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圍絕經期前后婦女性激素變化與血漿脂蛋白水平的關系,了解性激素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 對絕經前、圍絕經期、絕經后三組婦女共76例,分別測定FSH、LH、PRL、P、E2、T、TCH、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結果 絕經后婦女E2水平較絕經前期及圍絕經期婦女明顯下降(P<0.01),后兩者無明顯差異(P>0.05),絕經后與圍絕經期婦女的FSH及LH均較絕經前期婦女明顯升高(P<0.01),絕經后期較圍絕經期組升高更明顯,兩者相比有顯著差異(P<0.01)。絕經前期與圍絕經期婦女的血脂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絕經后期與絕經前期相比,TC、TG、LDLC、apoB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P<0.05)。絕經后婦女E2與TC、LDLC水平呈負相關,與HDLC水平呈正相關。結論 圍絕經期前后婦女體內性激素水平下降與血脂異常改變有關。
【關鍵詞】 圍絕經期;性激素;血漿脂蛋白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4-0424-02中圖分類號:R 711.51文獻標識碼:A
婦女隨著年齡增長,經歷不同的生理階段,體內性激素發生很大的變化,生理代謝系統也發生變化,各種疾病隨之增多,尤其是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絕經后明顯增加。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絕經后婦女的冠心病發生率和死亡率比絕經前高4~5倍[1]。為探討女性激素變化對血脂代謝的影響,我們測定了76例絕經前期、圍絕經期及絕經后婦女的性激素六項及血脂六項,了解性激素在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76例婦女均無內分泌及心血管疾病史,無服降血脂及類固醇激素藥物。根據生理階段分組,絕經后期組32例(47~81歲),絕經1~36年;圍絕經期組17例(44~56歲),既往月經規律,出現不規則月經或閉經<1年;絕經前期組27例(20~51歲),正常育齡行經婦女。
2.標本采集 所有研究對象均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于清晨7~9時空腹抽取肘靜脈血3 ml兩管送檢,2小時內分離血清,一管留本院檢驗科檢測血漿脂蛋白,另一管送合作單位右江民族醫學院核醫學科檢測性激素六項。絕經前期及圍絕經期組有月經者選擇月經后13天內采血,于冰箱冰凍保存,集中檢測。
3.性激素六項檢測方法 促卵泡生成素(FSH)、黃體生成素(LH)、泌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睪酮(T)采用化學發光法測定,使用由美國進口的貝克曼ACCESS2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進行測定,各項目試劑盒質控正常,批內變異<6.5%,批間變異<9%。
4.血脂六項檢測方法 血清總膽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載脂蛋白A1(apoA1)、載脂蛋白B(apoB)測定均采用氧化物酶終點法,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利用Friedwald公式LDLC=(TC1)/(5TGHDL) 計算。使用深圳邁瑞公司生產的BS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進行測定,質控使用LANDOX質控血清,批內誤差<7.2%,批間誤差<9.8%。
5.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
1.性激素水平變化 圍絕經期組與絕經前期組相比較E2水平有所下降,但兩者差異無顯著性(P>0.05);絕經后期E2水平顯著低于絕經前期組及圍絕經期組(P<0.01);絕經后期組與圍絕經期組FSH和LH水平均顯著高于絕經前期組(P<0.01),而絕經后期組較圍絕經期組升高更明顯,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圍絕經期組與絕經前期組PRL和T水平相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絕經后期PRL和T水平明顯低于絕經前期組及圍絕經期組(P<0.05);而三組相比較P水平的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各項檢測結果見表1。
2.血脂水平變化 絕經后期組出現異常脂質改變,與圍絕經期組及絕經前期組相比較TCH、TG、LDLC、apoB明顯升高,HDLC明顯下降(P均<0.01);apoA1下降不太明顯(P<0.05),而圍絕經期與絕經前期組上述血脂水平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項檢測結果見表2。
3.性激素與血脂的關系 經多元回歸分析及線性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血漿脂蛋白的變化僅與六項性激素中E2有較明顯的關系,E2與TCH、HDLC、LDLC、apoA1、apoB之間的相關系數(r)分別為-0.862、0.658、-0.791、0.573、0.526 (P均<0.05) ,而與TG無相關性(r=0.174,P>0.05)。
