龍線縫合血管周筋膜,使血管端盡可能的靠攏。Ⅲ區斷指用120尼龍線血管外翻縫合3針,Ⅱ、Ⅲ區斷指用110尼龍線血管外翻縫合4針。Ⅲ區斷指指背靜脈110尼龍線縫合4針,可行減張吻合靜脈,亦可單純靜脈吻合。④神經修復。吻合前再次清創,均勻無張力的對合,無外翻,行束膜或外膜縫合,每條神經縫2~3針。⑤縫合皮膚。用30線縫合皮膚,使皮緣整齊對合。
3.術后處理 術后予抗感染、抗凝、抗痙攣藥物治療,保持無菌環境,室內保溫,再植手休息位石膏托固定,Ⅱ、Ⅲ區術后指端放血5~10天,對于組織嚴重挫傷有淤血斑者,可行全身肝素化治療:0.9% NS 500 ml加肝素鈉12500 U持續靜滴,6~8滴/min,維持使用7天停用,術后一個月拔克氏針,并加強功能鍛煉。
結果
再植210指成活204指,失敗6指,成活率97.1%,單指再植平均30 min~1 h,成活的204指均經3~12個月隨訪,外形美觀,感覺恢復。Ⅰ區再植術后,末節指屈、伸活動正常,Ⅱ、Ⅲ區術后關節屈、伸活動均存在,功能良好。
討論
斷指再植術中,常規對骨、關節處的處理是根據斷指皮膚、血管等的條件,將斷端骨短縮0.5~1.0 cm,經關節面的斷指同時作關節融合術[2],但術后常導致再植指短縮和部分關節功能喪失。對于末節斷指再植,短縮骨后,影響手的外觀、功能,不短縮骨進行再植,多數是行血管移植法來達到手術目的[3],此方法手術時間長,手術過程繁雜,因此我們對末節不短縮骨再植進行改良:①不行骨短縮,但要求骨或關節盡可能達到解剖對位,方法是先行肌腱縫合,再行骨對位,縫合骨膜或關節囊,再縫合伸肌終腱(Ⅲ區),再行骨固定,并且均采用克氏針骨髓腔固定,這樣可達骨端無錯位,減少因骨
端錯位后,血管端距變遠,增大血管端的張力;②對血管周進行延長分離,使血管端經分離后,有足夠的牽拉伸縮長度,并用100尼龍線行血管周筋膜縫合,使血管端盡可能靠攏,減少血管端吻合時存在張力,有時吻合血管后,再行血管周邊筋膜組織再牽拉縫合一針,這樣術后血管吻合端相對穩固,無血管端牽拉,移動等刺激血管痙攣、收縮的因素,從而達到吻合血管端血流的通暢性。
我們認為,對末節切割離斷者,斷端污染不嚴重,顯微鏡下稍清創、剪除污染部分即可;對末節挫傷離斷者,污染物顯微鏡下剪除,一般不超過1 mm,血管清創時,剪除少許挫傷嚴重的血管端。血管縫合時,Ⅰ區用120尼龍線縫合3針,Ⅱ、Ⅲ區血管用110或120尼龍線縫合4針即可;神經用100尼龍線縫合2~3針,盡可能多吻合神經,因為是單純感覺神經,對吻合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復。Ⅲ區盡可能吻合指背靜脈,Ⅰ區僅吻合一條指腹側靜脈。由于手術骨折處理均用一枚克氏針骨髓腔內固定,故手術骨折處理簡單,手術時間短,單指再植平均30 min~1 h,末節斷指血管細小,手術操作技術要求高,盡可能一針縫合成功或不重復縫合血管。
術后常規“三抗”治療 ,對挫傷淤血嚴重的斷指,術后要求加強全身肝素化治療,指端小切口放血,控制適量滲血、保溫,術后2周拆線,1月拔克氏針,并加強手指功能練習,促進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顧玉東,王澍寰,侍 德.手外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615.
[2]吳階平.手外科[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007.
[3]滕曉峰.340例不短縮指骨斷指再植的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06,12(3):276.
(收稿日期:2008-06-20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