討論
1.本組資料結果顯示:圍絕經期婦女的FSH和LH水平明顯高于絕經前期婦女,但E2水平則無顯著性下降,提示此期婦女的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的能力已降低,但卵巢細胞功能尚能代償,經FSH和LH對卵巢細胞的作用加強后,使其合成和分泌能力代償性增強,表現為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維持在正常水平,而絕經后期婦女雌激素水平顯著低于前兩期的婦女,FSH和LH水平顯著增高,與婦女的生理變化相符[2]。
2.絕經期婦女由于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合成和分泌卵巢激素的量也逐漸減少,從而使體內性激素之間的平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會引起許多生理功能紊亂,心、腦、血管病變增多和骨質疏松等問題[3]。流行病學資料表明,絕經后婦女冠心病(CHD)的發病率明顯上升,絕經前期婦女CHD的發病率與同年齡組男性比較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約為1∶4,但絕經后期婦女的發病率卻與男性趨于一致。研究表明[4],脂代謝系統、糖代謝系統等的異常改變可引起CHD發病率增高,脂質的異常改變,主要表現為TCH、LDLC、apoB升高,HDLC、apoA1降低,這些變化成為絕經后婦女CHD發病率增多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絕經后婦女TCH、LDLC、apoB水平明顯升高,HDLC降低,均與E2水平的降低有較強的相關性,也說明絕經后婦女雌激素水平下降是血脂代謝紊亂及CHD發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3.雌激素對心血管功能有保護作用[5],表現在:①保護血管內皮系統,增加血管舒張因子的活性,具有舒張血管,改變微循環的功能;②阻斷鈣離子通道,調節血管平滑肌對α2腎上腺素的效應,增加前列腺素合成;③通過改善血管壁膠原和彈性蛋白比例,保持血管壁彈性;④參與BL代謝的調節。因此,雌激素從多個環節抑制粥樣斑塊的形成,降低斑塊的脆性,減少斑塊破裂、阻塞所引起的合并癥,促進冠狀血管側支循環的建立,從而有效地保護了心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研究結果表明[6~7],給予絕經后婦女行雌激素替代治療(ERT)可有效的防治CHD的發生,這為絕經后婦女的ERT提供了理論依據。
4.根據文獻報道[8],雌激素有調節血脂代謝的作用,絕經期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療的婦女比未接受替代治療者的冠心病發病率及死亡率降低50%~70%,由此可以看出,絕經期婦女血脂的異常改變與雌激素缺乏有明顯關系,尤其是絕經后婦女E2水平嚴重降低可能導致脂代謝異常,是絕經后婦女發生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于絕經期女性,尤其在已發生冠心病及有冠心病危險的高危人群,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可能會對絕經期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起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陸建建,許春平,曾 波,等.絕經后女性性激素、血脂變化與冠心病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4):453-454.
[2]劉涵濤,林亞梅.圍絕經期婦女性激素水平的變化[J].現代保健#8226;醫學創新研究,2007,4(20):139-140.
[3]王 穎,包 艷.絕經后性激素水平的變化與骨質疏松的關系[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26(5):660-661.
[4]布慶俠,徐 軍,許玉霞.絕經女性腦血栓形成患者血Lp(a)與性激素的關系[J].山東醫藥,2007,47(1):40-40.
[5]李連香,陳亞瓊.雌激素受體和絕經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8226;婦幼保健分冊,2003,14(4):214-216.
[6]王鳳英.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婦女的性激素替代療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2,8(10):589-635.
[7]程金華.絕經后婦女性激素替代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4,7(11):1092-1093.
[8]陳曉麗,安思訓.婦女絕經后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和血脂變化及護理干預的預防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1):4442-4443.
(收稿日期:2008-05-15 修回日期:2008-07-24)
(編輯:梁明佩)